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下)- 善与恶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不能否认人性中的恶。如果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恶从何而来?又如何可以把恶消除恢复人本性的善?
01
—
恶
《呼啸山庄》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希斯克里夫的恶。他恶毒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眼来形容。为了达到复仇的目的,他可以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当作工具,不仅不在意他的幸福,甚至不在意他的死活。
当然希斯克里夫未必本性就是如此恶毒,他的恶首先来源于辛德勒对他的欺辱,他需要复仇。另外就是出于对凯瑟琳的爱。他爱凯瑟琳,但这种爱因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原因让他得不到,所以他为了获取这份爱,从而不择手段地捞取财富。所以希斯克里夫的恶不难理解,他的恶出于仇恨和贪欲,相当于佛教中说的贪和痴。
除了希斯克里夫外,书中其他人身上就没有恶吗?其实如果细细分析,书中并没有道德意义上的完人,每一个人都有它恶的方面。比如小凯瑟琳,她从小生活在被完好保护的环境中,没有机会接触让她产生恶念的事物。然而她的叛逆和对下人的不尊重同样是她的恶,她的执拗与傲慢也同样是她的恶,并且让她付出惨重代价。
归根结底,人的恶来自于自我,出于一种自私。小孩子很小就有你我的分别心,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会和其他孩子抢玩具,会在父母跟前争宠,这些孩提时代无伤大雅的小毛病正是可以发展出最残酷的恶的根芽。
02
—
仇
现在我们再来看《呼啸山庄》里的故事。恩肖把希斯克里夫捡回来,百般爱护,却引发长子辛德勒的不平。这种不平无法发泄在父亲身上,就转嫁到希斯克里夫身上从而埋下仇恨的种子。
然而我们从希斯克里夫的角度来看,他并没有因为恩肖对他的恩宠而心生感激,并把这份感激之情还报给恩肖的子孙,反而心中充满了仇恨,激发了疯狂的报复。他或许会认为,凭什么辛德勒生来就是富裕农场主的儿子,而自己则是一个可怜的乞儿。这份不公又要从哪里弥补,难道恩肖对他的宠爱不正是对这种初始不公的一种补偿。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他似乎并不欠谁的情。
恩肖死后,继承家业的辛德勒有理由对希斯克里夫好点,因为他开始还会有希斯克里夫会与他争夺继承权的担忧,但现在这份担心已经没有了。然而一半出于以往的行为惯性,另一半出于对希斯克里夫出生的蔑视,他对待希斯克里夫依然如同对待一个仆人,甚至比对待一个仆人还要更恶毒刻薄。他看待希斯克里夫如同通过欺诈混入家中的寄生虫。希斯克里夫出生没有名分,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粗俗不堪,自己父亲对他百般宠爱,但他丝毫没有表示过任何感激之情,这样的人当然是个下流的恶棍。
另一方面希斯克里夫认为恩肖对自己比对儿子还要宠爱,再加上和凯瑟琳情投意合,自己当然有资格享受家庭成员应该享受的公平待遇。这两人对希斯克里夫身份地位的不同理解自然会影响他们对什么是公平的认识。
03
—
爱
人们对公平产生质疑的另一方面则是无论如何恩肖是做了一件善事,但这个善事的结果为何是家庭的巨大灾难?这个世界难道没有公正吗?亦或希斯克里夫正是农夫与蛇中的那条毒蛇?关于世界是否公平的疑问又让我想起唯一一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作品《骑鹅旅行记》中的一个故事。
在森林中住着善良的一家人,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快要病死的女乞丐,于是好心的爸爸把这位女乞丐带回家照顾。这个女乞丐说,不要管她,她是一个不详的人,受咒诅的人,把她放回森林中让她死去吧,因为接触她的人都会倒霉。但森林中这家人都是基督徒,父亲说,因基督的爱,他不能做那种冷酷无情的事,所以坚持把女乞丐留在家中继续照料她。这个女乞丐没多久就死了,然而灾难降临了这个家庭。先是太太死了,后来几个儿女也都死了大半。父亲因而疯狂,不理解自己的善行为何遭受上帝如此不公正的回报,于是离家出走。
家里最后就剩一对姐妹没有死,她们没有办法只好离开森林的家到城里谋求生路。出于机缘,姐姐到夜校读书,通过夜校老师,她了解到她们家并不是遭受上帝的咒诅,只是那个女人有一种传染病,她们家当时照料她时,如果注意保持清净,勤洗手,在那个女人死后,把她用过的床单被褥和衣服全部烧掉就不会有那么多家人染上病而死去了。
这对姐妹了解真相后又震惊,又兴奋,于是到全国各地去找寻发疯的父亲。最后终于找到了父亲,但她们的父亲已经疯得如此厉害,因为他好几个年幼孩子死去给他造成太大的心理阴影,所以一见到孩子就会逃跑。直到小说的主人公尼尔斯帮忙,才让发疯的父亲知道了真相并最后恢复了神智,于是一家三人又恢复了对上帝的信仰并幸福的生活下去。
04
—
存在即合理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公平是人心中的一根准绳,也是人们规范行为,理性判断的一个基础。如果感受不公时,人们有时会愤怒,会期望利用武力来讨回公道,有时会感受理性基础的崩溃,从而会产生怀疑,会逃避会疯狂。然而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公平是非常困难的事。不同人因为视角,立场,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判断,从而对公平与否会完全不同的理解。
聊到这里我又想起《伊索寓言》里面的一个故事。一头狮子,一只狼还有一只狐狸一起去打猎,打到一只鹿。狮子让狼分猎物。狼把猎物分成大小几乎完全相同的三份,然后让狮子挑。狮子看后大怒说,这三份猎物大小几乎一样,让我怎么挑?于是跳起来把狼撕得粉碎。完后让狐狸来分猎物。狐狸把绝大部分鹿都分给狮子,自己只留了小小一块鹿蹄子。狮子看后很满意说,谁教会你行事如此公正的?狐狸回答,是狼教的。
我讲这个故事不是让大家都学习狐狸的狡猾,而是意识到不同人对公平,公正理解的巨大偏差,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当我们心中产生忿忿不平时,也许可以想想黑格尔的名言“存在即合理”。每一种不公后面都有它产生的机制,先平息自己的不满与怒气,或许就多出一份智慧可以理解事物的本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