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老金,或许比想象得更......

Jason不跪 南半球聊财经 2023-07-30

上篇科普了GDP(《不要被数据蒙住眼睛》),这篇想借社科院教授郑秉文2021年的一篇文章,来解释养老金的真实状况究竟是怎么样。

因为不了解广义财政的缺口,就无法理解接下去的政策会怎么走——

1、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计参保人数为4.56亿(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其中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参保职工3.28亿人,退休人员1.27亿人,制度赡养率为38.8%。赡养率越高,说明老龄化情况越严峻,而通常大家所说的抚养比一般是指赡养率的倒数,38.8%的倒数是2.58:1,就是指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2.58个人养1个人。

(J注:即使这2.58还是理论上的)

2、但在我国由于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不明显和灵活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只登记参保而停止缴费的人数逐年增加,遵缴率(实际缴费人数÷登记参保人数)在10多年前是90%,目前降到80%,就是说,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更加沉重了。于是在我国就出现了两个赡养率:在“参保赡养率”之外,必须要看到还有一个“缴费赡养率”并须将其单独作为一个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否则如果只看“参保赡养率”就有可能被误导。

目前至少有5500万人只登记不缴费,这事实上“抬高”了赡养率10个百分点......

(J注:剔除不缴费我算了下,抚养比从2.58降到了2.14,也就是2.14个人养1个人,更刺激的是)

.......到2050年,是1.04个人养活1个人

(J注:这些年无论是社保入税,抑或是平台必须缴纳社保,抑或是财政减税贴企业不裁员,都是一本基金盈亏的账)——

3、由于地区间失衡的原因,早在十几年前就大约有一半的省份收不抵支,需要财政补助。从1998年至2020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财政补助总计达5.7万亿元左右(其中2020年为估计数),而2020年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余额才只有4.8万亿元(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基金余额)。这说明,如果没有以往20多年来5.7万亿元的财政介入,剔除机关事业单位之后,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余额将成为负值近2万亿元。

4、在现行退休政策条件下,基金支出规模将从2020年的3.96万亿元上升到2050年的34.91万亿元,GDP占比将从目前的4.11%上升到2050的年11.42%。以上还仅仅是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规模,如果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

5、上述预测显示,实施延退政策对在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降低基金支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J注:嗯)

6、如果将2020年视为“例外”,并将2018年作为预测期的基年,在这个假定条件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余额到2027年将达到峰值6.99万亿元,从2028年开始逐年减少,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到2035年基金枯竭。但如果2022年实施延退政策,达到峰值的年份将推迟到2029年的7.96万亿元,“峰值年”只推迟了2年,但“枯竭年”却能推迟7年,即到2042年基金才枯竭。

(J注:我在之前七普25-39岁人口推论2035年是另一个乱纪元的开始)

7、从收不抵支的“赤字年”来看,在不改革的情况下,2028年将首次出现赤字,收支缺口当年为1181亿元,以后逐年增加,例如2029年是2846亿元,2030年是4422亿元,到2033年超过1万亿元,2036年超过2万亿元,2039年超过3万亿元,2041年超过4万亿元,2043年超过5万亿元,2045年超过6万亿元,2046年超过7万亿元,2048年超过8万亿元,2049年超过10万亿元,到2050年当年的缺口高达11.27万亿元。

8、如果将不实施延退政策条件下的86.8万亿元当期值总赤字用5.6%来贴现的话,其结果就需要有现值20万亿元的基金储备才能覆盖未来86.8万亿元的缺口。很显然,相比之下目前4.8万亿元的历年结存远远不够,即使加上2万亿元的全国社保基金,甚至再加上全国范围划转的国有资本3万亿元产生的0.15万亿元左右的年度分红,相距20万亿元也是杯水车薪。


J注:以上这些真实养老金数据的陈列和推演,表明距离基金首次赤字只有5年时间。

在这5年时间里,宏观要决定广义财政,由哪块净现金流来填补这个赤字的膨胀。

1、土地财政:随着房地产周期-人口红利结束,土地收入预估在未来数年内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拉动;

2、延迟退休:用广义财政的视角,延退本质就是向普通劳动者再次征税,这个吹风已经越来越近;

3、设立新税:宏观吹风直接税(房地产税)也已很久,这块博弈从未停止,“他们”已经用“叙事”成功的让部分人相信“直接税是不利于经济的”;

4、国资利润:蛋糕既定前提下,国资利润的扩大,或应对着民营利润的收窄;民营利润的损失,本质是向民营员工的征税;

5、股权红利:既然人口红利结束,土地财政下落,那么资本市场-股市是否能承接起财富效应的重任?变成股权红利和股市财政?

6、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前5点都是向内要净现金流,只有国际化是向外要铸币税。但这不是一朝半夕的事(5年完不成)。将心比心,其他经济体如果知道你国际化就是为了向他们征收铸币税去的,还会挺你国际化?

7、财政货币化彻底突破约束:如果学习日本在人口红利结束后,大搞基建推高宏观杠杆率,那么也就是宣布放弃本币国际化(日元巅峰占全球央行储备比例8%+,现在退落至5%),转向附属于美元体系的货币策略。

(图:90年代日本居民杠杆停滞-政府杠杆飙升)

我希望3、5会发生,新闻说1、2还在努力,你怎么想?


欢迎加入星球,用数据来讨论2023年是一个好投资年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