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失的数据,关键的调整期

Jason不跪 南半球聊财经 2023-09-03


上来先打个气吧。

我知道到目前为止所有已公布的7月份数据,都不太好看,但现在如果形成了“更低落”的预期,会导致“负面循环”。

所以我想说,宏观仍有改善的机会。现在是关键的调整期,医疗反F已经走了对的一步,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耐心”。

 

降息

市场似乎没有预料到MLF会直接调降,LPR=MLF+银行加点,所以5天后的LPR下调也基本板上钉钉。

从中长期来看,由于经济中枢会不断下移,所以市场基本上也认为国内进入了一段缓慢、长期的降息通道。(不算利好)

投射到离岸汇率,一度跌破7.31,之前在星球Po过机构的分析——7.4是央妈近期可接受的下限。

在保汇率和保就业之间,无疑后者更为重要。但并不是说舍弃一点汇率的空间,就一定会转化为市场的就业。这要看接下去的措施怎么落地。

 

投资

我截屏了今年和去年前7月的数据,来做绝对数对比——

可以看到今年的投资总额为28万亿+,去年的投资总额为近32万亿,体会一下。

绝对值不是增长,而是降低了-10%+。

我比较关心的是民间投资,今年15万亿对比去年的17.8万亿,我之前分析过投资和就业岗位的关系,也就是说,大概率失业率……

 

失业率

不再公布青年失业率。(这一句话够了

我想说失业率承压的话,那么居民收入不会太强,对消费也肯定有影响。(所以消费没什么好分析的)

根据智库的计算,目前每年的退休人口规模约2200万——

其中城镇退休人口规模在810万左右,而自从2018年开始,应届毕业生就在800万上方不断增加,明年要到1200万,这样的话,就不难理解,在投资(新增就业岗位)受限的情况下,青年失业率为什么一直在攀升了。

尽管退休人员确实很多,但超过一半都是非城镇职工,意味着制造业所面临的用工荒,也是真实存在的。(对应企业外迁和稳外资)

结构性问题。

以此佐证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关于养老金和医保的赤字估算,不再赘述。

 

房地产

继续前几个月的绝对数对比。

今年1-7月的新房销售面积是5.76亿平,同比-4.3%——

但去年1-7月的新房销售面积是6.6亿平——

所以今年的绝对数下滑应该是同比-12.7%,而不是-4.3%。(或者如之前所分析的,去年的基数包含退房)

前年1-7月的新房销售面积是9.06亿平,今年比它跌了36%。

换算到国房景气指数——

可见同当年的日、美一样,中国居民部门也进入了偿债期。

在偿债期内,降息并不能有很好的效果,增收应作为重点。

 

现在能做什么?

长期经济看供给,供给=劳动力*资本*技术;

短期经济看需求,需求=自然内需*自然外需*人造内需*人造外需

现在长短期,都有一些问题,长期是劳动力减少趋势叠加外部技术压制;短期是内需不足叠加外需缩表。

传统的应对,大部分还是靠国资,长期引导资本投入科创领域(对冲劳动力下行),短期由一带一路创造人为外需(对冲外部缩表+产业链重置),然后靠实际赤字来做新旧基建项目投资对冲内需下行。

传统的办法,弊大于利,因为财政乘数小于1,意味着公共支出挤出私人支出——

所以现在更应该做的,是如之前所说,抓紧修复居民部门的现金流。

 

风声

现在已经在传印花税调降,但调降的效果不用预期太多,一般只有1-2天的效用。

当然关于一线城市全面放开房地产的传闻也已经传了很久了,我仍旧保持之前的观点,这辆马车一旦推出,对经济不是利好,而是给了一些人套现的机会。

股、房=资本利润率,而我所说的居民部门现金流修复应侧重在劳动利润率。后者才能拉起自然内需(短期)、技术升级(长期)。

为什么我说不要过于悲观,因为如果悲观预期太一致,会导致政策走向“弱”方——不顾一切先救急。

这是一段调整期,市场应该有调整期的觉悟。

一着急,就容易着了道。

慢慢托市场,逐步结构改,修复居民先。

我也在星球Po了美国财政的数据,大家都在憋气。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随便聊聊医疗反腐和三座大山

地产和生育同时都掉进海里,先救谁?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资讯/数据/研报/八卦/外部新闻)

每天只要1块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