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之我见
现代职场压力很大,焦虑应该是普遍现象。如何克服焦虑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关键。下面从不专业的角度,以四个方面,谈谈克服焦虑的方法。
01
—
基本世界观
人可以用不同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第一个是把世界看成一个竞技场,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必须为生存而奋斗,不然就会被淘汰掉。用这种态度看待世界,四处都是风险和危机,人时刻处于警觉,好斗的状态,随时准备拼搏。持这种态度的人难得有安全感,他们为了得到安全感,不得不在各个方面与他人竞争,害怕失败,所以常常处于焦虑之中。
另一个方法是以感恩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我们的出生本身是个奇迹,从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到人类社会带给我们的种种便利和享受其实都并非我们自身努力的结果。因而要用感恩的态度来看待我们无偿得到的一切。以这样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人就不会那么计较得失,会感恩成功,释然失败,原谅错误,谅解敌意,宽恕罪恶。一句话,轻松。
02
—
目标和动机
人需要目标,需要有行动的动机。太安逸而没有目标的人会感觉生活无聊空虚。虽然每个人具体的目标和动机各种各样,但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恐惧(加诱惑)。从小我们很多人都生活在恐惧加诱惑之中。我在上学之前,父母为了防止我调皮捣蛋,经常用派出所吓唬我,“你再不听话派出所就把你抓走”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当我上学的时候,最常听到的恐吓话就是“要好好学习,不然将来找不到工作,只好当个要饭的等等。”现在虽然工作了,工作中还是要面对各种考核,每半年都会发一些市场报告来刺激大家,让大家有危机意识。总之对失败的恐惧和成功的诱惑是我们努力工作最常用的动机。
第二种是社会意义。一个教师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自己的声望和成就,而是为了教育学生,造福社会。同样一个医生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收入,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这种动机以利他为根本。
第三种是内在的追求。人内在的追求可以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认识真理,一个是经历美,还有一个是展现良善。这虽然是三个不同的方面,但都属于心灵的追求。
对于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动机,第一类是最世俗的,也往往是最不幸的。成功让人膨胀,骄傲,失败让人灰心,沮丧,而且在整个追求的过程中,感受的是压力和焦虑,难以体验真正的快乐。
第二种类型的动机建立在利他基础之上,看淡自我得失,所以不会因为担心失败而生活在焦虑之中。
第三类动机则属于内在的追求,不在意外在的评价,同时也更少与他人竞争,冲突和对立。它更享受过程,不会恐惧失败,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有充实的满足感。
如果一个人感觉生活很累,工作压力很大,仔细反省一下自己工作的动机。也许把动机调整一下,做同样的事,心理的感受则可能大不相同。
03
—
感受,情绪和选择
人既是理性动物,也是感性动物。面临选择时,到底是理性起作用,还是感性起作用。答案是理性起辅助作用,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感性,也就是人的情绪。
情绪经常在不知不觉中操作我们的行为,尤其是抉择。而情绪通常是由身体的感受来传递。比如愤怒时感觉血液在沸腾,幸福时感觉全身都融化。一些特殊的病例让人们认识到感受,情绪与选择的关系。
一个女科学家因为一场车祸做了一次脑外科手术。手术的后遗症就是她的大脑意识和身体的感受失去了联系。然而这个后遗症还带给她一个始料未及的麻烦,就是她很难做出任何决定,比如出门要穿哪件外套,要喝茶还是喝咖啡。这些平时无关紧要的选择都会让她苦苦思索五到十分钟而做不出选择。
如果我们仔细反思选择的过程。当我们对一件事需要做出选择时,都会在脑海中对每一项选择做一次模拟,然后根据身体的反应来决定最后的选择。比如这个周末是去海边游泳还是去看电影,脑海中会分别幻想去海边游泳的感受和去看电影的感受,然后评估这两种感受哪种更愉悦来决定选项。愉悦或者是不愉悦都是通过身体的感受来评估。如果大脑接受不到身体的感受,那就等于得不到反馈,所以就难以做出任何选择。
了解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认识情绪和避免负面情绪造成伤害。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心中产生负面情绪,比如仇恨,憎恶,焦虑,恐惧时,仔细观察全身每一部分的感受,看看是哪里的感受在支持这样的情绪。通常当一个人可以清晰地意识到感受和情绪的关联后,这个感受以及这个感受所支持的情绪就会更快地减弱,也就能让人更快地从负面情绪中恢复过来。
04
—
自我,个体和值的对比
人类恐惧的最深根源在于害怕自我的毁灭,也就是死亡。然而究竟什么是自我?对这个问题有许多摸棱两可的回答。经常会听到说法是肉体的我是个所谓的小我,另外还有一个精神性的大我。然而什么是精神的我,什么是大我却没有令人信服的解说。
这里利用计算机语言来对不同的自我做一个简单的类比。我们考虑下面这两句Java语句(Java是一门流行的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
String s1=”Hello World”;
String s2=”Hello World”;
上面两句Java语句定义了两个字符串对象s1,s2。它们的值都是”Hello World”。这两个对象虽然它们的值是一样的,但如果我们用等于符号来判断这两个对象是否相同时:if (s1==s2) ,得到的结果是否定,因为它们是两个独立的对象。正确检测它们是否有相同的值的测试方法是:if (s1.equals(s2)) ,这样检测得到的结果是肯定,因为这两个对象有同样的值。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理解到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中,每一个对象可以有一个相对应的值。这个例子映射到物理空间,每一个个体实际也有一个相应的值。如果我们对一个人进行克隆,生成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个体,然而他们却有同样的一个“值”。
现在我们再回到Java的例子。一个可以生成的对象必然会被删除。例子中的s1,s2在程序结束时,就会被删除。但是它们所对应的值却无法被删除。也就是说一个对象有生灭,但对象所蕴含的值却没有生灭。把这个现象反射回物理空间,就是任何个体都会有生死,但个体所包含的值(你也可以称之为灵魂)则没有生死,是永恒不灭的。
当一个人探究自我时,应该意识到个体性的这个自我必然会有生死,但个体产生时所蕴含的相当于这个“值”的自我则是永恒不灭的。体悟到这一点,人就不会有对死亡产生恐惧,实际也就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不灭的灵魂。
上面这四个方面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中消除焦虑,减少压力进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