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3月3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香港供电简介

小靠君 互联杂谈14 2019-09-14


互联杂谈按:

小靠君与互联三观比较一致,但是互联还是对原文进行了比较大的删节。只保留事实。目前的环境,还是建议大家多了解基础事实,不要轻易跟风随便下结论。
当前这种情景其实很容易煽动大众的情绪,有个公众号因为一篇文章就涨几十万粉丝,但是互联绝对不会为了一己私利挑起中国人或人与之间的仇视情绪。
再次,感谢小靠君的搜集整理。


-  01  -

没有内地输电,小渔村就陷入黑暗了吗?

 

 

小渔村全部的电力是由两家公司提供的,分别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和电灯集团有限公司。
  

 
中华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于1901年。目前该公司的供电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占全部面积的90%。供电区域内的人口超过500万,占人口总数的75%。
 
电灯有限公司,供电范围主要是本岛、鸭俐洲及南丫岛,用户总数50. 4万。
 
敲黑板、划重点了:两家公司均有自己的火力发电站。
 
其中,中电在大屿山靠近迪斯尼的发电厂300兆瓦 ,还有烂角嘴电厂(蛇口对面)2500 兆瓦,踏石角青山A厂 1400 兆瓦,B厂 2700 兆瓦。
 
 
电灯有限公司的电力由亚利洲电厂(1060兆瓦)和南丫发电厂(500兆瓦)生产,然后以极高电压 - 275 千伏特及 132 千伏特经输电系统输往不同的负荷中心。输送电力主要以地底电缆及海底电缆进行。
 
中国内陆第一座电站大概在1890年的上海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内诞生,仅为租界当中的一些富裕豪门送电,范围相当狭窄。随后到1903年镇江、1905年北京,天津等城市陆续诞生电力公司或电灯公司。
 
也就是说,早在1901年,内地大部分地区还在黑暗之中的时候,小渔村已经率先接触到先进的文明和科技,生活在光明之中了。


互联补充一下:

香港煤炭的进口渠道很多,几乎所有产煤大国均对香港出口,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内地、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其中每年从内地进口的煤炭约20%。



-  02  -

大亚湾建设始末

 


大亚湾电站是中电与广核集团共同投资创建,所以这部分电力归口计入中电公司,然后供应市民。
 
大家都知道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第一个商用的核电站,但长期以来却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原子弹爆炸后,即希望开发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但总的来说,核能发电在我国屡屡搁浅。
 
武器研发可以不计代价,可是民用产品却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用之间的微妙平衡,所以核能发电技术的研发,一直徘徊不前。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最初设想在缺电严重,煤炭资源严重缺乏的苏南和上海地区建设核电站,准备在江苏江阴建设核电站。
 
但核电发展的技术路径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该依靠自己、一种认为应该引进技术,成套进口。
 
另外,苏南核电站的造价预算为31.38亿美元,这对于当时中国极为稀缺的外汇储备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贷款,苏南核电站发出的电主要向华东地区,当时的电价每度不到1角钱,从经济角度来讲,没有还本付息的能力。
 
所以,1979年苏南核电站被决定缓建, 最终也没能搞成。
 
但是尝试并没有终结,顽强的中国人,是不会轻易放弃核能的。
 
1978年5月,国家派出代表团考察西欧5个资本主义国家,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王全国是成员之一。在法国,代表团见到了核电这种新能源。多年后提及那次出访,他仍用“大开眼界、很受刺激”来形容那种心理震撼。
 
法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法国国土面积不足6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7000万,却拥有58台在运核电机组、核电在能源结构中占比72.28%、全球第一,每年电力出口收益30亿欧元!
 
核电先驱王全国向媒体回忆:1978年时,有人率先提出在广东建核电站,这是广东核电的最初设想。
 
但与苏南的情况一样,广东也面临着庞大的资金缺口。且由于该省电力资源并不像华东那样紧张,广东似乎更不具备建设核电站的先天条件。
 
恰逢此时,美国一家公司到广东推荐核电,并提出将生产出来的电力卖给能源稀缺的小渔村收取外汇的办法,这一思路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
 
 
1979年,广东省电力公司尝试与负责九龙、新界供电的中华电力公司接触,双方对合营核电站的想法一拍即合。
 
经过1年的谈判,1980年12 月,粤港两家公司联合编写了在广东合营核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共计数十万字,清晰地勾勒出合营核电站 “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图景。
 
报告中详细载明:在 4亿美元的注册资产中,中方出资75%,核电站建成后,70%的电量售给小渔村,电价为每度6美分左右,电费均用外汇支付。
 
不过,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如果建设江阴核电站需要31亿美元,那么为何广东只用4亿美元就能办成大事呢?
 
秘诀就在于:90%的资金,将由产品和设备提供国提供贷款。这一核心关键,很多国人并不知道。因为我国从不宣传这一关键信息,使国人觉得大亚湾完全是我们自主建设的,其实并非如此。
 
1985年,中华电力公司和广东电力工业总公司正式组建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中华电力出资1亿美元占25%,中方出资3亿美元占75%,按当时美元与人民币比率1:3的比例,广东省向中国人民银行贷款9亿人民币注入,利息是3.6%。
 
随后,向设备出口国法国申请出口信贷19亿美元,利息7.4%,建设期不还息;向英国申请出口信贷10亿美元;向美国、日本等国借贷8.6亿美元的商业贷款,利息分别为11%和12%。

 

 

这项建设计划的出资比例、电价以及售电比例都经过严格的测算。由于当时港币的汇率与美元挂钩,不需担心外汇波动造成收入损失。如此计算,核电站运营15年便可还清贷款,20年的合营期结束后,核电站及收入归属中方(后来实际操作,2014年大亚湾核电站首个合营期结束后,双方将合营期再延长20年,至2034年)。等于投入3亿美元,花20年时间,白赚一个核电站。

 

在15年后的确按期还清了所有的贷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大亚湾核电站输往内地的电,按照“保本不亏”的原则, 初期每度定价约0.55美分。前面我们知道,给小渔村输送的电,每度电6美分,也就是说,其价格是输往内地价格的11倍。
 当时的小渔村已经非常繁荣,地价和人力成本都比内地高得多。即使每度电6美分,依然是划算的买卖,否则中华电力公司也不会参与这项计划。
最终,小渔村获得了廉价的电力,内地获得了更廉价的电力,还通过卖电直接获得宝贵的外汇。
这是一项既有利于小渔村,也有利于内地的成功合作案例。发挥了内地的土地优势,成本优势;发挥了小渔村的资金优势和对外合作方面的经验优势。最终,双方都获得了益处。

 


-  03  -

走在内地之前

 

 

 

1986年4 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泄漏。消息传来,在小渔村引发了“地震”,一时间,有关“大亚湾不安全”的流言四起。当地 56个社会团体,104万人,希望停建、缓建大亚湾核电站。
 
广东核电合营公司也由此开始了成立后的首次危机公关。此后,一场规模浩大的“普核”运动迅速展开。广东核电合营公司前往尖沙咀办核电现代科技展,首先告诉大家:“大亚湾距小渔村将近50公里,比国外核电站距离城市都远。”
 
展览图文并茂,还介绍了国外核电站的运行经验。在与当地旅行社的合作下,部分民众随旅行团前来参观还未正式开工建设中的 “大亚湾”。同时,小渔村政府的立法、行政部门也自行前往欧美考察核电站。
 
此后,当地媒体对大亚湾的报道开始“转向”,对核电进行了正面的介绍,大众关于“核电危险”的观念也逐渐改变,反核风波终得到了平息。而这场浩浩荡荡的“普核”运动,也成为我国公共关系教科书上著名的案例之一。
 
与当时小渔村民众的“激烈”反应相比,内地包括大亚湾当地的群众,对这座即将建设的核电站却保持着“冷静”。王全国感慨说:“内地老百姓一点反对的声音也没发出来。”
 
在王全国看来,当时群众除了不了解核电外,也缺乏相应的“意识”。说穿了,很多人消息非常闭塞,根本就不知道国外发生了核事故;也不知道自己有权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公开质疑一些东西。
 
两相对比,小渔村人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以及政府、媒体与民众三方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取得了皆大欢喜的结果。



王全国(广东省委原副书记)

1919年11月生,湖北襄阳上王集乡人(现属宜城市王集镇人),1938年入党并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