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海德格尔到《中国式关系》(I) - 哲学的意义

行者之心 心镜818
2024-11-26

哲学不同于一般科学,它并不研究太具体的事物,那么它的价值何在,更直白的说,学习哲学有什么用?我最近在听海德格尔,又追完一部剧,也许结合这两项看似不相干的事情,我们可以理解哲学的意义。



01

精神游牧,诗意栖居


最近我在做了两件看似完全不同的事,一是又追了一部中国大陆2016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式关系》,另一件事现在还没有完成,就是听讲海德格尔。


我已经听完了几个不同版本关于海德格尔与他的著作的介绍,现在正在听他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与时间》,很难说我对海德格尔以及他的哲学理解了多少,但其中却有许多吸引我的地方,让我真心希望能够明白这位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的主要思想。


虽然这两件事看起来彼此相差甚远。一个是电视剧,一部建立在现代中国背景上描写家庭琐事,工作事业的现代都市剧,娱乐为主。而另一个则是高深的哲学,探讨世界最本质的存在问题。两者之间术语不同,问题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似乎相差十万八千里。然而这两者却都吸引了我。


表明开来,一个简单易懂,另一个则抽象艰深。然而我从这两者之间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联系。


海德格尔之所以吸引我,不只是因为他引入的许多抽象的哲学概念和各种逻辑思辨,最关键是他的思想最终植根于生存,关心生活,从他的哲学思想中推演的所谓“精神游牧,诗意栖居”深深打动了我。人类关心事物的根本,世界的本源这些形而上学的东西,然而如果那些深奥的概念和理论不能解释人类的境遇,帮助人们获得心灵的平安,那么那一切研究不过如同拂面的清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哲学,为了保持其普世性,表面上脱离生活中面对的具体事物,然而正是这种超然性,才让它可以在人类生活和思维的任何一个方面,为人类指引方向。


另外《中国式关系》虽然只是一部电视剧,娱乐为主,其中并没有太高深的学问,然而正是这种普普通通的生活,生活工作中的种种琐碎,关乎着每一个当事人的喜怒哀乐,命运沉浮。如果看这样的电视剧只感受到一时的欢愉,帮助打发无聊的时间,那么我们确实浪费了宝贵的生命,而如果一个电视剧只是填满了各种无厘头的笑料或者毫无真实性可言的荒谬,这样的电视剧也很难有什么市场。反过来,一部电视剧首先要吸引人,才会有人看,其次能对人有启发,才会有生命力和价值。


人们在学习佛法时,当他们发现所学的佛法可以运用到自己和所有认识的人和事之上时,这个佛法的学习就有了根据。同样,当我们在看一部电视剧中,如果能从中印证海德格尔的思想,这说明我们在两方面的时间投入都有了收获。


02

海德格尔的哲学


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存在”。也许因为这个词语带给人的联想,人们会把他和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他的哲学虽然围绕着存在展开,但他的思想并不等同于萨特的存在主义。


当试图理解海德格尔时,首先需要理解的就是他所说的“存在”这个概念。他认为西方哲学早已忘记了存在,而所有的研究都只是在探究存在者,或者是探索那个经常被称为“上帝”的这个世界的第一因,也就是最根本,最高的那个存在者。而存在不等同于存在者。


为了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我听了不少人讲述他的思想,其中讲解最为详细的当属廿一行老师的《本真生活》。然而虽然听了很多,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是海德格尔的存在。


与他所描述的存在最为接近的概念应当是佛教中的“空”,或者老子的“道”。佛教中的空,对应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而佛教中的“色”则对应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者”。《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很好地表现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然之所以存在难以描述,那是因为一但我们试图描述它,往往就把它当成了一种存在者。这一点和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非常相似,当我们试图讲述道时,我们的讲述就注定偏离道。这一点在佛教,特别时禅宗中也是如此。当达摩问四位大弟子关于佛法心得时,其它三人都用言语总结了对佛法的认识,唯独慧可一言不发,只是鞠了一躬,而达摩认为只有慧可掌握了精髓。


海德格尔的“存在”虽然和佛教的空与道教的道非常相似,但并不完全等同,因为它毕竟是从西方哲学中发展出的概念。海德格尔的思想和东方哲学的关系比以往西方哲学家与东方哲学的关系更加密切,传统佛教和道家思想都建立感悟之上,而不像西方哲学建立在一整套严密的逻辑思辨之上。现在海德格尔虽然沿袭西方的思维方式,但最后能与东方哲学依靠感悟来探求世界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殊途同归,令人赞叹。


03

何为中国式关系?


最近追了不少大陆的电视连续剧。几个月前看过《山海情》,《赘婿》等质量都不错,但相比之下,《中国式关系》则更有深度。


人们喜欢谈论人性,当我们评价一部小说或者影视节目很有深度时,我们往往会说这部作品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然而世界上真存在一个抽象的所谓的人性吗?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一样,那么究竟从什么样的人身上才可以抽取出所谓的人性。《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也有人认为人的天性就是自私和狠毒。那么这个善,或者这个恶,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人性?


实际上,人们太容易从个案中提取所谓的共性。看到一些黑暗现象就断言世界在走向堕落,看到一些悲惨案例就感慨人性的卑劣。其实我们认识的人不足世界人口的千万分之一,我们真正了解的人就少之更少,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我们真正懂得什么是人性。


如果我们承认对人性理解的有限性,我们同样会知道我们对民族性认识的偏见。《中国式关系》强调“中国式”,然而什么是中国式?这个词到底是一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故事虽然挂在中国这个标签,但其背后终究是一个个性情各异,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这部电视剧讲的是人的故事。首先肯定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认识一个个人,虽然他们都是中国人,展现出一种所谓的“中国式关系”,但从这些表面的关系背后,我们看到许多有趣真实性。我们看到的不是抽象的人性,而是人性的种种表现,故事讲述的也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存在者,然而从这些存在者背后,我们始终可以感受到海德格尔所简述的那个存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镜818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