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月,只是“活”在最后两天的四月。

why技术 why技术 2023-10-26

你好呀,我是歪歪。

四月,还有不到两小时就过去了。

在我的感官里面,四月和三月一样,“嗖”的一下,就又没了,又悄悄溜走了。

回忆起来的时候,就感觉这个月加班还挺多的,导致回忆中关于生活的部分是干瘪瘪的。

四月的最后两天,是这个月唯一的连续休息的两天。这两天线上系统也很给力,稳定运行,虽然这两天我手指还是无意识的打开监控软件和企微,但是每次都很安静。

真好,安静就代表没事,没事就真好。

所以,这个月,只“活在”最后两天。

0.

四月的第一张照片,按照惯例,留给张国荣吧。

家里有两个话筒,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 K 歌,一般都是 Max 同学唱的时候,我顺便唱两句。

4 月 1 日那天晚上,我放下幕布,主动在家里 K 了几首歌。

我唱了一首《千千阙歌》。高中的时候,我在 KTV 打过一段时间暑假工,每次在客人离开房间,结账之前的时间空隙里面,我都会见缝插针的去点一首歌。绝大部分情况下,就是点这首歌,MV 就是张国荣 1989 年告别演唱会的版本。

听得多了,我就记得这个版本里面他大多数的表情和动作。

还唱了一首《共同渡过》,每次唱到“没什么可给你但求凭这阙歌,谢谢你风雨内都不退愿陪着我”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记录片《人世间》里面一个叫做张丽君的女孩。

最后,我放了一首《风继续吹》,只听,没唱。

1.

4 月 2 号,是星期天。

那天下午的时候,我一直在纠结是否要出门跑跑步。于是在家里反复踱步,一会在电脑前坐坐,一会去窗口望望,看看天气情况。

Max 看出了我纠结的心理活动,给我说:你想要去跑的话就去呗,回来的时候记得买点菜回来。

于是我换上了装备,出门之后感觉微风不燥,天气正好。原打算按照 4 分 30 秒的配速跑,但是第一公里就跑出了 4 分 10 秒。

听到手表播报的第一公里成绩之后,我还感到很诧异,因为当前的身体状态几乎没有太大的感觉,似乎还能再加加速,于是第二公里跑了刚好 4 分钟。

当听到第二公里成绩的时候,我发现事情变得不简单了。我只要以这个配速跑下去,肯定就能完成年度 Flag 之一:5KM 跑进 20 分 30 秒。

于是第三公里的时候更来劲儿了,直接冲到了 3 分 50 秒。

心理默默盘算:今天破 Flag 的几率非常大啊。

但是此时也感受到了身体上的一些反应,于是想看看自己当前的心率。结果发现由于戴着跑步袖套,表隔着袖套心率数据并没有被监测到。

于是控制了一下速度,最后 20 分 20 秒跑完,5km 成绩成功提升 20 秒时间。

这是一次完完全全的意外收获。因为我在制定年度目标的时候,就在想我跑进 20 分 30 秒的时候,一定是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并且应该是在夏天的时候跑进这个成绩。

结果就在一个纠结的下午,一不留神打破了。

4 月 15 日,我又跑了一次 5km,这次是奔着成绩去的,20 分 19 秒,提升 1s。

这甚至让我对于跑进 20 分,也产生了一丝丝的幻想。我知道这个对我来说太难太难了,所以心里也只是默默的告诉的自己:不强求。

跑步真的是一项让人快乐的运动,特别是在健康的前提下,成绩有所突破的情况下。

2.

有一天晚上,快 22 点的时候,我去关阳台上的窗户,偶然间发现月亮特别特别的亮。

皓月当空,明亮的程度已经到了我用望远镜望向它的时候都有一点点刺眼。

于是我带着 Max 同学,拿着望远镜去楼顶赏月去了。楼顶的视野更加宽阔,图片就是我拍的晚上 22 点天空,如果你仔细看,还能看到几颗同样明亮的星星。

我们在楼顶大概待了 10 分钟的样子,顺便看了一下成都的夜景、羡慕了一下顶楼住户的花园、以及我给她科普了“月明星稀”这个成语。

看着月光下斑驳的建筑倒影和我们的影子,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一篇古文,也是关于月光皎洁的,但是死活想不起全部内容。于是回家之后查询了一下,原来是小学八年级的时候学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当年学的时候,懂个屁的“庭下如积水空明”,“何夜无月”,“但少闲人”这样的词汇,但是那天晚上我懂了,仿佛我就站在这篇古文里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

有一天晚上我回家之后,刚刚开门,Max 同学就叫我赶紧过去一下。她说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你要听哪个。

我先听了好消息,我已经不记得她说的是啥了。

但是坏消息我还记得,她让我看一眼“量天尺”,就是图片中的那“一根”植物。

当时它的状态还是左边的那张图片,本来一大一小两根是完全分开的,现在靠在一起了。大的这根已经死了,开始萎缩了。

又过了两天,它变成了右边的这样,一整根就是一个完全的弯了。

还是挺可惜的,这是我 2020 年底的时候,在楼下花市买的,没记错的话是花了 170 元巨款,是家里最贵的植物了。

在家里兢兢业业的站了两年岗,然后突然就弯了,确实是一个坏消息。

然后,我把它给噶了。

和它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这颗琴叶榕:

也是在这个月,掉完了最后一片叶子。

哦,对了,三月等了一个月的栀子花,到四月底了还没开,花骨朵都掉了。

5.

这个月有几天 Max 同学特别钟情于打乒乓球。

于是在几个没加班的晚上,我和她对垒了几局。并充当她的教练。

虽然我打的很烂,但是教她还是够够的了。最开始的她完全是一个小白,接球都费劲,后来练了几次之后,找到了点感觉,开始有想法了,先是左右摆我,然后还伺机大力扣我。

最后对打了一局,以我一分险胜结束。最后我对着她就是一顿彩虹屁输出,说什么进步神速,再过段时间就能打过我了,吹得她轻飘飘的。

朋友们,和“人菜瘾大”的领导打球,这球能输吗?

不能输,输了就让的太明显了,所以只能赢。

但是能以 0:11 的大比分赢吗?肯定不能,得打的有来有回,比分反复撕咬,最后只能赢一点点,不能赢多了。

这些都是生活的智慧。

打完之后,她要求我必须把球拍放在她的帽子里面,而且必须交叉着放,她要像是拔剑一样拔出来。

我还得给她配乐:姐就是女王~

6.

有一个周末,去了一趟成都自然博物馆。

本来月初的时候就想去逛逛的,结果发现微信上的预约还挺抢手,周末的票分分钟就没有了。后来学聪明了,放票当天早上,7 点钟准时定好闹钟,顺利约到了两张票。

我主要是奔着看恐龙化石去的,镇馆之宝是重庆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当一个长达 24 米的恐龙化石真真实实的摆在你面前的时候,那种第一眼的直观感受确实是非常震撼,比看《侏罗纪世界》之类的电影震撼的多。

仅仅是化石就让人感到震撼了,如果真的能见到有血有肉的活物,那就真的是走不动道了,我说的是物理意义上的“走不动道”。

逛博物馆的时候,特别是在化石区,随随便便看到一个展品都是以上万年为时间单位的东西,确实能感受到一丝丝的人类之渺小。

整体还是推荐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而且挨着成都理工大学,附近的好吃的也是数不胜数。

当天下午,我们去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吃了一碗雪豆海带蹄花汤。

咱就是说,第一口就把我拿捏住了,一碗就是一整只猪蹄,软糯弹牙,入口即化。味道巴适得板哦。

吃的过程中,老板还隔一会就来问一句:帅哥,要加点汤不?

盛情难却,所以我喝了两碗。

7.

这个月公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设备切换的大动作,涉及到停机维护。要求重点项目需要有人在现场全程关注,并在动作完成之及时确认系统健康情况。切换之后应用如果出现问题,有人能即使响应。

停机维护,听到这四个字,你知道的,这就是基本上意味着很晚、深夜、通宵。

因为必须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用户的影响,也就是应该在流量低峰去做这个事情,而低峰,就是大部分用户都在睡觉的时候。

那天全部晚上是凌晨开始的,全部弄完之后,大概是快到 5 点的样子。

好巧不巧,我的应用在动作完成之后又确实出现了一点“水土不服”,于是开始介入处理,耽误了一会时间。

全部弄好之后,我骑着车往家走,在路上我就在努力的想上一次这样通宵达旦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

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但是我想起了我第一次通宵的时候。是我读初中的时候,2008 年的最后一天,那天我和哥哥特意一起在家里打游戏机,打到了凌晨五点,然后出门去爬我们常常爬去晨练的一座山,爬到一半的时候,我大喊了一声:2009 年了。

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通宵。我记得那天出门的时候,我还给自己冲了一包咖啡。

想着想着就到家了,回到家的时候东方已经开始泛白了,但是月亮还挂在天上。

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色了,于是拍了一张,然后就滚去睡觉了。

8.

这个月以怀恋青春的名义去看了《灌篮高手》,看的时候我一直以为片尾曲会是《直到世界尽头》,所以我甚至还在期待电影的结尾。

可是我错了,就像整个青春一样,你期待的,不一定总是会如约而至。就像是这首歌不会出现在电影里面一样。如愿以偿常常只是注脚,不完美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但是在整个电影完全结束,观众退场的时候,我听到了坐在我旁边的那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的对话。很明显女生之前并不太了解《灌篮高手》,他便提到了这首歌,底气十足的说:你一定听过这首歌。

于是他用手机很小声的放了十多秒的这首歌,我就坐在旁边,我听到了,Max 也听到了。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我前面坐的一家四口。

妈妈好几次举起手机,抓拍了一些比赛的精彩画面。爸爸则看得非常认真,一动不动,我甚至都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直到中间我听到小男孩问他:爸爸,你怎么哭了。

爸爸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的把爆米花给到了小男孩。

可能是风太大了吧,人生道路上,那一场路过青春的风,吹的太大了吧。

看完之后,我回来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文章:《“再见了,运动男孩。”》

四月还看了另外两部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和《俄罗斯方块》。

前者看完之后,就单纯觉得很好,很新颖,一直在吸引着我看下去。看完之后感觉“后劲儿很大”,但是当我试图去描述它到底是哪里好的时候,我一时间也就说不上来。反正就是好。

后者,讲的就是任天堂和俄罗斯方块这个游戏之间的故事,电影里面当 game boy 第一次亮相的时候,要不是 Max 同学在我怀里看睡着了,我都忍不住想要站起来。

就直接锁定了我个人的年度十佳了。看完之后我还去 B 站看了这两个视频,算是补课了:

9.

和朋友等地铁的时候遇到了两个卖艺的人,也在等地铁。

手上拿着二胡的,看起来年轻一点,是一位盲人朋友。旁边蹲着的是一位老者,应该也是视力不好,需要把手机拿的很近很近才能看见。

但是他们也是在有说有笑的在等待地铁的到来,似乎是由于假期,卖艺的收入好一点。

说实话,他们当时的话题一定是让他们快乐的,一定是比我和朋友的话题好的。

因为我和朋友聊的是四月的加班情况和成都市场环境和就业现状。

最后,地铁来了,他们站起来了,我们一同进入了地铁。

那一刻,我的内心想起了一句话:

妈妈,生活是苦难的,我又划着我的断浆出发了。

10.

五一第一天,4 月 29 日。

星哥带着一家人出游路过成都,约着一帮老朋友一起吃了顿饭。

星哥就是当年组队,带着我骑行川藏线,一路都在帮助我的队长。

听到星哥约饭,我先是满口答应了,然后发现约饭的地方距离我家很远,完全就是城市的另一边,地铁来回至少两小时。我承认,当时出现了一丝丝迟疑,但是又很快的打消了顾虑。

真的好久没有看到星哥了,这次错过,又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了。这几年总感觉因为口罩,错过了太多了事情。所以我开始想要把握住一些力所能及可以把握住的事情。我称之为“把生活,还给生活”。

在星哥的号召下,昨天晚上果然来了很多朋友。从晚上 19 点,我们围“锅”而坐,把酒言欢,忆往昔峥嵘岁月,聊到了 22 点,还不愿散场。

在饭桌上,星哥“愤怒的”给我说:结婚了,却没有通知他,这让他非常生气。

其实后来我也有点后悔,当时我只是在公众号里面通知了一下,我还是应该每一个朋友都私信通知到的。

当时只是觉得临近年关,朋友们过来很不方便,通知了也应该有行程冲突,就先不麻烦朋友们了。

但是,这一场“答谢宴”也一拖再拖,直到现在,也还没有提上日程。

再饭局结束的时候我们合影了一张,这一张照片里面的人,都来自同一个大学,有师兄,有师弟,有同届。有学校车协的创始人,也有学校跑协的创始人,我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并以此为纽带把我们链接在一起。

最后,我还惊奇的发现,图片上的每一个成年人,都曾经去过拉萨,以骑车或者途搭的方式。都在不同的年份,有过一段相同的故事。

11.

五一第二天,4 月30 日,奔赴了一场音乐节。

这篇文章大概三分之一都是我躺在音乐节的草地上写的。

舞台上是一个又一个乐队或者音乐人的表演,台下是一大片站着、跳着、躺着的观众。

我应该是唯一一个“写着”的观众吧。

我现在是在蓄力能量,因为最后两个乐队是二手玫瑰和痛仰乐队。

仙人掌音乐节的的两个舞台是并排搭建的,我都不用怎么挪位置,到时候二手玫瑰一结束,痛仰立马无缝接上。

这不得全场炸翻啰?

美滋滋,美滋滋。

(好了先写到这里,等最后两个乐队的时候再补点照片,四月就收工了。)

二手玫瑰的现场,真的是“多少有点毛病”,但是我喜欢。

台上有乐队,耳边有音乐,身旁是爱人,眼里是霓虹,周围全是心态还很年轻的人。

摇滚和现场,让人活在此刻。

感谢四月的最后一天。

双脚离地计划,Done!



好了,这个月就到这里吧。

不管怎么样,都已经是过去了。

过去了,就好了。

明天又是新的机遇。

五月,你好。

悄悄放个个人微信号,应该没人能发现吧

··············  END  ··············

一月,一些必要的生活片段。

二月,一些毫不起眼,但又很重要的瞬间。

三月,一些在奔跑中,等待花儿开的日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