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史图像的未来:伦勃朗与博斯的高清图像和技术图像

艺术史的图书馆 艺术史图书馆 2022-07-10
艺术史图像的未来:伦勃朗与博斯的高清图像和技术图像

关于艺术品的高清图像,以前专门介绍过《亿万像素的艺术史研究图片库:Haltadefinizione》。

伦勃朗的《夜巡》的修复工程的直播一直受到全球性的关注,该项目在疫情影响中止了两个月之后,团队发布了目前最高清的夜巡的修复图像:图像高达448亿像素,每个像素代表0.02毫米(点击原文看图像)。随着Operation Night Watch的进展,官方也发布了大量信息,有科学研究层面的,比如以前的修复痕迹,颜料等,也有文创普及层面的,像互动性的介绍动画。用MA-XRF扫描来分析其中的含钾盐的颜料,也就是伦勃朗用的红色沉淀颜料(Red lake pigment)来制造紫色晕染或提亮暗色调

Operation.nightwatch 还有Instagram,公布了一些档案材料和图像细节,以及直播了相关工作。

这个夜巡的研究修复工程国内关注也挺多的,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个人倒是觉得可以把伦勃朗的一些研究拿出来,跟这个高清图像对比一下,看看是否可以通过高清的图像来确认一些以前的观点或者推翻一些?官方可以在图像的细节处,链接到相应的文本,这样利用图像本身来思考问题,会更有效率一些。也许还可以发展成为个人对图像的各个部分的注解,一边看书一边根据对文本的解读来对图像进行注解,而这个图像本身已经有官方(或者说伦勃朗研究委员会什么的)所工作过的以往研究的注解痕迹。这可能就是艺术史图像的未来。你要研究什么主题,只需要购买(购买是因为这种工作肯定需要资金和解决版权,就像我以前的行当地理学,重要的是跟各大数据商买高精度的地图信息,再导入到Arcgis里使用)一个相应主题的数据库,这里面包含了图像和建立在图像上的既往研究的注解或者形相学的分析工作,然后再由研究者在这个图像上,根据阅读的文献和自己的观察进行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工作,尤其在一些研究积累已经非常厚的研究专题或者艺术家上。比如北大汉画研究所的“七层意义”研究,这里标注的是前五层,可以说对每块画像石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划分,这个工作近乎机械,一旦完成即可为学界普遍采用,至于第六、第七层,就是研究者论文中所要阐释的问题。详见刘冠 2017 《汉画研究数据库中“图与词”的结构性思考》。

以上的自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确实也是现在艺术史界正在努力的方向。博斯的研究和保存项目(Bosch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Project)就是一例。2016年是博斯的五百周年纪念,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其中最有份量的是,一套两卷本、近一千页的全集(Hieronymus Bosch, painter and draughtsman: catalogue raisonné) 和专门的技法分析(Hieronymus Bosch, Painter and Draughtsman: Technical Studies. )。可以看一下这两本书的目录。这两本著作是BRCP项目十年来(2007年开始到2016年)的成果,项目中拍摄了近10TB的图像(考虑到博斯存留下来的画作只有24张,素描21张,10TB是非常大的数据量,图像网址:http://boschproject.org/#/artworks/),我计算了一下网上公布的图像的大小,像《人间乐园》的三联画也有一百多亿像素。


图像的大小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将相关图像都公布在网上,尤其是其中的技术图像,对应了纸质版研究报告的页码,两者相辅相成。画册式研究报告和网络图像数据各有好处,也各有局限。画册中的插图是为了说明文章中的观点的,这些图像不是中立的,而是研究者为了阐释文本中的发现和观点而从项目的图像库中截取出来的,同时这些图像也是更具有代表性的,使读者更容易把握其内在结构。网络图像数据则是呈现了书中的局部画面的“上下文”,而且这个数据库的网址会随着图像的变动而改变,也就可以将你自己想要呈现的对比情况用同样的网址复现,方便了学者间的交流。这个技术图像的网址:http://boschproject.org/#/book/,这里提供一个PDF,可以直接点击PDF中的图像https://www.jianguoyun.com/p/DfHAu88QrM_oBRiHr5oD。

上图是书中的耳朵的对比图,而下图则是在网络数据库中稍加滚动之后的对比图。

这样的方式其实还挺像Tropy这个软件的放大截取功能,可惜Tropy的开发方向是档案转写,而不是新时期的艺术史图像的辅助研究。下面介绍下这个博斯图像库的结构和操作方法这是操作快捷键。键盘的快捷键方便一些。以博斯的一幅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的三联画为例,其中的technical images包含了五种(见下图):2015年修复后的,修复前的,Infrared Reflectography (红外线反射成像), Infrared Reflectography Mosiac(就是将上述局部的红外线成像拼接而成的图像),X射线成像。由于这三联画的技术图像比较多,1、2、3、4 分别对应前四种图像,第5种缺失了,按5是平铺四种图像,按6是Curtain view,其实就是图像四分(有时是上下二分)。这个主要的图像下面,是这幅画作在技术图像的画册中涉及到的相关图像,点击可以查看细节。下图所展示的是这幅画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细节。最后是这幅画作的相关研究文献。

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诸位,也许我们正处于艺术史研究的转折时期,高清图像和技术图像正在彻底改变这个学科。要知道在意大利绝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图像都还未被如此高清且规范地记录过,或者说很多还算被科学地记录的艺术品的图像的原始文件只有少数专家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人能看到的只是经过阐释了的图像,巨大的可能性依旧埋藏在深处。即使著名如达芬奇,同样去年的五百周年,虽然他的画作(包括手稿)基本上都在前几年进行了修复(达芬奇的修复本来是要更几篇的,耽误了),并拍摄了大量的技术图像,但这些技术图像依旧是以书中插图的形式出现,或者是报告(比如Andrea de Marchi的Alla ricerca di Verrocchio pittore)、展览展板的形式,而没有像上面的博斯项目专门做了高清图像库以便今后的学术研究之用。以目前意大利的经济状态,估计今后很多年都搞不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