查看原文
其他

达芬奇的《莱彻斯特手稿》展

艺术史的图书馆 艺术史图书馆 2021-02-10

艺术史图书馆注:上一次Leonardo 2019栏目推送的是关于如何用卫芥《达芬奇传》来阅读他的手稿的,达芬奇存留下来的手稿,数量巨大,也很难完整阅读,哪怕有了这部传记作为向导,也不可能一一把它翻完。  接下来我们将推送一组达芬奇的莱彻斯特手稿的文章,从而深入到单独的一个手稿中去,具体来看达芬奇的手稿情况。要了解手稿的情况,最好的当然是看原作,而且要近距离地看,但现在这样的机会已经少之甚少。最近在乌菲齐的达芬奇的手稿展,至少能够隔着玻璃看,而且配合展览、画册、仿真仪器,能够对这部手稿(Codice Leicester)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达芬奇的世界。虽然这个展已经于上周末结束了,但Codice Leicester应该还会在欧洲巡回。而且在佛罗伦萨也将马上迎来达芬奇《大西洋手稿》的展览,所展出的手稿也将与达芬奇在佛罗伦萨的作品有关。至于达芬奇的绘画,目前最佳的进入方式可能是在研读达芬奇的Adorazione dei Magi修复报告基础上与原作进行对比。这也是之后要在Leonardo 2019展开的。

 

达芬奇的《莱彻斯特手稿》基本情况


达芬奇的手稿,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口袋本大小,适合无论到哪随身带着,以便随时能够快速地拿出来记下自己的想法或者记下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现象。

我们来看这件法藏H手稿,里面是由三本独立的抄本,规格为128×90mm,外面是皮制外套,且有扣子可以随身携带。里面的素描和笔记是由炭笔或红赭石笔绘制,更适合户外使用。

       Codice Leicester的复制品


而这里要讲的Codice Leicester 则属于另一类,是达芬奇在家中用于研究的,规格更大,大致上是298×223mm(这个尺寸是指一面的大小,也就是装订成一本书时的大小),笔迹也是羽毛笔书写的墨水痕迹。这些笔记实际上是达芬奇对先前的笔记(包括已经遗失的《手稿A》,在笔记中有提及)的整理誊抄,准备之后撰写成专著的。这部手稿收录了他关于水、土、太阳和月亮、地质演变和化石方面的研究,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关于水的论述,而正是这水的部分,来自于他已经遗失的手稿。


这部遗失的手稿,应该是便携的笔记本,大家可以想像达芬奇坐在阿诺河边,思考着面前水流的运动,然后迅速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回到家中在自己的房间里将之转写到Codice Leicester,在转写过程中他还在页面最上面写上如 casi 16 casi 29这样计算所提到的想法的数量。


那达芬奇是如何转写这些想法的呢?这里Carlo Pedretti教授做了很清楚的解说。这是一个对开页,一折为二,达是左撇子,喜欢从最后一面开始写,然后是第三面,然后到第二面,最后才到第一面,写完一页把它平放在桌面,再放另一个空白的对开页。这样总共有18张,构成了72面,然后他就这样做成一册,我们今天看到的第一面,其实是他的最后一面。这第一面,是关于月球的,而在这些月球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有圆规的圆点。


Carlo Pedretti教授解释了达芬奇是如何记录他的笔记的


在这些手稿里还有很多素描,那达芬奇是先写笔记再画素描,还是反过来?Carlo Pedretti教授认为是先画素描,再记笔记。因为有多处文字是绕着那个素描在写。


Carlo Pedretti教授认为是先画素描,再记笔记


那倒底达芬奇是如何安排这些手稿页的,他在笔记里数次提到要对之排序。这里提供其中的一种说法:一开始这些内容可能就分成两册:一册共有11个对开页(现在的6-16),其中就是关于水的部分,而其中上面有casi的则是转抄至之前的手稿。另一册有7个对开页(包括1-5和17、18),内容就更普遍一点,关于天文地理之类的,从上面的标号也可以看出,关于水的部分是处于核心位置,而天文地理则在外围。

              

        乌菲齐《莱彻斯特手稿》展导览

https://mostre.museogalileo.it/codiceleicester/en/


关于展览,在伽利略博物馆网站上有一个专门的网页,从图中顶端可以清楚地看到展览的安排逻辑,在il Codice 部分可以看到这18张双页手稿,并且有英文版的展签文字,包括展览中大量的三维呈现、视频解说等。这个展虽然放在了乌菲齐办,但背后的团队都是伽利略博物馆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网站上的图片、视频的质量并不高,另外少了一个触摸屏仪器(提供了手稿的释文和英文及精彩的地方)。


接下来通过现场图片来看一下这个展览。这个展览的作品是不能拍照的,但是墙上的说明文字可以拍,然而并没有标示不允许拍照,一般都是靠馆员来阻止。以下的照片部分来自我现场拍摄,部分来自于网络。


这是海报,同时这个走廊利用投影和声音装置制造了很逼真的水景的场面。


走过走廊,是一个墙上的水景场面。

这是关于莱彻斯特手稿的简要信息:大致就是共18个双开页,共有72页,大部分是在1504年到1508年在佛罗伦萨记录的。

一进展厅,是这个视频装置,按大致的时间顺序,展示了达芬奇在1504年到1508年期间在佛罗伦萨所做的一些事情:在Novella做Battaglia di Anghiari的素描稿,在Palazzo Vecchio对之进行上色,查看圣马可教堂的图书收藏,测量老桥的桥墩等等。这些事情大致都与手稿上所展示的有关,也可以参看卫芥传记中的1504-1508年间的年表,呈现了一个更为忙碌的达芬奇,包括《岩间圣母》的构思和最有名的蒙娜丽莎的创作,以及他父亲和叔叔的过世。

 

   

这个视频达芬奇在1504年到1508年期间在佛罗伦萨所做的一些事情


往右边的话,陈列着达芬奇可能收藏和参考的书籍。比如藏于Laurenziana图书馆的Strabone 的De situ orbis 15世纪手抄本。达芬奇的藏书目前根据手稿中的书目已经有很多研究和清单,但是真正用清单去核对原书或者可能参考的手抄本的研究我见到的不多,这一次能够展出一些还是能够对达芬奇所参考的材料有更直观的认识。


        这些手抄本构成了达芬奇的知识来源



这些手抄本的对面则是藏于都灵的Biblioteca Reale的Codice sul  volo degli uccelli(鸟类飞行手稿),这个手稿比较有意思的是旁边的两个动画,现场的这个动画还是很有冲击力的。

    达芬奇的《鸟类飞行手稿》

      

之后就是18块黑色碑体,中间嵌着达芬奇的手稿。这些手稿本来是有一定顺序的,但是具体如何排列,依旧未有定论。这次展览画册的论文部分第一篇就是Martin Kemp的文章 “This will be a collection without order.”Compilation and chaos in the Codex Leicester,而由他主持的四卷本的Leonardo da Vinci The Codex Leicester 也马上就要由牛津出版社出版。


另外视频演示和三维演示,将达芬奇的想法用现代的方法进行复原。



墙上也有大量的说明文字和放大的图像局部。



展览中最有用的仪器是那块演示屏 ,主要由两个部分,手稿图像和手稿的相关内容,手稿图像中可以让文字非镜像化显示,也可以看转写的内容,还可以查看英文翻译。除此之外,还可以点击屏幕中的小圈,可以查看小圈所在的地方的闪光点。在内容部分,则分主题介绍相关情况,且在之后有手稿位置,可以迅速回到手稿中查看相关信息。这演示屏其实是最有用的,但真应该开发成APP,在现场查看太费时间。以前Touch Press 出过一个达芬奇的解剖素描的APP,我觉得两者其实是一个思路,只是这块演示屏并未想要做成APP。


展览配套还有画册和面向普通观众的手册。画册中的条目和手稿图片质量一般,好的是由专家所写的文章,这部分算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了。关于出版物,下一讲将具体来讲。


相比展览画册,这本不到一百页的小册子将画册论文中的成果都吸纳进来,将各手稿的内容串连在一起,反倒更易入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就在展厅上面第三层,是新装修好的达芬奇厅,里面有新修复好的  。这与下面的手稿是相呼应的。

乌菲齐最新装修的达芬奇厅中的三张达芬奇的画作

         

 《莱彻斯特手稿》展的观感


达芬奇的莱彻斯特手稿可以看成他通过图和词以及平时的自然观察和实验,来对事物本质的一个接近。而今天,我们能过展览的形式,结合了各种先进的仪器和现代知识,来尝试着接近达芬奇的手稿和思维(pensiero),其最本质的是想追踪他的创造力的来源。


高科技的手段的应用,在现在的展览中比比皆是,但应用到一个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展览中还是不多见,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的应用。如果大家都不知道达芬奇是谁,那这个展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当代艺术的装置展:18张手稿被放置在空间的中央,嵌入在碑上供人阅读,而观众事实上不会像中国人看《鸭头丸贴》一样在一幅手稿面前驻足太久,在看了展签和手稿之后,匆匆赶往下一页手稿。虽然只有18张,但每张有4面,共有72页,要将它完整地看下来也是很吃力的,更何况每一页尽管有展签,但上面所写的只是被现代人归纳出来的要点。面对达芬奇的这些手稿,镜像字,笔迹,托斯卡纳语,科学,实验,物理等等都是拒绝被解读,甚至那些图像也是既熟悉又陌生。


这个展览当然是给普通人看的。展览方也是费了很多心思,如何向大众去解释这些手稿。从这个展览出版的展览图录来说,除了一个由明星专家阵容撰写的多篇论文的专业图录外,还出版了小型的图录,里面则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将来龙去脉以及手稿中的闪光点(highlights)讲出来,再提供必备的书目,让你去继续探索。


从展览现场来说,大量的视频演示和触摸屏设备。但现场的收效甚微,因为整个展览的空间太小,导致本来清晰的展陈逻辑变成了杂糅,完全没有看展的路线,网站上所展示的各个板块完全混合在了一起。展览是在乌菲齐最近新开辟的一个展厅(Aula Magliabechiana degli Uffizi),之前在这个展厅展Islam e Firenze. arte e collezionismo dai medici al novecento,是跟巴杰罗一起的合展,也是骂声一片。


从我的体会而言,达芬奇的手稿就不太适合做专门的研究,也就是将之纳入到自己的学术生涯,学术上要讲产出,达芬奇的手稿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讲,有太多的东西还没有讲到,乍一看,无论你怎么讲(尤其是作为学者,学识渊博啊),都能讲出个所以然来。但真正讲的是你自己的(往往浅薄或者自以为是),还是真正达芬奇的,虽然说每个人眼里都有他自己的达芬奇,但要放到公众场合去讲,却是要负责任的。


达芬奇更像一个curioso(好奇者),是一种探索,一种未完成的状态,他更加适合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不断地接近他,去观察,同时阅读,也去实验,回到思维本初的状态。我时时想如果我自己有这些手稿,每天拿出来翻一翻,甚至在上面写写笔记,那才是真正的阅读这些手稿的方法。要像达芬奇一样,一些随身携带,一些放在家中,常常将新的想法记录、转抄。



要研究这些手稿,最佳状态就是能够直接阅读手稿内容,也就是面对原作,直接阅读,直接转换这种镜像,或者借助于镜像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够不忽略手稿的整体性和物质性,否则就很容易演变成只对局部hightlight的点的研究。


其次就是借助转写文本、翻译文本和相关研究来对手稿进行研究。手稿的翻译本其实很重要,他包含了一个整理者的解读,这种翻译,不是说是因为意大利文本需要一个译本,而是整个文本需要一种解读,但是我们的整理不能只框死在这种解读里,这个译本只是提供给你一个向导,让你能够暂时读懂原文本,从而去进入这些手稿,就像入门路径一样,真正的阅读,肯定是入门之后,根据现有的术语词典(这个项目已经进行很久,目前《大西洋手稿》、温莎的解剖手稿和法藏手稿里各种视觉、透视相关的术语倒是做得差不多了,关于Codice Leicester似乎尚未进行),以及相关知识和自然观察等等体悟,去做你自己的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