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禅
智慧不等于知识,知识可以用文字传播,但智慧则需要心的领悟,所以禅宗精髓之一是“不立文字”。然而佛法的传播又离不开文字的传承,所以主张不立文字的禅宗实际留下大量的文字,被人笑为“不离文字”。当人们耳闻目睹学到不少佛法,但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或者只是理性的理解而未能在生活中证悟时,从他们口中吐出这些智慧的禅语通常词不达意,不仅不能打动人,反而让人感觉好笑,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口头禅,下面我们讲几个口头禅的故事。这些禅宗故事大多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只是笔者记忆不好,所以人名和一些细节都记不住了,不过这并不影响这些故事的寓意,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感悟。
01
—
扑哧一笑
一个山中修行多年的得道高僧下山希望找一个好弟子。听到某座寺庙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禅师,经常对大众说法,这位高僧就前去旁听。听完那位禅师说法后,有一位听众问了一句禅修的问题,问题我记不清了,但这个禅师回答的非常贴切,大家听了都很佩服,然而旁听的高僧却扑哧笑了一声。
听到这声嗤笑,禅师感觉非常尴尬,法会结束后就去向那位不认识的僧人求教。高僧说,你跟我来吧。于是这个禅师就离开那座寺庙去和这个僧人去山中修行。十多年后,这个禅师终于修行圆满,然后又回到以前的寺庙讲法。一次讲法结束,又有一个听众问了十多年前同样的一个问题。而这位禅师给出的答案还是和十多年前完全一样,然而不同的是,这次再没有人扑哧一笑。
按:一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可以从别人那里轻松拷贝过来,如同我们在朋友圈里可以随便转发旅行家探险的照片一样,然而旅行中的那份感受只有亲自经历的人才会拥有,没有真实体验的主观臆想往往惹来扑哧一笑。
02
—
一指禅师
一位有名的禅师被称为一指禅师,因为无论别人有什么疑问求他解惑时,他往往就只是伸出一根手指。而这看似平常的一根手指,却常常让迷惑的人有所感悟,从而得到帮助。
这位禅师有个弟子,这个弟子总是陪伴在师父旁边,久而久之也学会了伸手指。一次,师父出门远游,留弟子在庙中看家。这段时间也有人来找师父解惑,因为师父不在,弟子就装模做样地坐在师父的宝座上,每次有人问问题时,他也给人伸出一根手指......
师父回来后,听到弟子这种擅作主张的行为很生气,就把弟子叫来,质问他师父不在时他都做什么了。弟子不敢隐瞒,就如实禀报了。师父说,我伸出一指,禅意深远,你伸出一指算什么,把你指头伸出来。弟子听话地伸出手指,然而师父一抬手,用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砍断了弟子的手指。弟子疼痛地赶快把手缩了回去。
这时师父突然在弟子面前伸出一指,而弟子出于本能也伸出了被砍断的手指。当弟子看到面前的一长一断的两根手指时,突然大悟。
按:消除了区别心,一根手指和一根断指并没有差别。
03
—
你心中还有这个?
这时法师不慌不忙地回答,你心中还有这个?尼姑听后心头一震,似有所悟,然后既惭愧又感激地离开了。
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禅语,但又有几个人真正证悟到这一步呢?
禅宗公案中有许多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精髓实际是一个,就是不要执着外在的相包括语言文字,而要去体悟内在的本质。然而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只是简单地重复那些语句于是就成为了口头禅。最常听到的口头禅包括“活在当下”,还有就是“把一切都放下”。既然提到“把一切都放下”,我们就再讲一个关于“放下”的故事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
04
—
本心
这个禅师说,放下。
学者不解地问,我已经把一切都放下了,你还让我放下什么?
于是这个禅师回答,那你就留着吧。
听到这里学者就离开了,也不知他理解了没有。
按:如果真的一切都放下了,还有什么需要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