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跟读 OPTION B(中)
在悲伤中成长想拥抱微笑,在微笑中成长,想继续微笑。经历了痛苦中的学习,作者终于迎来了人生的 happy time.
01
—
Backwards and Forwards
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这个概念被谈论得不多,也许是因为人们常常把它和它那些难搞的“表亲”混淆,比如自怜(self-pity)、自我放纵(self-indulgence)。心理学家克里斯汀·聂夫认为,自我同情就是将给予朋友的那份善意给予自己,自我同情让我们带着关心和理解去处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味自责和羞愧。
责怪自己的行为而非人格,会让我们感到内疚,而不是耻辱。幽默作家厄纳·邦贝克开玩笑说,内疚是“让我们不断为他人付出的礼物”。尽管内疚很难被甩掉,它却能让我们一直努力改进,让我们更有动力去修正过去的错误,在未来做出更好的选择。但是,耻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应——它让我们感到渺小、微不足道,让我们更容易恼怒,更有攻击性,或者变得越来越自卑自怜。
写作是学习自我同情的强有力的工具。写日记能够帮我们处理那些排山倒海、势不可当的情绪,以及太多太多的懊悔。正是写作的冲动把我们引领到正确的方向。
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戈尔说过,“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头看;而要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
凝望着丈夫Dave的长眠之地,一排又一排的墓碑清楚地告诉作者,每个人终将长眠地下,所以,每一天都要数着过。作者不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天,她想重新生活。
02
—
创伤后的成长
创伤后的个人成长会有5中表现形式:1)发现个人的力量,2)学会感恩,3)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4)找到更多的人生意义,5)以及发现新生活的可能性。
海伦·凯勒说:“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门已然敞开;但我们却长久地盯着关闭的门,看不到敞开的另一扇门。”
逝者其实永远都在,就像歌里唱的:“一抹永恒的掌印,在我心上。”因为有他的存在,我被深深地改变了;因为他不在了,我被更深刻地改变着。
作者心底有着最深切的渴望,渴望美好的事因丈夫的逝去而发生。当读者反馈,他们从作者分享的内容中找到了安慰和力量的时候,这不就是对逝者生命的奖励吗?
03
—
重拾快乐
让自己开心是一种对自己的慈悲,就像我们犯错时也应该善待自己一样。我们确实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儿,在能够享受生活的时候享受生活。就算不幸的事摧毁了你的大门,把你囚禁起来,逃出来仍需要付出精力和努力。在经历不幸之后寻找快乐,就像拿回我们被偷走的东西一样。
作家安妮·迪拉德写道:“我们怎么过每一天”决定了“我们怎样过这一生”。我们与其坐等从小事情中获得快乐,不如去做那些能带给我们快乐的小事。我的一个朋友在离婚后列出了一张“开心清单”——听音乐,看望侄子侄女,欣赏画册,吃水果馅饼。
“幸福就是你在无数平凡日子里拥有的小快乐”。2016年,作者的新年计划就基于这个观点而制订——每天晚上写下三件我当天做得好的事情。随着自信心的恢复,这样做似乎越来越没必要了。但这样做能让我们关注到这些瞬间,从而心存感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少用“兴奋”“刺激”来描述快乐,而是越来越多地使用“平静”这样的字眼。可敬的维罗妮卡·高因兹这样总结道:“平静是休息时的快乐,快乐是行走时的平静。”和别人分享好事也能让你接下来的几天心情大好。用香农·塞奇威克·戴维斯的话说就是,人权倡导者的工作需要他们每天面对暴行,所以“快乐成了一种修炼”持愉快的好习惯。
无论你把快乐看成一种修炼、一种挑战、一种奢侈,抑或是必需品,它都是每个人值得拥有的东西。有了快乐,我们可以继续生活,继续爱,继续为他人而存在。即使我们感到非常痛苦,在我们已有和创造的时光中依然可以发现快乐——跳舞、远足、祈祷、开车、跑着调地唱比利·乔尔的歌。所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减轻痛苦,当这些时光累积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不仅能给予我们快乐,还能给予我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