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ISU文研|藏品博览系列二十三:人造语言——魔戒精灵语

黄颂棠 上外档案校史博物
2024-09-10



魔戒精灵语


编者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自2019年12月开馆以来,一直秉持“语汇世界,言聚全球”(Words, Worlds)的立馆理念,致力于彰显世界语言多样性,汇聚全球知识。为全面开展人文交流、科普教育和学术研究,本栏目推出“藏品博览”专题,聚焦世界语言博物馆展品,陆续推出馆藏科普系列文章,以展陈世界语言多元面貌,向全球公众讲述世界语言文字故事。


导入



诗级的奇幻小说《指环王》系列中的中土世界(Middle-Earth),有这么一个种族:他们外型有如希腊雕塑刻画的雕像一般强壮俊美,身材高大,皮肤散射淡淡柔光,眼中泛出荧荧温热的光彩。他们就是精灵。精灵在现实的地球无处寻找,但他们所说的语言却能为地球人所学。精灵所说的语言,精灵语(the Elvish languages),由《指环王》系列作者托尔金为其笔下中土世界创造。

展品坐标: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说,沟通世界”展厅



一、精灵语的历史

托尔金说,创造语言是他隐秘的恶习。自从20世纪10年代,他便开始着手发明这些语言。在创造精灵语时,托尔金并不将主要精力投注在丰富词汇与日常表达上,他更注重不同精灵语间的语音、类型等语言学特征的历时演化。他创造了十多种精灵语,对应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精灵族群。

中土大地所有精灵语均源于其祖语(Ursprache,proto-language)——原始昆迪语(Primitive Quendian),好比现实世界中的原始印欧语。古精灵语随后演变成埃尔达通用语(Common Eldarin)。随着地域不同,埃尔达通用语又分化为了昆雅语(Quenya)与泰勒瑞通用语(Common Telerin),两者又随地域族群发生了进一步分化,前者进一步分化成了凡雅语(Vanyarin Quenya/Quendya)与诺多语(Noldorin Quenya),后者进一步分化成了辛达语(Sindarin)与南多语(Nandorin)。泰勒瑞精灵(Telerin)所说的语言则融合了两者特征。

原始昆迪语不仅分化出了埃尔达诸语(Eldarin languages)这一分流,还分化出了阿瓦瑞诸语(Avarin languages),分别对应“光明精灵”与“黑暗精灵”。在精灵历史的开端,他们生活在中土大地的东部远端。后来诸神相争,战争结束后,诸神决定邀请精灵来到诸神的国度维林诺(Valinor),去到维林诺的精灵被称为埃尔达精灵,而拒绝前去的精灵便是阿瓦瑞精灵。

埃尔达精灵分为三支,凡雅族、诺多族、泰勒瑞族,前两族各自说一种基于昆雅语的方言。而泰勒瑞族人数众多,在前往维林诺的途中发生了进一步分裂,一些精灵不愿继续西迁,留在原地,叫做南多族,而留守中土世界的精灵则叫辛达族,意为“灰精灵”。辛达族逐渐分成了四块,彼此语言都有细微区别,但能仍互相沟通。地域分隔自然让昆雅语与辛达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区别。

精灵语词首鼻辅音对比

主神语

昆雅语

林达语

 泰勒瑞语

mb

m, umb

m, umb

m, emb

nd

n, and

n, and

n, end

ŋg

ŋ > n, ing

n, ing

ŋg, eng

ŋgj

ny, iny, indy 

ñ, ind

g, ang

ŋgw

ŋw > nw, ungw

m, ungw

m, emb

后来,诺多族为了追回精灵宝钻返回中洲,使得昆雅语传到了中洲,也使得昆雅语与辛达语交融发展。然而诺多族在返回中洲之前,意图抢夺泰勒瑞精灵的船只并且在港口引发双方械斗。这场战斗被称为澳阔泷迪的亲族残杀(Kinslaying at Alqualondë)。中洲的辛达精灵们得知此事后,他们的王命令禁止诺多族带来的语言昆雅语久而久之,昆雅语便失去了中洲使用者,成为了一门像拉丁语一样的死语言

辛达语终究是精灵的语言。由于黑暗君王多次挑起战端,哪怕是寿命悠长的精灵王都因此而死,中洲的精灵王国又不断向偏远之地迁徙。战乱后的空旷土地最终成为了人类王国的领土。而随着精灵们纷纷渡海离开中洲,辛达语最终在中洲也步了昆雅语后尘,只在一些大学问家、文学家、贵族口中才会再提起。

上图展示了kwendi最初意为会说话的,精灵们最初认为只有精灵才是能说话的生物)一词在各地精灵语中的演变形式。在昆雅语中,由此可见,托尔金在创设精灵语时,对具体历史细节历时演变的重视。


二、精灵语的文字 

我们可以从颇为著名的昆雅语著作Namárië(即“凯兰崔尔挽歌”)来一瞥精灵的文字。

首句转写/翻译:

Ai! laurië lantar lassi súrinen,/ yéni únótimë ve rámar aldaron!

啊,落叶如金,风中飞散飘舞/长日无穷,好似林木枝丫。

在原始昆迪语时期,精灵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系统。埃尔达精灵抵达维林诺后,他们创设了滕格瓦字母(Tengwar)。精灵语是表音文字,每一个字母都对应一个音位大多数滕格瓦字母由两个部分组成:竖直且分长短的茎秆、位于茎秆左边或者右边的一两个圆弧这些字形规则的滕格瓦字母因此被排列四列六排。四列分别代表齿音唇音软腭音圆唇软腭音四个发音部位,而六排则代表清爆发音浊前鼻化爆发音清擦音清前鼻音化爆发音鼻音其他持续音六种发音方法下表展示了字母写法与发音部位与方法的对应关系。

发音部位

茎秆左右

圆弧开闭

齿音



唇音



软腭音



圆唇软腭音



发音方法

茎秆上下

圆弧单双

清爆发音



浊前鼻化爆发音



清擦音



清前鼻化爆发音



鼻音



其他持续音


有些不规则的滕格瓦字母并符合上述法则,它们是附加的滕格瓦字母,用来表示四列六排里存在的音但它们的写法和用法根据不同的制式而改变。

     上图中,每个字母右侧展示了其在不同字母系统中的不同音值:

黄色方框表示古典字母系统(classic mode)

红色表示贝列瑞安德式字母系统(mode of Beleriand)

灰色表示通用式字母


昆雅语中存在变音符号(tehta)系统它们一般加在字母的上方或者下方,用于表示元音,双辅音或鼻音。然而变音符号系统的应用规则并非一成不变。有些滕格瓦字母系统里,元音符号置于前面的辅音字母之上,比如昆雅语(即上图的classic mode);有些则将元音符号置于后面的辅音字母之上。

还有些滕格瓦字母系统全写元音,故而不使用元音符号,这种字母系统则称作Quanta Sarmë。辛达语便是如此。辛达语采用贝列瑞安德式滕格瓦字母系统(mode of Beleriand),元音系统丰富,拥有长辅音,缺少复辅音,几乎没有圆唇软腭音。

上图中展现的第三种字母系统则是通用式滕格瓦字母,广泛使用的时间较为晚近,在第三纪元末广泛用于书写辛达语、西部语(一种中洲西部通行的克里奥尔语,并逐渐替代了辛达语)。

不过,在我们所处的地球世界,绝大多数网页都没有对飘逸的滕格瓦字母作兼容性编码,而图片形式也多受限制,因此地球人在学习精灵语时,也完全可以用拉丁字母转写来代替滕格瓦字母,这样更方便。

先前提到,并非所有埃尔达精灵都迁徙到了维林诺,那么留在中州的精灵们用什么文字呢?在滕格瓦字母没有随诺多族传到中洲之前,辛达语又用什么文字书写呢?答案是奇尔斯字母(Cirth),托尔金依据茹尼文字创造。不过尽管外形相近,但音值并不一样。奇尔斯字母最初由辛达族精灵使用,下图为奇尔斯字母最早的书写体系。

矮人族也用其来书写自己的语言。随着精灵族中的诺多族将滕格瓦字母带到中土,奇尔斯字母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表达的音也大大增加。矮人族也同样针对矮人语言的特点对奇尔斯字母进行了改良。后来辛达族精灵完全接受滕格瓦字母后,奇尔斯字母仍用于书写人类与矮人的语言。这一套发展历程与它的现实灵感来源——茹尼文字——的发展历程事实上也十分相像,日耳曼人创造了简单的茹尼文字,但后来接受了罗马人带来的拉丁字母奇尔斯字母由辛达精灵创造,但后来被诺多精灵的滕格瓦字母替代。区别可能只在于现实中的茹尼文字并没有书写其他语言吧。


 三、精灵语的音系

还是以最完备的昆雅语为例子。在音系上,昆雅语能看到芬兰语、拉丁语等语言的特点。托尔金谈到:实际上,可以说它(昆雅语)是在拉丁语基础上由另外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的,这两种成分恰好给我带来了语音审美phonaesthetic)的乐趣:芬兰语和希腊语他还说:昆雅语的成分多种多样,但其特点是自洽,与我所知道的任何语言都不一样。

昆雅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简单,一共有五个元音音位/a//ɛ//i//ɔ//u/,每个音位还有其对应的长元音/aː//eː//iː//oː//uː/昆雅语还有六个双元音ai/ai/au/au/oi/ɔi/ui/ui/ eu/ɛu/iu/iu/,后两个只出现在几个单词中,这一点与拉丁语的双元音eueiui颇为类似。

昆雅语的重音系统与拉丁语别无二致:倒数第二音节元音为长元音/双元音,或元音后为辅音丛,则重音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否则落在倒数第三个音节上。

昆雅语的辅音则十分复杂。下图展示了昆雅语存在的辅音音位。

其中,/ŋ//ŋʷ//r̥//ɬ/只会出现在词首。/t//s//r//n//l/可作词尾

芬兰语中存在一系列辅音强弱变化consonant gradation),辅音有强弱形式,这种强弱变化又分为音长强弱变化(quantitative gradation,如强弱辅音对[pː]-[p][kː]-[k])与音质强弱变化(qualitative gradation,如[p]-[v][t]-[d][mp]-[mː][ŋk]-[ŋː])。而昆雅语使用的辅音簇与芬兰语中音质强弱变化前后的辅音簇如出一辙。不过,昆雅语自己的辅音变化比芬兰语要复杂得多。

以下是芬兰语的一些辅音对:

以下是昆雅语的一些辅音对:

昆雅语与芬兰语共享一些词尾,都有-inen、-ainen、-oinen。

昆雅语还有一些与芬兰语类似的语音特征。第一,词首不允许出现辅音簇[1];第二,词尾不能出现舌冠音以外的辅音[2];/b//d//ɡ/只出现在辅音簇(如mb、nd、ng)中。芬兰语也是如此。

四、精灵语的词汇 

词汇上,昆雅语与芬兰语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下表展示了一部分拼写明显取自于芬兰语的昆雅语单词。

雅语作为黏着语,词汇也少不了格与数的变化。托尔金为昆雅语名词创造了不少格,除了耳熟能详的主格宾格属格以外,还有另外六种主要的名词格:与格标记间接宾语,夺格表示远离某物,向格则表示趋向某物,工具格表示动作手段或工具,位格表示所在位置。所有格(又译形容词格,possessive-adjectival)比较特殊,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格可以与属格互换,不过所有格倾向于标记物的所有者,如róma Oroméva(欧洛米拥有的号角);而属格则倾向于表示来历、出身,如róma Oromëo(来自于欧洛米的号角)。除去以上九种名词格以外,还有一种用法仍存争议的格——别格-s-case/respective case),有些人认为其用法与位格十分类似,称其短位格short locative),也有如Ales Bican等人与与格也有关系。在托尔金本人的创作过程中,还有一些被抛弃的格,如比较格(similative/comparative)与伴随格(comitative),这些格仅出现在早期精灵语创作中,在20世纪40年代及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昆雅语词汇则有四种数:单数双数复数(一个复数的整体)、部分复数partitive plural,整体中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昆雅语双数多用于标记两个特指事物,或者说,用于描述一对事物或天然彼此作为合理配偶的人。例如,alda的双数形式Aldu就代表维林诺的双圣树

昆雅语动词有以下几个时态:不定时aorist,托尔金用这个词来表示习惯或其他与时间无关的动作,与古希腊语中的不定过去时不同)、现在时present)、现在进行时gerund,需与动名词区分)、过去时将来时完成perfect);数只分单数复数人称则通过在动词末尾增加人称代词后缀来体现。昆雅语动词还拥有与古希腊语类似的语气系统:直陈语气indicative)、祈使语气imperative)、虚拟语气subjunctive)、祈愿语气optative)。

注释

[1]双圣树被堕落圣者米尔寇毁灭后,日月初升,第一纪元来临。诺多精灵为了追回被米尔寇掠走的精灵宝钻前往中土大地,与中土大地的辛达精灵、人类一同抗击米尔寇。590年后米尔寇终于被赶走。此为第一纪元。而词首辅音簇前增音便大致发生在第一纪元后期,规则为[ps-] > [ups-]、[ks-] > [iks-]。

[2] 在古昆雅语(ancient Quenya)后期,向中古昆雅语(middle Quenya)发展时,词尾非齿辅音逐渐齿化。这一音变在昆雅语还没有分化出诺多、凡雅方言之前就已完成。具体音变规则为[-{pk}]>[-t]、[-{mŋɡ}]>[-n],例:ɸilik > ɸilit,“小鸟”。

参考来源

https://tolkiengateway.net/

https://alboin.fi/finn_que.htm

https://eldamo.org/

https://www.councilofelrond.com/content/guide-to-learning-elvish/

https://www.polilingua.com/blog/post/elvish-languages-of-tolkien.htm

https://ia802804.us.archive.org/5/items/TheSilmarillionIllustratedJ.R.R.TolkienTedNasmith/

点击查看SISU藏品博览上一期相关链接:

点击查看上一期SISU藏品博览系列相关链接:



文案|黄颂棠

校改|刘驭风

指导教师|李卫峰

排版制图|顾语佳

审核|王雪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外档案校史博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