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水口古村(下完)
虽然看的人不多,还是咋呼一嗓子吧,关注,点赞……
续昨:
其实昨天最后的方正水池照片切题的应该是朱熹《观书有感》的前面两句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泉头活水来。
因为我急切中想不起来,就引用了后两句,见笑。
水池这里已经是水口村靠近后山了,现在有太阳,虽然在水口不是太晒,但我们也没有心思往山上跑了,我还穿着拖鞋呢。
深受东南亚老外影响,现在我出外旅游一律穿拖鞋,唯一区别的就是不是人字拖,上次去明月山都是如此,也没觉得不方便的。
于是两人就往下走,后来我们来到一户人家门口,里面的母女俩正在收拾中午的菜肴原材料,我与她们聊了一阵子,也了解了一些当地风土人情与旅游建设发展的知识。
我喜欢提建议的毛病又犯了,说得她们连连点头。
比如建议村口搞一个树荫小广场,里面要有秋千、滑梯等,供孩子玩耍,因为来水口的大多是带孩子的,吃饭又要等……
其实是吹毛求疵,水口是我见过的最好旅游古村。
这户人家门口也有一些旅游小装饰,都是些老物件,具体见照片。
把天聊死——其实人家倒没觉得,但是我聊得时间长了就觉得差不多了,同伴已经走了——回出来就开始往下走,也就是回出去了,路上见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路边跟一只猫玩泥巴,拍了一些照片,可惜我带的面包之类的干粮不多,全部给了她,反正还早,玩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回家。
我很喜欢小孩专注玩泥巴的模样。
一路往下,随手乱拍,坐秋千架上与房主聊天,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同时也刺探到了我们想要知道的情报,包括水口如何建设起来的,政府的支持等等,时间久了,现在一概遗忘的干干净净。
既然遗忘,还那么感兴趣干什么?
哎,我这人就这样,再说,既然要起床,还睡觉干什么?既然要饿,那吃什么饭?
不同的景色,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与信息交流碰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旅行的乐趣。
再度聊死了天(你说这天怎么就冒犯我们了?),我们继续往下,速度远胜刚才上去,就是拍照,走人,村民们都过着恬淡舒缓的慢生活,真是幸福,可惜现在要做农民已经是比登天还难的,这是村民告诉我们的。
一路走一路照,美景看多了也就审美疲劳,匆匆而过,最后终于下到了停车场。
停车场里寥寥数辆车,没什么好写,可是却有一辆打水车,这里山边也有一个泉眼。
开车打水的,自然是远在山下的居民,其实我上来时,也看到过路边瀑布处有人打水。
要说这水口村,名字也是名副其实,到处泉水环绕,生态好得不得了,但谁能想得到,水口建设其实还不到十年。
水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因此,被中外媒体争相报道。
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我也算去过形形色色的著名乡村,没有见过超过水口的。
也就是疫情,否则,全国各地来的人特别多,尤其是阿拉上海人。
这里有一条狗,慵懒在涵洞中卧着,漠然看着我们。
对它来说,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
对世界来说,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
最后又回到了村部,刚才上来时已经转过一次,一样是泥墙土瓦旧家具,具体见照片。
村边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这里的负氧离子为两千多,不算太高,但已然不低。
此时已到中午,同伴还有去别的村落看看的欲望,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别的村子当然比不上这里,看过精华,也就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吧。
如果搞得太疲劳,反而没什么味道了。
这次下山是一路走,好在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快到山下时,同伴不知道拉哪儿去了,我在路边石头上等了好久也没见人影,只得独自回家。
第二天微信上又打过一次招呼,但最后还是没有一起活动过。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江西宜春,温汤水口古村,非常好的家庭旅游地,避暑游目的地,恬淡自然的小山村,极力推荐。
能关注就关注,能转发就转发吧,游记看的人太少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