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穷,贷起了45万亿消费金融大生意
作者 | 佐伊 报道 | 消费界
导读: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一位甚至一群月收入不过万,但名牌大牌一箩筐的朋友。
穿着名牌,带着名表,蹬着潮鞋,驾车拉风。
家境优渥的暂且不在讨论行列,今天一起来认识下精致穷的新一代消费者。
他们的消费理念,以及与他们相伴相生的中国消费金融市场。
从供给侧,到需求端,我国的消费金融数字化进程,推动了业务的流程简化,更加方便了各类消费金融的普及和应用。
这其中的决策利弊,商业模式,行业挑战,都值得一一探讨。
· 被消费主义吞噬的“精致穷”一族 ·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小白领克克,最近过得焦头烂额,为了追求所谓的“精致”生活,欠下几十万网贷。母亲为她偿还23.8万元后,她还在偷偷借贷。
因为看到朋友漂亮的首饰、包包,克克也想要,不问价格先买下来。
跟朋友在外面吃饭,克克总想维持自己以为无坚不摧实际却不堪一击的面子,经常主动买单、一掷千金。
双休日,经常跟同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小资下午茶,从来不计成本,不管后面要面临什么经济风险和家庭变故。
现金流断裂如何收场?克克从来没有深度思考过这个问题。
精致穷——形容一种普遍发生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生活方式。
虽然赚的不多,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精致,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欢的东西变穷,穷的明明白白,也活得开心闪亮。
过度追求精致穷,如克克这样,把假精致变成真欲望,必将付出对等的代价。
本来,每个月8000元的收入,只要精打细算还是可以过得体面又自持。
但物质欲望的魔盒一旦打开,后续的消费就像上瘾的海洛因,一发不可收拾。一路走向深渊。
更有甚者,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网贷不堪重负的年轻生命自杀事件,不绝于耳。
相比之下,拼团出道的上海名媛就显得理智又聪明,她们严格控制时间和金钱成本,积极共享社交资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金钱浪费。
这群爆打消费主义,又积极扩大内需的名媛小姐姐,活的通透又精明。这里只看利弊,不论对错。
在互联网语境下,大家都活在他人的关注里,个人的价值貌似必须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可才能实现。
随着整体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彰显自我,而高端奢侈品、高端消费风潮正中下怀。
很多年轻人,刚刚处于寻找社会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心理发展阶段,误以为可以用特定的消费标准,来标榜自身的地位和品味,从而悬浮于经济能力之上的追逐高消费,被经济压力反噬。
这类现象频发值得反思,不同个体与消费方式的不匹配选择。
一旦错误,就会导致经济基础与消费认知的失调,诸如“精致穷”等也就不可避免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百度热搜指数显示,消费金融、信用卡、征信、消费贷、现金贷、分期付款等仍然持续占据热点搜索词汇。
· 互联网背景下的我国消费金融 ·
我国消费金融整体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潜力也将不可估量。
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市场整体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19万亿,增长到2020年的45万亿。
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数据,未来五年我国消费信贷(含房贷)的整体复合增长速度可达21%。
在足够的市场规模下,整体行业中存在大量机会,涌现出一批消费金融明星公司。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国家政策角度
消费金融作为拖动我国三驾马车中最重要一环(消费)的重要动力,消费不仅决定了经济发展规模与方向,也决定了经济发展质量与方向。
面对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去产能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治理重点。
我国十九大报告中有关金融发展和改革内涵提到,要坚持质量第一,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传统消费模式,大力推动消费金融发展,拓展其服务边界和服务质量是大势所趋。
国务院持续出台利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政策。
发展模式角度
我国依托互联网技术为底层的消费金融模式应运而生,主要特征是实现了传统消费金融的各个环节数字化,即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并且在传统消费金融转型中,商业模式和核心业务均实现了颠覆性的创新与改变。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增长速度。虽然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市场,无法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市场相提并论。
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消费群体更加广泛,可以覆盖到传统消费金融无法覆盖到的消费金融人群。满足“长尾理论”末端人群的金融消费需求。
拓展了我国消费金融的服务边界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和创新的潜力巨大。
挑战分析角度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既面临传统消费金融的存在风险,同时面临互联网技术所引发的技术性风险。
具体表现为信用高配、信用低配者高额授信、无信用记录者授信、高新用者低额授信等等问题。金融授信乱象日益严重。
互联网金融参与人群主体众多、人群广泛、容易积累不良金融风险。比如大学生与职场小白,缺乏金融风险和消费金融方面的经验,极度容易被周边广告和营销手段影响,产生过度负债问题。
同时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法律规则不足,产业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在监管空白地带,极度容易产生金融违法、违规的行为。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征信不完备、个人征信体系落后、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之间信息割裂,都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俗话说,有问题的地方,即存在重大机遇。主动解决当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诸多问题或者之一,正是这波消费金融产业爆发的巨大机遇。
比如大数据金融科技公司赋能消费金融行业,为行业提供智能风控、精准获客、降低坏账、控制运营等等方面。
美国的消费主义大潮,始于1970年代。战后,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美国正式步入消费主义的狂欢。
1970年起,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从1971年的13.5%一路下滑降至2005年的3.2%。
面对消费的狂欢,当时的美国社会并未欣然接纳,很多社会学者撰文,痛斥消费主义对人的物化,批评指责广告的推波助澜作用。
但无济于事。
社会大潮一旦转向,能量不耗尽不可能停车。美国消费文化的形成,是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综合作用的产物。
战后美国经济步入黄金期,经济的持续增长削弱了大萧条之后人们的不安全感,以信用卡为代表的负债型购物工具出现,大额消费时再也不必担心资金不足,贷款促消费应运而生。
影视传媒的崛起,在塑造价值观上不可小觑,为消费文化兴起立下汗马功劳。
1960年代,美国年轻一代追求个性解放,蔑视意义和传统价值观,在文化上为消费主义奠定基础。
社会、文化都为消费时代,奠定了基础。
邻居日本,也是如此。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教授发表《第四消费时代》一书,从消费角度把日本社会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消费时代(1912~1941年),只发生在一线大都市,是少数中产阶级享受特权的消费时代。
第二消费时代(1945~1974年),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春风,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蓄势待发,迎来大众化的消费狂欢。
第三消费时代(1975~2004年),从家庭向个体转变,消费的个性化趋势开始抬头。
第四消费时代(2005~2034年),物质刺激带来幸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消费欲望降低,从“买买买”到“断舍离”,开始追求自然、舒适、平静的生活方式。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多元的消费现象,“勤俭节约”已不是社会主流。
“人的见解,常较时势为落后。人心虽以为允洽,而事势已不容许,总是不能维持的。”这是历史学家吕思勉所说,放在当下消费狂欢的中国,正正合适。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何解决“剁手购物后心虚”的认知失调,才是更有价值的思考问题。
我们既认为自己有资格享受更好的生活,又需要长远的规划人生发展轨迹,如何在这场消费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参照美国和日本,可以带来更多思考。
· 膨胀的消费贷 理智的花钱经 ·
消费者如何合理利用消费金融?
方便生活的同时,让生活的选择越来越多,入不敷出的网贷不归路,只会让人生走向越来越窄。
花钱的策略,你选对了么?
我们这一代很多年轻人,缺乏长远的投资规划和消费理念。
我们干一份工作,总是抱怨累的要死。一边不想加班,不愿意承担压力和责任,另一边又追求高质量的体验和物质享受,想要豪宅,想开豪车,想拥有最新款和限量版。
过着入不敷出、自以为是的精致安逸的生活,殊不知,我们在用现在的“精致”剥夺未来的选择权。
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花到正确的方式,可以让收益倍增,用到错误的地方,只会浪费资源同时滋生不良习好。
同样是一笔成千上万元的支出,请用这些钱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说精致穷是种花钱策略的话,这种策略只会减少我们的人生选择,让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少,或者别无选择。
花钱其实和玩游戏的策越相通,游戏初期资金紧张,这是我们的选择就特别的重要,必须把钱花在最正确的地方,才能快速的发展和升级。
如果初期就随心所欲的把钱花在不能产生效用的事情上,就会影响你的发展,无法进阶和升级。
对每一个年轻人来说,都会遇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生选择和关键时刻,这种时候,账户里的钱能带给你更大的选择自由和机会。
不是每一次重大决策都需要很多钱,但是有一点钱,和没钱或者欠债的状态完全不同,当你没钱或者欠钱时,会变得非常短视,并且急功近利。
试想一下,一个人吃顿烤肉300元不嫌贵、买件衣服2000元标榜自己好品味、出去旅游5000元体验了不同的风景觉得很值。
可当身体出现异常,住进医院,看着3000块钱的医药费却没有积蓄,并且账单高筑时,就会明白精致穷后剩下的是什么。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精致穷都是错,但是花在单纯享受上,减少未来选择的钱,大可不必。而能够增加未来选择机会的,增加个人能力,增加选择底气的支出,更加值得。
具体情况根据个人情况深度思考,长远规划即可。
正如李银河老师所说:
真正的精致,从来都不是表象。
真正的精致,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心灵的丰盈。
精致的绚烂&策略的稳妥,你Pick 哪个?
分割线
附:2020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如何获取完整报告
【声明】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客服微信:XFJ169
*文章中涉及功效相关描述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