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装糊涂了,不然会变成真糊涂——房价魔术

Jason不跪 南半球聊财经 2020-11-12

2019年,行至半途,有羊混入狼群扮成狼,也有狼混入羊群想吃羊。

有一双手插入水中,极力搅浑,因为一旦这边的眼睛能看清后台,所有的戏法都会消散。

在达利欧《债务危机》这本书里,房价曾经是很多国家幸福的故事,结局却都终止于悲凉,抓住自己的头发想飞上天,会成功吗?

 

1、 土地出让收入VS房价调控

1-4月份,全国的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7.6%,这在最近几年里可不是一个小幅度,从侧面反映出了上层对“房价上涨”有着非常大的“敌对情绪”。

这一点从房价调控也可以看出: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房地产行业调控高达41次,4月份达60次,3月份仅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15次,2月份21次,1月份68次。2019年前5个月,房地产行业发布调控政策高达205次,与2018年同期的159次相比上涨接近30%。

一边在卖地,一边在提“房住不炒”,这是让很多人觉得魔幻的地方。

诚然,房地产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从08年后就变得很重要,前20年靠”世界工厂”积累,最近10年则靠“土地财政”维持快速增长,其中意味已经大大不同。

卖地,是现实导致不得不选择的一条“捷径”。从分税制到商品房改革到土地拍卖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最后实现资金从个人流向地方确保各地财政自给率充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土地出让的本质更像是一种:

1) 对个人而言是城市的股票。最终购买这个城市房产的人,认可的是这个城市未来在基建、配套等各方面的成长,个人想参与其中。

2) 对地方而言是特殊的“税收收入”,毕竟填补了财政;但又不能卖了地之后就不管,还得大搞城市建设等,投入不小,所以要衡量收入和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有点像对外融资,卖地像融钱回来搞建设;

3) 对决策层来说是货币发行的一个基准,宏观资金在各种土地、房产交易环节介入,能有助于现金流更快的流动,盘活经济。

理解了本质,可以说,如果不存在任何天花板和副作用,那么三方都愿意“土地财政”不断实施下去,地方乐得有钱、ZY大国战略、个人资产节节攀升,三全其美。

但如果仅靠着炒房和印钞就能发展经济,那我们就不用像现在这样苦苦保住华为了。土地财政的副作用其实在这几年里加速恶化,才有了一个很拧巴的现实:ZY希望控制房价,地方希望卖地发展,而卖地,上面说到既然是城市向未来融资,那么一定要说一个好一点的故事,承诺房价会跟着上涨,个人才会心甘情愿的买单。

房价不控制,是走向死亡;地方没收入,是现在死亡,选哪个?

选不了,那就先拖着吧。拖,在操作层面上就是:

1) 土地可以卖,但是二手房价格控制住(再次流通领域);如果控制不住,那就用限购限贷政策压住;这样地方仍有钱进来,整体债务风险还能控制一些;白话一点,就是利润全部留在土地出让环节;

2) 根据后台对地方经济、地方储蓄率、地方人口流动等等的综合分析,进行热点城市微调;也就是负债率还不高、产业经济有希望的地方继续土地财政,反之,则控制;

3) 要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度,要么产业搞起来了,要么就是有另一种税收收入填补了缺口,前者已经悬崖边上,后者则需要相当大的魄力,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名正言顺的推出。可以没有怨言。这点上挺好笑的,因为不管土地财政也好、房产税也好、增加企业或个人税负也好,从本质上都是实现了个人钱包的现金流转移,但痛的感觉不一样,这也是认知魔术中的一部分。

 

2、 财政自给vs地方债历史新高

地方财政的问题,很隐讳不能深入提及。其中的灰色原罪、隐性债务等问题,其实ZY和我们吃瓜群众一样都很想了解清楚,知道有,但不知道到底有多严重。

摸底需要时间,扫黑除恶(保护伞)也需要时间,既然如上面所说已经属于微操阶段,那么时间需要的现金流,就用地方债来解决

2019年1-4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63万亿元,去年同期的数据是0.52万亿,涨了313%:

当然,地方债只解决资金缺口,并不能解决赤字缺口。同样是融资,卖地就能按照收入来入账。也就是,对于财政自给率不足的省份城市,地卖不出去,地方债就是苟且续命的药

现实操作中,单单靠地方债也不能完全解决地方的隐性债务,毕竟有很多是没放入申报里面的,所以地方的原则也是拖,拖到财政收入已经不足以偿付金融机构的利息(比如ZJ),才开始呼救,郭凯行就出现了。

在财科院的报告里面,提及了多个城市的财政收支出现波动,整个盘子1-4月份的财政是赤字的,0.3万亿元。去年的同期,是正的0.38万亿元。

单单是减税降费造成的赤字吗?明显不是。如果不是土地财政的副作用恶化,又怎么会去减税降费呢?

 

3、 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

魔术的另一面是各个城市的“因城制策”。

一线城市:

很多人的意识中都被埋伏了一个“真理“,就是被媒体资讯洗脑了很多年的“地段、地段、地段”。有了这本投资圣经,所以很多人在一线城市买房基本是处于无脑状态。

一线城市的房价,只会涨不会跌。

可偏偏上海、北京在近两年的房价还真的就跌了下去。不管是因为主动的政策限制还是客观购买力导致,数字是最好的反驳。(我指的是二手房价格)

这两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同期对比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放过。

随着管控力度不断加码,不知从何时开始,资讯中已经不是一线城市房价永远涨,而是二线城市房价将大涨,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空间大……

你看,底层的认知真的是可以根据需要来改变的。

北上广深在各自财政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吃紧的北京,1-4月财政赤字接近500亿:

深圳1-4月份,累计赤字50亿元;上海累计盈利300亿元;广州累计赤字223亿元。

5月份二手房成交量:

5月份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3764套,环比下降4.7%,同比下降24%。上海市5月二手住宅预计成交量在2.3万套左右,环比下降10%以上。广州二手房5月份成交量同比下滑54%,而且今年前5个月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滑45%。而隔壁的深圳,则成为5月份全国二手房市场表现最强势的城市,尽管今年1-5月深圳二手房累积成交套数为2.5万套减少了8.1%。

一线城市的现在,就是二线城市的未来。

二线城市:

2019年1-5月,卖地最多的城市分别是杭州、天津、武汉、苏州、北京。二线城市居多。

这5个城市的出发点各不相同。

杭州是因为2022有一个亚运会契机,所以借势想在这两年快速完成基建发展。要知道,亚运会在投入回报方面,历史上99%都是亏损的。唯一盈利的一届是泰国曼谷亚运会。但建设总是需要资金投入的,资金哪里来,卖地。

天津是因为要还前两年不可言说的“债”,需要奋起直追,还有什么比卖地更方便的?

武汉是因为中部战略的推进,作为核心城市也有着很强的故事性。

苏州的情况大概就是自贸区概念+环上海+弥补前几年涨幅较小等综合因素,这个在前几次的文章分析过,苏州本身的土地依赖程度并不高,所以被住建部点名之后,转身的空间也大。但苏州房价的被爆炒,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一件事情,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实业命脉之一,如果因此资本投机属性而被自废武功,会加速整个局面上的风险坍塌。

三四线城市:

这个战场上的亮点不多,在过去一年中的房价助推更像是一种“智商税”。涨价去库存的魔幻之处在于,让买家忘记了以后,只看到眼前。

理性的看待三四线房价,是从任何一个分析角度都无法支撑其房价坚挺的。实际上,很多地方都在拼命稳住当地房价,不允许开发商随意拉低住房价格,期望这块遮羞布能维持的越久越好。

一线看长期,二线看短期,其他不用看了。

 

4、 房企拿地VS资金来源

我们试想一个地区如果有一家房企降价,那么会导致所有的房企都只能降价,为什么?因为在这个赛道,房企最大的任务就是回款。现金流比利润要重要的多。

2018年,由于政策强力限制,各地出现多个土地流拍。今年的状况好了很多,一是年初授信充沛,另一个是地方政策放松。

既然未来趋势不好说,而且决策层又力压房价,那为什么房企还敢于拿地呢?

1) 战略考量。地产行业不可避免的进入大鱼吃小鱼的阶段,如果要继续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不拿地就没有规模,只能坐以待毙,怎么可能。

2) 赌。可以通过数据看到,房企目前也是集中于二线城市拿地,很多三四线城市的项目能转让给国企的就转让,不趟这个浑水,还是有一定战术布置。赌二线城市仍旧有3-5年的时间窗口,至于将来会怎么样,可能就不会想那么多了。

3) 趁着有资金的时候不多搞,金融政策一旦收紧还怎么玩。

这不,5月份融资风云突变:

在苏州等地的新闻中可以看到,有一些民营房企的利益是被牺牲掉的(房企也会被套):

地方上今年的棚改融资腰斩,5月份房企融资又腰斩,预估19年下半年的土地市场会因此降温。

但降温会加大今年的财政压力,这个平衡恐怕还有很多枝节。

而房产开发的利润是否真的已经微乎其微,我建议这两年千万不要买利润率低且负债率高的房企所建造的房子,为了压缩成本,其质量绝对有问题。

参见某桂圆。

 

5、 房产税VS土地财政

很多人认为房价绑架经济的原因就在于此,没有土地税,赤字怎么办?

房产税19年再次风口浪尖。

那么房产税能接过土地财政的班吗?

恒大研究院给了一组计算:

短期内,没办法;长期看,基本没问题。(让一个房产企业来算房产税能不能上,也是够滑稽的)

要我说,长期就够了。

我们买房子是为了什么,为了它是一个长期、保值的投资居住混合体,如果长期的这个概念被打破,只剩下短期的保值增值,其受众群体恐怕会减少一半。

但至少现在,很多人仍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赌房产税永远不会上马。即使连续几年开会已经放风。

这部分人的心理状态是:既得利益者不会允许房产税出来收割他们的财富。

但却忽略了一点是:这些人不是靠房子来发家致富,且他们所保值的投资选项远比想象得多。

看魔术的人,之所以没有办法看穿,是因为他自己的内心深处,希望被催眠。

我们在讨论房产税的时候,总是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对现有房价的影响。但却忽视了事务的另外一面:对实体企业的严重影响。

前者影响的是个人(限购限贷锁死就不会传递到金融机构),后者影响的是整体经济,是就业率。

 

6、 房价上涨VS实业萧条VS购买力

根据表格可以看到,随着土地财政变成经济主线,我们的财政收入增速逐年降低、宏观杠杆率逐年递增、GDP增速逐年降低、购买了增速逐年放缓、工业利润增速大幅衰退(非官方)、总储蓄率也是逐年降低。

所以,土地财政,到底是支撑经济,还是在掏空经济?

支撑当下的数据,掏空的是未来。

汽车的数据是最靠近对比的。

在汽车产品层面,有置换需求、也有出行舒适需求、也有金融方案等和房子差不多的属性(除了保值预期),1-5月乘用车销量的大幅下滑说明两块:个人购买的意愿降低、个人购买的能力降低。

前者对应经济预期,后者对应消费能力。

而汽车整个产业所拉动的实体经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是急于发展产业经济,南阳会这么笨相信庞氏青年?

哦,或许不是笨,就是……

我在之前指的天花板就是购买力,好吧,我相信房价永远涨,奇迹会眷顾我们,但我没有那么多钱去买就伤脑筋了,就算现在把上海的限购限贷全部打开,房价迅速翻升一倍,但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买不起,和看涨看跌无关。

购买力是天花板,当房价上涨速度超出工资上涨速度时,这个天花板是实实在在的。

2004-2016年全国房价上涨了6.37倍,平均每年上涨16.68%,远超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我们为什么说中国的房价有泡沫,就是它涨得太快了。导致现在涨也不是,跌也不是,只能横盘,且在部分二线城市继续收割。

横盘,以时间换空间,当然“代价”就是普通人的时间。一个小区200家人掏空6个口袋+未来30年工作时间,对应的是一块土地所创造的立即的财政收入。

如果在这个代价的时间里,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房租也能相应的提高3-4倍,那么这个现在的泡沫就不存在了。

可是太难了。除非所有的购买力和未来的购买力全部在此刻填进去。

 

7、 系统性风险VS个人风险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让此刻的危机解除。就是一点一点的爆破地方债务危机。

很多人在网上讨论,如果房价下跌50%,那么银行肯定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进而倒闭。一家银行的倒闭会立马传递到更多的银行。

这个是理想中的模型。

实际上,金融大佬们已经说了,我们有足够多的工具在工具箱里面,足够应付。就差告诉你底牌就是回归国有。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城市房价大跌50%,个人因此拒还房贷,他的债务并没有减少;而对于银行,央妈救就可以了。比如包商,后面的窟窿有多大,报纸上看不到,也不是只有包商一家。在恶化之前,直接托管,缺钱?放松流动性即可。担心什么?

还记得《债务危机》里达利欧说的,任何债务危机,只要是以本币计价,都没有问题,只要决策者当机立断,开闸放水就能大事化小。

换句话说,所谓的系统性风险,在内部,就是多大规模的放水而已。

但个人的债务,可是一分不能少。

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是高位接盘买进房产的?

这个比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小得多,也就是现实中,大部分人是能接受房价下跌20%-30%的。(TA的买入价低)

魔术的魔幻在于,让小部分人觉得自己是大部分人。但实际不是。

申诉什么?小部分人的游行,还是大部分人对于高房价的抗议?

生育率、工业利润指数(失业率)、购买力,已经是抗议前的最后防线,谁会被牺牲?

每次说到这,我都想到决策层已经说得很明显了:

房子是居住品,是消费属性,意思,未来房价跌了,你要有这个觉悟。

 

8、 房子的增长速度VS人口的增长速度

说到生育率,人口,是另外一个房价的天花板。

我们这两年已经很少听到“鬼城”这个词。是因为人口暴涨了吗?不是,是一种默契。

数据显示,中国有54座城市在人口减少的同时,城区面积却保持了增长。

关于房子数量相对于人口数量有没有过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专家们给与解释,换一个角度上来说,空置率就是答案。

也正因为如此,马云才会说,未来中国的房价如葱。人口规模量化缩减,土地、房子空置高企,这个拐点还远吗?

任何一个理性的人,但凡发现这个中长期的天花板,一定会停下来调整战略:要么短线、要么再见。

当意识到天花板的人足够多的时候,预期会加速影响房价,这就是大部分人会赢取的一场胜利。

不过现在,小部分人的魔术仍在继续。

 

9、 大佬们的看法VS基尼系数

房产大佬们用脚投票的不在少数。

李超人连香港都不要,全部转移至英国,风向标明确。

嘴上却都说好。

吴亚军、孙宏斌也是去年设立了离岸信托,干嘛用呢?本质就是钱不在国内了。不要多问。

能去香港上市的企业主们,背景都没那么简单,因为一旦到了HK,套现的钱就可以自由不受外汇管制了。(当然,钱也不全是他们自己的)

而那些辛辛苦苦做实业的人呢?

高净值人群是短期房价会不会攀升的主力军,说到他们,要说一下基尼系数,一个官方和民间存在较大争议的数据。

官方的口径,是基尼系数一直往下行,贫富差距在缩小。

有没有在缩小,其实生活在墙内的人,直观感受很明显。西南财大斗胆在2012年出过一版数据,还被官网转载:

 

也正是因为西南财大给出的数据让人惊愕,所以官方从2012年认真的开始“公布”自己调查的数据。

除了西南财大,北大也给出过他们的统计。

现在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如果有购买能力的头部人群都对房产配置的兴趣降低,那么这些看好房价的人入市,以后卖给谁去呢?

 

 

看魔术的时候我们都很开心,明知道魔术不是真的,被骗了,依然鼓掌。

岁月静好,回味无穷。

然而,调到另一个电视台,有一个金毛竟然在放魔术解密的节目,手法粗暴,看完不免惆怅。

一个个爆破,慢慢的微调,不要全部一下子。

我们要的是时间,即使是自己的,请不要拆穿它好吗?



这是Jason不跪的第125篇原创文章。

由于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立“留言”功能,所以有互动需求的可加微信(如下)或知乎、微博同名。

往期文章回顾:

天下乌贼-贬值进行时

对外贬值开始,对内?

银行真的会破产吗?

垃圾人定律,做你自己就好

刘主动投案的背后

人民币内外同时贬值怎么办?

糖衣砖家和4月份数据深度解读

石头的故事——房价、股市的本质


这两天建立了一个blogger:

https://southearthfinance.blogspot.com/

我会慢慢把公众号的文章搬上去留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