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为何不给外国留学生超国民待遇?
以下文章来源于杨佩昌看德国 ,作者杨佩昌
作者授权转自杨佩昌看德国
首先界定一下什么是外国留学生的的超国民待遇。一、本国学生没有普遍享受的津贴,外国留学生统一享有;即便本国学生个别人享有某种补助,但外国留学生的待遇却大大高于这样的补贴。二、专门为外国留学生制定“学伴制度”,通过提供补助的形式吸引没有人生经验的本国学生报名,组织本国学生1:1甚至3:1与外国留学生结伴。三、外国留学生犯法或犯罪,受到的处罚远远轻于本国国民。
我是比较有资格谈论这个话题的人,因为我留学于德国、一直在从事中德教育交流工作、曾是国家奖学金负责人(德国对华无偿援助项目)。因此,不少网友希望我对此发表评论。但是,微博上的只言片语有可能会造成误解,甚至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决定写一篇文章系统陈述自己的看法。
我的基本观点是:对超国民待遇现象深恶痛绝、明确反对。有网友问:“你是支持改革开放的知名德国经济史学者,为何也反对大学开放?”我的回答是:开放不是这样的,这是造就新的不公,尤其对本国学生不公平。正如企业一样,我同样反对给予外国企业超国民待遇。从世界范围来观察,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外国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情,更遑论超国民待遇?
德国以其免费教育闻名于世,成为世界上教育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外国留学生占德国高校学生总数的10%左右,有的学校甚至高达15%。德国政府鼓励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特别对东部大学有更多的激励措施。其办法是,每招收一名外国留学生,政府单独给大学相应的教学补贴。这些补贴并非提供给留学生本人,而是根据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平均所支出的费用,直接补贴给大学。对大学而言,这是一笔额外之财,因为多一百个学生和少一百个学生,教学成本并没有天大的区别。而政府为何鼓励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呢?其基本出发点是通过更多的交流促进学术进步。如果一所大学没有外国留学生,同质化问题就会逐渐严重,新鲜思想也就相应减弱。
但是,鼓励外国学生到德国留学,并不是通过金钱收买或超国民待遇的方式,而是用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来吸引。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德国大学的成本:大学有少量价格低廉的学生宿舍,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多数学生还是在外租房。对外国留学生而言,在学生宿舍申请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先,只不过管理人员在审批时可能有感情上的倾斜,对穷国家的学生尽量照顾一下而已。据我所知,德国大学没有专门提供给外国留学生的高级宿舍,更不可能有提供给外国留学生比本国学生条件更好的留学生公寓。尽管学生食堂费用不高,但也只是比普通餐馆稍微便宜而已,本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吃饭费用上并无区别,也没有专门建一个外国留学生高级食堂。因此,政府对大学提供的留学生补贴,主要是用于教学人员支出、教学场地和图书馆的维修保养。换言之,德国政府的资金虽然是以留学生之名拨出,但实际上是资助了整个大学本身。
外国学生之所以喜欢到德国留学,除了其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之外,最主要原因是教育免费。本国学生如此,外国留学生也不例外。对本科生而言,不管是德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微乎其微。德国的奖学金名目繁多,如洪堡奖学金、DAAD奖学金、富布莱特奖学金、总理奖学金、巴登州政府奖学金等,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奖学金,如宝马奖学金、奔驰奖学金等,但主要是提供给研究阶段的学者,极少部分能提供给硕士研究生,多数是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以及机关、学校和企业进修人员。有些奖学金稍微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程度的倾斜,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对外无偿援助奖学金逐年减少,对某些国家已基本停止。
简而言之,外国学生到德国留学,的确是享受到了德国学生的免费待遇,但并没有享受到德国学生特有的Bafoeg贷款。Bafoeg是一项针对来自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助学金。目前,大学生申请者每月最多能够获得670欧元的助学金,中小学生最多获得每月543欧元。Bafoeg助学金由联邦和州一级政府共同出资,联邦政府承担65%的份额,州政府承担35%。因此,与其说外国留学生享受了国民待遇,还不如说只享受到了免学费的好处。当然,德国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补贴,例如一位留学生以居住楼层太高的原因,申请到了每月200欧元的补助,当时我们大家都当笑话来听。但是,这些补贴并不是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的,任何人申请都有可能得到,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德国法律和规定。我在德国留学期间,任何特殊补贴都没有得到,当然也没有去申请过。
德国大学免费午餐也很快到头。德国巴符州从2017年冬季学期开始对欧盟成员国以外的留学生收取"四位数"的学费。每学期征收1500欧元的学费,但难民、贫困国家的学生除外。目前在该州注册的非欧盟学生中,中国学生占四分之一。对非欧盟学生收费,预计德国其他州也很快跟进。
德国大学对待外国留学生只能算是基本的公平,远没有达到提供特别待遇的程度。每个大学有一个国际部或外国学生处,其职责只是外国留学生的选择和录取,并没有太多的额外职能。如果非要细究的话,顶多算一个外国学生窗口,有问题可以去咨询一下,并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题。日常教学找教务部门,申请宿舍找宿舍管理部门(Studentenwerk),实习找大学实习介绍部门(只是提供一般性意见或简单的信息,并非大包大揽),这些部门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没有专门为留学生服务的机构。当然,德国大学也有一个奇怪机构:基本上每个大学都设有一个“编制”,叫“公平专员”,负责处理不公平的投诉。如果某个学生受到了教授或管理人员不公平的对待,即可向公平专员反映。如果公平专员处理不了,也可以向法院起诉,学生请律师免费,这项政策无论是对德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均一视同仁。
如果说大学机构对外国留学生在服务上没有特别对待的话,德国老师对外国留学生还是有一些照顾的,特别是在德语学习阶段。比如“学伴”,德语叫“Partner”,很多老师是鼓励的。他们希望外国学生多接触德国学生,从而尽快提高德语水平。德语课程一般没有德国学生,怎么办呢?老师会提议德语好的学生与差学生结为“Partner”。但是,这不是一项制度,也没有“学伴”补贴,纯属自愿,老师乐观其成。我在留学期间曾经学了一年法语,可爱的法国老师是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对我特别友好,生怕我畏难而放弃法语学习(我们大学有五十多种语言可供选择,免费学习),不仅自己亲自给我单独辅导,而且还鼓励法语好的女同学和我交朋友。我们大学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提供两门外语的成绩和诸多的专业成绩单才能参加论文答辩。对我而言,虽说德语也是外语,但在德国就不算,因此我的两门外语分别选的是英语和法语。
德国大学为何不建立一个“学伴”制度呢?首先是没有这笔经费,其次是德国大学认为,结伴是个人行为,大学参与有风险。如果是大学介绍,万一“学伴”中有一个流氓,把另外一个“学伴”强暴了怎么办?即便没有强暴,而是两情相悦,女方怀孕了,堕胎是不是伤害?更严重的情况是,一个“学伴”把传染病如艾滋病传给了另外一个学伴,如何处理?既然是大学正式牵线的,大学要不要负责?德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只要讲得出理由,大学就脱不了干系。想推脱或装着看不见?没门。德国法院才不管你是大学还是什么政府机构,完全根据事实判案。不管是外国留学生强暴了德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把艾滋病传给德国学生,在此情况下,大学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嫖-客找妓-女,出了事是个人之间的事情,警察只抓当事人。一旦中间有老-鸨这个角色,你说警察会不会这样表态:没你的事,放心吧!
既然是法治国家,德国就没有理由区别对待本国学生或外国留学生,在法律上对外国人一点优惠都没有,更不可能出现本国公民网上辱骂警察拘留15天,外国留学生动手推搡警察、真正的袭警只是拘留五天或让写个检讨就完事的现象。在德国,只要胆敢对警察动手,必死无疑,因为每个警察都带有真正的枪。在德国多年,我从未看见过外国人或德国人有敢和警察叫板的情形,更没有见过被外国人、威胁、辱骂、推搡,警察仓皇而逃的场景。
说一千道一万,德国大学为何不给外国留学生超国民待遇呢?显然是自信。好学生可以进来,差学生和坏学生滚蛋,德国不欢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信呢?他们知道自己真正在办大学,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大学的唯一任务是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让自己的大学更有吸引力,而不是依靠几个留学生来包装成国际性的高等学府。
那么,尽管德国政府也希望大学吸引更多的留学生,但大学为什么并不那么急功近利,迫不及待呢?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对大学构不成压力。校长、学院院长的“官帽”不是教育部和校长赋予,而是教授之间选出来的。德语的大学“Universitaet”或英语的“University”其本意是教授和学生联合体,教授治校,学生为本,这是德国大学底气十足的根本原因。如果德国教育部发出一个“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文件,要求各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比例必须达到多少,估计会被大学丢进垃圾堆。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