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扶我起来,是牛市吗?这是我觉得看多A股的正确打开方式

Jason不跪 南半球聊财经 2023-09-03

最近感觉政策在“定投”股市,契合之前宏观定调的“活跃资本市场”,有私信问怎么看最近的一套组合拳,会不会是长牛的开端?

在我看来,和分析房地产一样,价格由供求两端(边际变化)共同决定。

先拿美国举个例子,看看美股的供求,需求侧吸收全球经济金融化后的央行流动性——

为什么能吸收全球的?因为供应侧呢,上市公司数量有进有退(优胜劣汰,长期大致保持1:1),看看黄老板在他的书里怎么说的——

简单来说,就是资本市场有市场发现机制,然后给投资者分享发现后的红利。该淘汰的就淘汰。

那么A股为什么常年被“嘲笑”为永远的3000点保卫战?

我们看看A股的IPO数量——

和退市的数量——

天壤之别。

这就产生了一个本质问题,供应侧股市一直在“融资”,除了IPO之外,上市公司也有很多募投专项资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A股就是为了企业融资服务的。

可是IPO数量虽然多,全部都是好的企业吗?

作为一个以前常跑上市公司调研的金融民工,无奈摇摇头。我给大家看一个新闻——

80%撤,为什么撤?因为监管层说IPO造假要入刑。

真要追溯起来,我可以说,这场面,不会比现在的医院反F规模低。我知道有不少靠着“民间借款”撑过IPO的。

所以供应侧供应的太多,质量又不怎么地,关键出场(费)价格还贵。

为什么贵?

你懂的。发行价+了一些利润。

这些吹气球般的上市公司到了二级市场,前期这么辛苦和隐忍,这个时候一定会怎么样?

加倍把钱赚回来。

成本扔给市场,打新后,慢慢消化。

就是因为在发行端这些猫腻,导致了退市也磨磨蹭蹭,毕竟有些人在一条船上。

黄老板如是说——

所以最近真正的利好,不是印花税和交易费减低,而是监管层延缓了融资增量,同时又限制了套现减量(减持约束)。

融资——套现的闭环,被盯上了。

上有了政策,下有没有对策,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因为企业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套现方式,但总体来说,更难了。

然后对于低分红,也下了大力气去“鼓励”,这是需求侧长期会回暖的一个重要前提。

长期的供求问题平衡,交易去“灰色”成本,那么股市的向好信号是有的。

短期呢,中美叙事(雷蒙多、芯片延期)利于缓和悲观预期,而美债这一压制因素基本也到了上限(尤其是刚刚JOLTS数据放鸽之后),汇率也很“成功”的在7.4前防守(甚至还有一段距离),尽管降息,但中债有了专项债的支撑和新预期,中美利差很难再度放大。

企业盈利虽然近期一直难看,但PPI似乎预示底部已至。

短期需求侧,又放宽了融资限制(可以加杠杆了),叠加窗口指导金融机构净买入,这是目前大家看到的牛市初象。

可以看到,所有的动作,都不是特别大,但是在改变A股的“老毛病”,也不要总是“坏消息当作好消息”般的期待大动作来救市,比如极度放松货币和房地产。

从昨天的小道消息来看,银行们降低存量房贷的主要目标,还是放在首套房借款人,并不是全部。意味着宏观仍非常克制。

呼应过去几年,坚持没有“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这背后,我想是因为今年的目标——5%仍处于能达到的预期(而非外资机构普遍预期的降到4%开头)。

不过,我依然认为,真的要把A股做起来(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另一个关键问题,仍是在居民收入分配——

因为企业盈利与出生人口(自然增量)的长期关系是显著的。

如果短期无法像美国那样同时拥有“净移民流入”+“净全球流动性流入”,那么抓紧时间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尤为重要。

按照周天勇的计算,分别要把居民收入占比从43%提高至65%,居民保障支出从5%提升至15%,那么GDP就能提升4%+,有效的对冲劳动力减少的影响——

所以并不是说要“孤注一掷”去搏科技产业,因为科技产业本来就是一个长期工程,居民部门有了消费能力,这个长期工程的成长才能缩短时间。

也就是说,股市,可以以科技为中期题材,但居民收入/资产的再分配,也不应忽视。

这环做好了,整个经济一通百通,股市才会真正长牛。

这是我认为看待A股,正确的打开方式。

只要路走对了,可以多一点耐心。

 

p.s. 早上在Youtube/bilibili/小红书(均同名)都更新了最新的视频,欢迎观看——

 

马后炮vs很天真

保汇率还是保就业?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