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國古代的步道-迪爾路 (Britain's ancient track-Dere Street)

kaiyangtw 心镜818
2024-11-26

這篇文字主要是湯尼羅賓森(Tony Robinson ) 的節目 Britain's Ancient track- Dere Street 的文字記錄。


迪爾路 (Dere Street )總長度約226 英里(364 km),是羅馬人進攻蘇格蘭的主要道路, 建於公元79到81年。路線自南向北從約克郡北部開始一直到愛丁堡附近的克萊蒙( Cramond)。路線名稱的由來不確定,不過可能是因為約克郡在古代叫做迪爾, 所以說它是約克路也可以。



01

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


迪爾路穿越在英格蘭北部從西到東隔斷布列顛島約七十英里長的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哈德良長城是羅馬君王哈德良在公元122年建的防禦工事, 代表羅馬帝國版圖西北方的邊界 。長城沿線有軍隊駐守的城堡, 在這些城堡的考古發掘工作發現的物品中,有一塊1956年前的鞋底以及一件鎧甲上的銅製裝飾品等,鞋底保存良好,聞起來仍然很新鮮;銅製裝飾品因為保存環境的關係,幾乎沒有生鏽仍然閃閃發亮。


在沒有哈德良長城之前,住在這一片地方的人互相往來, 並沒有分界線。自從有了哈德良長城之後, 等於羅馬人在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畫了一條國界線, 從此在歷史上區分了蘇格蘭和英格蘭。時至今日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遇有紛爭會以和平的方式解決, 不會發生戰爭 ,這種所謂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劃分, 或許只剩下道德權威 (moral authority)上的意義, 以此認定「你是屬於那一邊的,我是屬於這一邊的」, 僅在於確認一種歸屬感。


除了用於防禦北邊的蘇格蘭人以外, 在哈德良長城上有45處關卡, 南北兩邊的人仍然常常經過關卡往來。因為這個地方原來是沒有分界線的, 大家仍然過著沒有分界線以前互相來往的日子。這點與柏林圍牆徹底分隔圍牆內外人的生活不一樣, 倒是比較像中國的長城吧?印像中在承平時期中國長城北邊的遊牧民族會南下與長城內的農耕民族從事以物易物等貿易。另外就規模來講哈德良長城是沒法和中國的長城相比的。


02

里程碑(Mile Stone )及沿途的山脈


沿著迪爾路每1000個雙步(every one thousand double steps ) 就有一個里程碑, 在行進的過程中 每當你看到里程碑的時候就可以確定自己沒有迷路。每個里程碑上刻有設置里程碑的羅馬君王的名字及年代。 


當我們經過奧圖本山脈(Otterburn range )的時候, 這裡目前是英軍的訓練場地, 沒有特別許可是不能進入的。在他福特格納達山脈(TLFTT HE GRENADE RANGE), 1298年時英格蘭的愛德華一世及蘇格蘭的領袖威廉瓦利斯(William Wallace )之間的大戰戰場就在這裡, 最後以蘇格蘭人敗戰告終。



03

邊界地帶(border country )


穿越哈德良長城以後,我們繼續沿著迪爾路往北前進, 經過所謂的邊界地帶(border country ), 這裡在古代是荒野地區 。古時候這個地區沒有法律,要生存下去得靠劫掠。當一個家庭餐桌上沒有食物的時候, 女主人會把馬刺放在桌上, 對男主人說:「我等著你(騎馬)把食物帶(搶)回來」。在這個地方人們組成幫派(border reiver gang)搶劫別人的馬牛羊是常事。這些幫派遊走於英格蘭和蘇格蘭王之間, 存在的時期大約從中世紀13世紀到17世紀初, 有的地方甚至到18世紀還存在。在過去這個地方的人認為自己是邊界人(borders )或者劫掠者(reivers),既不屬於英格蘭也不屬於蘇格蘭。 



04

斯酷派人


我們再往北邊走, 大致而言在愛丁堡和哈德良長城之間的地區, 在羅馬人之前生活在這裡的人叫做"斯酷派", 關於他們現在人所知甚少, 目前主要的資料來自羅馬人的紀錄。但是這些資料也許只是出於宣傳之需, 不一定反映當時的實況。不過根據考古資料, 對於他們的生活也可以有一個清晰的圖像, 就是由很多小農莊以及從事貿易的商業中心組成斯酷派人的社會結構。 


羅馬軍隊成千的在這裡南北移動不是毫無目的,羅馬人對斯酷派人而言主要是威脅但又是機遇。斯酷派人既供應羅馬軍隊各種本地物資, 也向羅馬人購買各種先進的物品,例如購買他們的鐵器,融化後做成需要的物件,以及購買手環等裝飾品。對斯酷派人來說羅馬人的到來不完全是壞事,所謂羅馬人對本地人的鎮壓擄掠,然後本地人奮起反抗並不完全是實況, 斯酷派人利用這種機遇建立了他們獨特的前線文化。


羅馬人在這個前線地區活動的時候 凱爾特人(Celtic)的號角(卡尼克斯)的聲音迴盪在他們的耳邊, 如今這種樂器被重新發現後又複製成功, 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樂器, 號角聲悠遠又有好幾個音階的變化。


05

溫吞路(Witton Edge)


當羅馬人繼續向北前進的時候, 他們建造了溫吞路(Witton Edge), 這一段路兩側有低矮的石牆, 非常清晰明確率直。羅馬人一到四世紀在不列顛島活動的時候一直在使用這條路。我覺得這是迪爾路上建設最好的一段。





06

歷史上蘇格蘭生態的變遷



羅馬人每擴張到一個地方都會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例如開採當地的石料, 獵殺當地的動物供軍隊食用,及砍伐當地的森林蓋房子等等。在羅馬人到達蘇格蘭之前千年以上的時間,蘇格蘭被樺樹(birch),榛樹(hazzel )及松樹(pine) 覆蓋。到了羅馬人在蘇格蘭的時候這些原生種的植物已經只剩下一半, 如今這些原生種植物因為牧業,主要是養羊的關係 更是只剩下4%。如今有一些熱心人士正在努力復育這些原生植物, 力求恢復蘇格蘭原生的林相。


值得鼓舞的是原生植物的復育不但沒有破壞目前已經存在的生態,反而使得現行的生態更豐富。因為復育工作的關係多種昆蟲比如蜜蜂的數量增加, 以前被羊群吃光沒有機會開花授粉繼續繁殖下去的植物現在得以欣欣向榮。事實上復育工作也使得牧業得以持續,因為羊群有了更多可吃的食物。



07

肥唇碉堡(fat lips castle)


羅馬人在這一片蘇格蘭低地活動的時候, 除了這些美麗的自然景觀以外, 當然也少不了很多軍事設施,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叫作"肥唇碉堡(fat lips castle)" 的瞭望塔。名稱來源已經不可考, 總之在這個隨時可能有軍事衝突的地方, 你總不希望毫無預警的突然有人攻擊你, 然後賞你一肥唇吧?




08

柴蒙庭(Trimontium )



在推德河(River Tweed ) 邊的猜蒙庭(Trimontium )地方有一個羅馬防禦工事用於警戒推德河上的活動, 如今已經湮滅。它如同十九世紀英國人所建設的跨越推德河的鐵路大橋一樣 , 展現了一個帝國的自信, 然而如今兩者同樣被廢棄了。



09

瓦特史考特爵士 (Sir Walter Scott)


當我們沿著迪爾路繼續前行時,一定要介紹瓦特史考特爵士 (Sir Walter Scott) 這位蘇格蘭的傳奇人物, 他常常在邊界地區(border country )旅行並且收集代代相傳口耳相授的故事, 詩和歌, 並據以寫出了許多本膾炙人口的著作包括小說等。他在這裡所建的住所"阿伯特福大宅" (Abbotsford house )反應了他對於蘇格蘭邊界地區的倾心。瓦特史考特在19世紀的地位有如今日寫哈利波特的JK羅琳, 他的著作在每一個地方都有銷售。從他開始蘇格蘭曠野的美麗及神秘為世人知曉, 可說他在概念上代表了蘇格蘭。



10

斯綽愛爾(Soutra Aisle ) 醫院


再往前走我們到了愛丁堡這一帶的水邊,這一段路又被稱為皇家路(Royal Way ,Medieval Latin: Via Regia) 。這段路上有一個蘇格蘭國王麥爾康四世(Malcom IV)建立的醫院"斯綽愛爾(Soutra Aisle )" 供頻繁來往這條路上的行人, 軍隊及朝聖者等使用。這所醫院是一個傑出的醫學中心, 由奧古斯丁的僧侶負責。醫院周圍是大片的教會所有的土地, 土地的收入則用於支持醫院的運作。僧侶們完全自給自足, 在醫院的周圍發現了約200種各式各樣的植物, 有的供食用有的葯用,他們甚至從罌粟花提煉出麻醉劑供手術使用。在鄰近的愛丁堡的植物園大量當時使用的植物被復育出來。





11

迪爾路的終點克萊蒙( Cramond)


最後我們來到海邊迪爾路的終點, 雖然現在可供確認終點的遺跡並不多, 只剩下一塊大石頭。但是我們大致確定在克萊蒙( Cramond) 這個地方有羅馬軍隊的設施包括港口,並且是迪爾路的終點。 



12

安特耐長城(Antonine wall)


在愛丁堡西北方還有一道羅馬人建設的長城,在哈德良長城建設之後18年, 公元140年另外一位羅馬君主安特耐(Antonine) 把哈德良長城的前沿往前推進了100英里, 並建設了一道如今的安特耐長城(Antonine wall),標誌著羅馬帝國西北方最遠的邊界。但是在20年內羅馬人就漸漸失去了守衛這道長城的能力並且開始撤退, 撤回安全的哈德良長城。如今安特耐長城的遺跡已經不多, 只能看到寬而淺的濠溝。



结语


迪爾路就在這兩道長城之間, 不像長城的作用主要在於阻隔城內外人員的流動,道路的作用則在於連結各地方的人員及物資。走一趟迪爾路是很好的經驗及教育,我們在其中看到這片土地的歷史及文化, 我們或許可以說是道路使得文明得以發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镜818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