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接近施洛塞尔的《艺术文献》的史学史著作:Sciolla 的 La critica d'arte del Novecento

艺术史的图书馆 艺术史图书馆 2021-02-10


现在西方史学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种主要的方法:


第一种是条目式的记录艺术史家的生平、贡献和文献目录,最好用的是Metzler-Kunsthistoriker-Lexikon,另外也有像Altmeister moderner Kunstgeschichte,分析更详细,但涉及人物较少;




第二种方法更偏向于艺术史学史的教材式著作。比如巴赞的Histoire de l'histoire de l'art: de Vasari à nos jours,Kultermann 的Geschichte der Kunstgeschichte: der Weg einer Wissenschaft,Sciolla 1995的 La critica d'arte del Novecento;国内最近出版的张坚教授的《另类叙事》也是这一范畴之中;



第三种则是近几年来的一个发展趋向,就是艺术史家的全集编纂,像布克哈特、温克尔曼、沃尔夫林、瓦尔堡等等,包括像对Robert Klein的遗作的整理出版,与此同时出现了对于单个艺术史家的深入讨论(以会议的形式,比如2015年在博洛尼亚的关于Roberto Longhi的讨论,后出版论文集Il mestiere del conoscitore. Roberto Longhi,或者以展览的形式,比如关于沃尔夫林的《艺术史的基本概念》一书,为纪念其出版一百周年,2015年在慕尼黑的艺术史中心还举办了专门的展览,并随展览出版了专著 Kunstgeschichten 1915: 100 Jahre Heinrich Wölfflin: Kunst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而进行讨论的人往往并非局限于专门研究艺术史学史的学者,而是扩展到了整个艺术史学界。像近几年比较火的纽大的Wood 和Nagel,他们有一面就是通过翻译维也纳学派和潘诺夫斯基的著作,并进行注解和研究,从而服务于他们自己的研究,而像Horst Bredekamp也是最新出的潘诺夫斯基书信集的编者之一。



最新出版的Robert Klein的遗作


就第一种方法,之后会推送关于Metzler-Kunsthistoriker-Lexikon这本我最常用的德国艺术史家词典的情况,第三种方法将重点介绍18年刚出版的 I conoscitori tedeschi tra Otto e Novecento(19-20世纪的德国鉴赏家)和Maurizio Ghelardi的布克哈特研究,而第二种方法,则是此次要推荐的Sciolla 于1995年出版的La critica d'arte del Novecento


艺术史学史研究的教材性写法的在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著作,由意大利学者撰写的大致有以下这些:

Masi, Alessandro. 2009. L’ occhio del critico: storia dell’arte in Italia tra Otto e Novecento. Studi. Firenze: Vallecchi. 

Migliorini, Maurizia, Pierluigi Leone De Castris, and Maria Andaloro. 2011. Lo stato dell’arte: la storia dell’arte nell’università italiana ; atti delle giornate di studio, Firenze,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15 - 16 giugno 2009, Facoltà di lettere e filosofia, Aula magna di Palazzo Penzi. Collana Extemporanea. Roma: GB Editoria. 

Mignini, Maria. 2009. Diventare storiche dell’arte: una storia di formazione e professionalizzazione in Italia e in Francia (1900 - 40). 1. ed. La ricerca linguistica e letteraria. Roma: Carocci. 

Sciolla, Gianni Carlo. 1980. Materiali per la storia della critica d’arte del Novecento. Torino: Tirrenia-Stampatori,.

———. 1995. La critica d’arte del Novecento. 1. ed. italiana. Torino: UTET.


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Sciolla 的 La critica d’arte del Novecento


根据2010年出版的 L'arte, la critica, il metodo: bibliografia completa degli scritti di Gianni Carlo Sciolla, 1965 - 2010 ,Sciolla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艺术史研究、素描研究和艺术文献及艺术史学史研究,2000年在他的60岁生日的敬献文集(L’arte nella storia Contributi di critica e storia dell’arte per Gianni Carlo Sciolla)中也是分为这样三个部分,其中在艺术史学史部分就有贡布里希的文章:Aby Warburg e l’evoluzionismo ottocentesco。


我们分别来看这三方面研究:

艺术史研究是从60年开始的关于Niccolò da Varallo等等;

从70年代开始,就素描方面进行研究,最早的研究就是1974年的I disegni di maestri stranieri della Biblioteca Reale di Torino,1976年出版伦勃朗的素描,1982年伦勃朗素描的展览目录,最终在2007年出版Disegni fiamminghi e olandesi della Biblioteca Reale di Torino




在艺术文献方面则是始于80年代的三本艺术文献集1982年的Letteratura artistica dell'età dell'umanesimo : antologia di testi 1400-1520 ,1983年的 Letteratura artistica dell'età barocca : antologia di testi ,1984年的 Letteratura artistica del settecento: antologia di testi而对于艺术文献的兴趣自然导向了对于19世纪-20世纪的艺术史学史的研究,比如在1983年的第25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上发表了La scuola di Vienna e la critica d’arte in Italia agli inizi del XX secolo,主编了大量关于Adolf Venturi的文集,1993年出版Argomenti viennesi,1995年出版La critica d’arte del Novecento



Sciolla 还在艺术史家的研究基础上,开始对意大利的艺术史杂志进行研究,1999年出处L'"Archivio Storico dell'Arte" e le origini della "Kunstwissenschaft" in Italia,之后2001年在都灵大学建立了国际艺术史杂志研究中心(Centro internazionale delle riviste d’arte),之后专门举办了艺术史杂志的国际会议,并于2003年出版论文集Riviste d'arte fra Ottocento ed età contemporanea: forme, modelli e funzioni,很可惜这个中心于2010年关闭了;除此之外,在2005年他还建立了专门的艺术史学史杂志 Annali di critica d’arte


 

La critica d'arte del Novecento 首版于1995年,在他的文献目录的导言中,他的学生提及Sciolla曾邀请他们对这本书修订,将要出第二版,但我手边只有1995年的版本,无法估计2012年是否为增补版(2004年曾出重印本,2012年页码上有所增加,但我手边没有这一版)。


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是为艺术史学史搭建了一个合理的框架。因为这种类似教材式、某一事物的进展变化式的写作方法,肯定需要置于一定的框架中,否则就易于陷入细节或者详略不当。在这方面的典范是施若塞尔的Kunstliteratur ,正因为他的框架搭得好,介绍部分的判断下得准,他的这部著作哪怕在出版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是这个领域内最具有价值的参考之作。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这种框架应当是结构化的,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让读者进入到里面,进一步探索,同时呈现出作者长期研究的判断力。


在艺术文献领域,可以对比施氏的和文杜里的《艺术批评史》和 Anthony Blunt 的 Artistic theory in Italy, 1450 - 1600。文杜里在他的书里批评施若塞尔太过于侧重历史,而不懂品评,但一旦侧重品评,这结构就过于私人化,缺少了开放的建设性。在我的研究中,文杜里其实就是进入了施若塞尔的结构,从中产生了这些偏于艺术批评的观点,比如他著作中关于吉贝尔蒂的研究,很多信息应当来自于施若塞尔1912年出版的吉贝尔蒂的文本整理和研究,比如讨论abbreiviare这个词。而且,在他1937年出版此书之前,只有施氏的整理本可资利用,在他的参考文献中,除了他自己之前发表的文章外,就是以施若塞尔和维也纳学派的著作为主。Anthony Blunt 则是更偏故事化的阐释一脉。


在艺术史学史领域,可以说Sciolla 这本是最接近施若塞尔的这种结构的,相较之下,Kultermann 1966年出版的Geschichte der Kunstgeschichte , 内容非常具有可读性,信息量也很大,但缺少注释和进一步深入的可能,就像一个完美的故事。Germain Bazin 在1986年出版的Histoire de l'histoire de l'art: de Vasari à nos jours (我读到的是1993年的意大利语译本)的结构也相对个人化(很有特点),这本书的最大的优点是非常注重多元文化下的艺术史研究,不仅专门有一个部分分析了不同地域的艺术史(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拉美、法国、荷兰、英国、德语国家和美国),在所有的论述部分都包括了多种文化下的艺术史家,比如意大利的Giovanni Previtali(代表作是La fortuna dei primitivi: dal Vasari ai neoclassici),在巴赞的书中三次专门用他的著作进行论述,Kultermann并未提及,Sciolla 也只是在文献目录中简单概述了他的文献。  



接下来我们来看 La critica d'arte del Novecento的目录。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维也纳学派和20世纪早期的艺术史学史;

二、二战时期的史学史的导向和方法论问题;

三、二战后到70年代的史学史的导向和方法论问题;

四、70年代到90年代的问题和视角。



可见,这个目录是按照时间为序,同时又呈现各个时期的主题。                                                                                    

每一部分下面又有若干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个大的主题,大主题下是以单个艺术史家为小节。

下面以第一部分为例:


一、维也纳学派和20世纪早期的艺术史学史

第一章:维也纳学派

1.1 导言

1.2 维克霍夫

1.3 李格尔和Kunstwollen理论

1.4 德沃夏克和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Hans Tietze和方法论问题  

1.5 施若塞尔

书目文献

第二章 20世纪欧洲艺术史研究中的形式分析倾向和语文学

2.1 Adolfo Venturi, Pietro Toesca 和20世纪初期的鉴赏家

2.2 贝伦森

2.3 英国的形式主义者

2.4 20世纪初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艺术史学史

2.5 沃尔夫林的无名艺术史

书目文献




每一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各位艺术史家的介绍;另一方面是非常详细的研究文献。艺术史家的介绍分析这一部分,主要以艺术史家的重要著作为主,但并没有非常个人化的观点,而是以呈现结构化的判断为主,这是我颇为看重的。事实上这一部分也是一个框架,它吸引你继续深入地阅读,但同时却为你把好了方向。书目文献部分,则分为艺术史家自身的著作和对这些史家的研究性著作,前面有艺术史家的生平信息。如果拿这个书目文献跟Metzler-Kunsthistoriker-Lexikon的比较的话,在德国艺术史家部分并没有后者详细清晰,但却可也可互补,尤其是能弥补德语著作中所忽略的法语文献




另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其中有专门关于意大利艺术史期刊的论述,比如83-85页就有20世纪早期的意大利艺术史期刊的介绍,并附有研究文献。这一点是所有艺术史学史研究中所缺乏的。这一部分可以与他之后的艺术史期刊的研究一起阅读。事实上,德语国家的艺术史刊物最为丰富,但目前我尚未见到集中式的研究(Sciolla 曾提及 Heinrich Dilly对德国期刊的研究)。


这本书的缺点也显而易见:

一、该书出版于1995年,长期未得到修订,而哪怕是对于1995年之前的文献,也是缺失很多,尤其是关于艺术史家早期的出版作品。另外对于文献书目,我一直认为应当点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好方便读者把握。比如潘诺夫斯基的文献,如果我们查阅目前最全面的文献目录时(在书信集第六卷,由Dieter Wuttke编定),可以知道他在世时在各个译本中新加的译本序言,有对早期的想法的进一步解释,这些重要信息应当提出来。另外,像《图像学研究》,在早期的德语文献中就有相关论文(zum problem der Beschreibung und inhaltsdeutung von Werken der bilden Kunst),在后期又有进一步的阐释(法语版的《图像学研究》潘氏写了重要的前言),这些信息也应当提示出来。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更具可读性和判断力的文献书目。


二、艺术史家的原始材料。这里指的是已经出版的书信、日记、回忆录、笔记、访谈等文献。这些信息应当提示出来,作为艺术史家传记信息的补充。


三、该书范围是20世纪,这当然与意大利的艺术史发展有关,但如果要更为全面的话,应当至少包含19世纪的艺术史研究。巴赞和Kultermann是从瓦萨里讲(略微涉及他之前的)起,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在我看来,应当把艺术文献和艺术史学史作为两种任务去解决,虽然不必划分必然的时间界限。


四、艺术史家的工作方法。每一个艺术史家都有他对待实物、照片,收集文本材料、图像材料,撰写文献的方法。比如施洛塞尔有一个自己的图书室,收集有大量的文艺复兴及之后的艺术文献,他一直在博物馆里工作,他的上课方式(比如他长期上一门瓦萨里练习的课)也可以通过他的学生的课堂论文恢复出来;又比如巴克桑德尔撰写Painting and experience 和 Giotto and the orator之前,是先看当时大英博物馆图书室的书目,先从中选择可能跟大方向相关的,借出来,再从中选择相关的文献去阅读,并非是我们现在这种就某一问题的文献检索。对艺术史家工作方法的揭示实际上提供了如何去重新看待他们的作品。


五、艺术史家的档案材料。本书在文献部分和前面分析部分都没有应用档案,这是相对可惜的。虽然说就如此大范围进行档案查阅是有点困难的,但就其中的重要的艺术史家,至少应当在文献书目中提示目前主要的档案存在哪里,档案中大致有哪些材料,可以在哪里进一步找到这些信息。到目前为止,关于艺术史家的档案材料的整理依旧处于初步阶段(前面提及的I conoscitori tedeschi tra Otto e Novecento就较为充分地利用了各地档案),了解这些艺术史家,除了其自身的著作外,档案的查阅还是必不可少的。


六、照片收藏。艺术史家如何使用照片,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往往津津乐道沃尔夫林是如何使用两台投影仪的,但没有去深入挖掘沃尔夫林对于原作的重视,对于雕塑的观看视角的重视,对于图像记忆能力的重视。另外,也要注意到当前我们所使用的以网络为谋介的照片,与以前艺术史家所使用的照片是很不一样的。各地的照片收藏从艺术史研究体制化就开始,但相关的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比如KHI的Photothek是非常重要的照片收藏,对这些照片的数据化和整理也是近几年所里的工作要务之一。


KHI的Photothek

Photothek的项目

七、口语传统。像经济学中的芝加哥学派有一个口语圈子,艺术史家中也有这样的口语圈子,更真切地反映研究的方法。比如像Ulrich Middeldorf,本身著作不多,要追踪他的方法和艺术史方面的贡献,就要考虑1953-1968年他担任KHI的所长所形成的研究圈子,Paola Barocchi在访谈中就提到他:un uomo straordinario, un uomo generosissimo e un conoscitore di bibliografia terribile, che è stato per me un sostegno incredibile. 而对于Barocchi、Baxandall这一批学者,尤其要注意盖蒂的口述史项目,可以看作他们对自己一生的研究的回顾。

   

     Ulrich Middeldorf

     盖蒂的口述史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