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20倍!国内果酒风口到来了吗?
在我国,白酒长期占据酒业主要市场,导致果酒出现虽早,但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据《2014—2018中国果酒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果酒的年消费量为30多万吨,只占全国酒类消费总量的5%,相当于平均每2人年消费一瓶750ml的果酒,占世界人均果酒消费量的6%。
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均水果酒精型饮料消费量为人均6升,而我国的消费量仅有0.2-0.3升,相差了20到30倍。果酒在世界饮用酒中占15%~20%的比例,国际市场对果酒的消费量远高于国内。
起点低意味着更广阔的上升空间和待挖掘的巨大消费力,毕竟中国传统酒业的格局已经基本固定,头部巨头对市场的瓜分和占据相对稳定,而国内果酒产业则完全不同。
果酒的风口来了么
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可以为果酒原料提供充足的保障,统计结果表明, 2018年中国水果总产量达25688.4万吨,人均水果产量达184.45kg,早已超过人们的需求量。
加之由于运输、储藏不当、加工能力有限等,水果的损失达20%~25%,结合国情,发展果酒产业不仅节约粮食还能资源利用最大化。
近年,我国政策逐渐开始重视,综合开发利用水果资源,提倡以果代粮,在行业“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中的指导思想中也曾指出:“重点发展水果发酵酒和水果蒸馏酒,利用水果蒸馏酒逐步取代一部分粮食白酒”, 逐步实现果酒的工业化生产和管理。
预计2020年,果酒产值可达500亿,中国果酒产业研究中心发起人邹文武指出,果酒市场未来10年将达到1000亿产值。这就是一片让很多人都无法拒绝的蓝海市场。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宏观背景下,企业只需顺势而为,站稳赛道,洞察用户,产品致胜。
用户、产品、场景的转变
人——消费者画像的转变
相较于传统白酒,果酒市场当前的消费主力,年龄结构是21~40岁,他们对白酒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追求更健康以及更有品质的酒,这也是今后酒类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一财经数据中心联合天猫发布的《2018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显示,从品类变化上看,虽然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牢牢占据前三大品类,但小众品类,如果酒和洋酒连续两年增速50%,其中梅酒年均增速达到35%以上,年轻人和小姐姐已经成为果酒类消费主力军。
货——多元、健康、 低酒精的混搭
搞清楚主力,果酒企业也应研究不同消费群体的饮酒习惯和消费需求,推出适合各种消费群体的产品。
年轻消费者追求时尚新潮,那就侧重口味的多样化,采用具设计感的包装。
女性消费者也是果酒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那么对于她们就要侧重果酒的养颜功能,包装则要满足女性对美的追求。
老年消费群体则看重果酒的保健功能。男性消费者偏好高酒精度,那就适当 提高果酒的酒精度。
多样化的消费趋势是中国年轻主力消费群的突出表现,这一点在饮品市场也不例外。
“单纯”的饮料已经不能满足部分消费者了,为了赶上日新月异的口味趋势,企业除了马不停蹄地推出新品之外,也开始各种元素的混搭——低度酒精+X 成了热门CP。
茶饮行业瞄准了“茶饮+酒”的生意,喜茶从4月起先后推出过3款“醉醉系列”含酒精茶饮。其中最受消费者好评的“醉醉葡萄啤”,是喜茶和啤酒品牌科罗娜的联合出品。
就连一个世纪以来都滴酒不沾的可口可乐公司也推出了柠檬酒精饮料,押注含酒精饮料的赛道。多元化、低度酒精+的新潮与健康消费趋势,让品类丰富、酒精含量偏低的果酒开始抢占市场。
场——年轻用户喝酒的场景
疫情影响下,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使得白酒最为依赖的社交场景和聚集式消费在年后几乎消失。传达出“享乐”“独酌”“单身消费”“居家”等关键词的洋酒和果酒迎来销量增长。
周冬雨独自听雨时端在手中的RIO,抓住的正是年轻人自我取悦的需求。
在社交平台上,果酒也常以“一个人”的姿态出现,具象的场景可以是看书、看电影或是听音乐,打开一瓶果酒倒入玻璃杯中,加点冰块,卸下疲惫。
天猫618果酒销量No2的 Miss Berry在小红书上的关键词就离不开“宅家”“情侣”“小酒”等关键词。
除了独饮消费之外,果酒品牌也在积极拓展其他消费场景。譬如江小白旗下的梅见青梅酒,口味偏酸,定位是“佐餐酒”,与全国餐馆合作,强调品牌的社交属性。梅见在天猫618果酒销量排行榜上拿下第一。
期待国内领军品牌
品牌意识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学会走出去。现在果酒行业“长尾”竞争已经初见端倪。
一些互联网果酒品牌,如Miss Berry、鹅醉娘、知醺等,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品牌非常擅长视觉的打造,从高颜值的包装到平面设计顺应年轻人的审美。
同时,品牌也在通过直播、KOL推荐等方式走出去,在李佳琦直播间,Miss Berry果酒一晚上销售量达5万+瓶。
再看隔壁长期被“有品类无品牌”困扰的茶行业。虽然小罐茶争议很多,但创始人独树一帜的品牌思路确实让小罐茶在茶行业中成为非常有辨识度的品牌。
以前消费者将茶叶的购买和产地品类结合起来,比如普洱茶、乌龙茶、铁观音等等。但小罐茶选择另辟蹊径,没有从品类入手,而是将小罐茶统一克重、统一包装、统一价格。
如果果酒品牌能更重视品牌打造,而不是一味地宣传原料产地和养生功效,则会更有希望破局。相对而言,新锐品牌中梅见品牌意识是更强的。
梅见品质出圈
在这个夏天,梅见跑遍中国普宁、大理、广州还有日本福井,从原料、文化、风味和工艺四个维度打造了一组颇具纪录片气息的TVC。
“一杯好梅酒前,先要有一颗好青梅。”没有百科式介绍,没有官腔配音,只有主人公聊天般的语气和接地气的潮普,以当地视角介绍普宁人的“骄傲”——软枝大粒梅。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严谨工艺,造就一杯好梅酒。”虽然青梅酒源于中国,但是现今提起梅酒,想起的却多是日本品牌。
于是,梅见将自己的市场洞察巧妙的呈现在片子里,通过对比中日梅酒的同时,展示中国青梅酒的独特口感,以日本梅酒酿酒大师的口感体验,阐述梅见在传统糖渍工艺和现代配制工艺的融合下的稳定风味。
“一款好的青梅酒,应该是有中国文化和记忆的。”梅见通过书法、典故等文化元素,着力呈现出青梅酒背后岁月的厚重感与历史感。
这组让青梅酒从云端走近大众的品牌TVC,也具备了裂变能力,撬动了品牌的后续传播。
打造品牌影响力
梅见的下一步就是通过美食类、酒类、文化类等不同领域KOL,横跨微信、微博、知乎多个平台,对品牌TVC进行多角度的内容输出和曝光,实现品牌传播的外围助攻。
这种延长传播链条、加入KOL造势破壁的做法,助力梅见制造出横跨圈层的品牌影响力。
“私域流量”可以说从2019一路火到2020,相对公域流量的垄断性和成本而言,其免费和自主掌控对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梅见也洞察到了这一点,并尝试将其融入到自己传播中,除了KOL内容发布带来的影响力,其粉丝社团的安利,以及朋友圈传播,也纳入到了传播的尝试中。
除此之外,官博分阶段上线了多个话题,鼓励大众分享对青梅酒的印象。前期的话题#好久没见#取自“好酒梅见”的谐音,基本场景设在朋友重聚,产出的内容也多是聚餐,将梅见置于佐餐酒的位置。
#记忆中的青梅酒#,传播影片的同时,关联大众对青梅酒的记忆。后期在积累了一定传播度后,以“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青梅酒”为主题,观察大众这这一场“品类教育”后对青梅酒印象的变化。
有就话题发酵来看,大众对青梅酒确实有新的认知。有的人是第一次知道青梅酒,有的人才了解到青梅酒是来源于中国,原来中国也有优质青梅酒,有的人才发现原来青梅酒文化这么悠长,原来有这么多人喜欢喝青梅酒。
当大众目光开始聚集到青梅酒身上,青梅酒才算是从云端走近了人们的生活。
梅见将以TVC为支点,作为传播核心,整合线上多渠道资源,撬动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品类教育”。
清新TVC、KOL全面覆盖,到私域流量的运用、社交话题的深度互动,在了解大众看法、获得信息的同时,也为大众找到一个品牌转化的出口,更赢得社交媒体声量和产品销售潜力的双效增长。
个性化新品牌诞生
最后,随着果酒品类上升期的持续,国内佐餐酒市场也将逐渐进入加速期,整个酒水行业的品牌化都会得到大踏步的提升,而且这种提升将会推动果酒的发展轨迹逐渐变得不同于传统老酒高价值化发展轨迹。
梅见已经领头走出了第一步,就青梅酒品牌化进行了深度的传播,让品牌贴合消费者,同时着力构建佐餐场景,为果酒的定位提供了新的参考。
从整个果酒的发展成熟度来看,未来的果酒品类还将会有各种贴合消费者的“个性化新品牌”大量诞生,如何进行品牌打造是所有新兴小酒应该瞄准的方向。
从产业角度来看,果酒企业甚至也可以尝试与旅游业融合。如将酒庄与种植农场相结合,让消费者走进酒庄、走进农场,亲自检验果酒酿造原料的品质, 并且体验采摘的乐趣。
在未来,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在果酒行业推广应用,我国果酒产业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机械 化。越来越多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果酒品牌引领我国果酒行业走向世界。
分割线
附: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
此报告来自阿里巴巴数据研究部,共有51页,图片只截取了报告的部分内容。这份报告对线上酒水市场做了简单介绍,同时介绍了年轻人的酒水消费关键词和市场前景,对想要进入该行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和已经是行业从业人员的创始人、企业中高管、投资人有巨大借鉴意义。
如何获取完整报告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