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三年》中闪现的人性光芒

行者之心 心镜818
2024-11-26

《九三年》是维克多.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虽然远不如《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那么出名,然而同样光芒四射。与其他作品相比,这篇小说更像是一篇议论文,它不是通过煽情,而是更多通过理性阐述作者对人性做出的诠释。



01

《九三年》


刚听完《汤姆大叔的小屋》,顺便就选择“越读你听”推出的另一本经典,雨果的《九三年》。比起《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九三年》名气小很多,听书之前,我都不知道故事背景,然而听完之后,感觉这同样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雨果出名的长篇小说不太多,《巴黎圣母院》无疑是一部代表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而《悲惨世界》则是我所听过最感人的一部小说。听完《悲惨世界》之后,我足足痛哭了半个小时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书名说是悲惨世界,然而它却真实地展现出最美好,最富足的人性。所以雨果无愧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美誉。


也许对作品期望太高,《九三年》开始时并没有让我感觉特别吸引人。当然作为雨果的晚年作品,写作技法是无比娴熟的。无论人物塑造,景物描写,故事叙述,悬念铺垫,外加雨果作品中的长篇大论,细节展现都无疑不表现出大师高超的技艺,只是书中似乎没有能紧抓住我心的那一个点。


原因之一在于作者分别叙述不同的主要人物,开始出场的那个富有英雄气概的老贵族自然被读者认定是中心人物,然而这个人居然是个反面角色,在后面还不断遭受失败,令读者丧气,我有一时刻都差点弃书了。


好在我坚持到最后,这部书只有在快结束时才突然节奏加快,进入高潮,一下把作者内心中积攒已久的创作热情全部喷发出来。这是一部小说,但它更像一篇传道书,它和《悲惨世界》相同,都是歌颂人性中最美好的那种近似神性的情感。然而它又和《悲惨世界》不同,它不是让人流泪,而是让人深思。思考最本真的那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是人而不是动物?



02

故事背景


《九三年》讲述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故事,开始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历史小说,书中大篇幅地介绍1793年法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心线索虽然是保皇党和共和党之间的争斗,然而教士团体,贵族阶级,市民阶层,农民部落中的各种不同力量盘根交错,再加上英国,普鲁士等外国势力的介入。那段历史本身就波澜壮阔,值得大书特书。然而雨果的创作超越了那段历史,它的故事虽然使用那段历史作为背景,但它探讨的问题则更加久远,更加深刻,也更有意义。


为了节省篇幅,我尽量简化,不必在意历史真实和人名,我们只需了解这个故事的象征意义。


当时法国正在内战,革命的共和党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然而一个冷血狠毒的老贵族跑到一个省煽动农民起义,这个老贵族很有威望,又有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是个棘手的敌人。


共和党派去对付老贵族的军人领袖碰巧是那个老贵族的侄孙,他的名字叫郭万,也是老贵族的唯一继承人(因为老贵族本身没有子嗣)。


除了这个双方对立的叔祖父和侄孙,因为革命党并不完全信赖那个作为军事领袖的郭万,又派去一个作为监军的教士,这个教士原本是老贵族家的密友,也是郭万的老师。


老贵族是个极其冷酷残暴的人,他一接手刚打了胜仗的农民军,立刻下令把俘虏全部杀死,俘虏中还包括两个女人,而其中一个女人还带着三个从两岁到四岁的孩子。他命令把两个女人也处死,孩子则由部队带上作为人质,而把接待过敌军的村庄全部烧毁。。。


开始老贵族的部队人数上远远占据上风,但他的农民军装备训练不足,而他的侄孙很勇敢,又有军事才能,虽然部队小很多,但他足智多谋,一路胜仗,最后把老贵族的部队基本全部剿灭,老贵族和手下仅剩的十几位死党最后被围困到他的城堡里。


郭万和他的叔祖父不同,他为人宽厚,对敌人比较仁慈,而作为监军的教士则和老贵族一样心狠手辣。他不断抱怨郭万不应该对敌人那么心慈手软,应该把敌人,无论是女人,老人,残疾者,俘虏统统杀掉。敌对双方的口号都是斩尽杀绝,绝不宽恕。


(推翻君主制的法国大革命)


03

故事高潮


故事的高潮是从老贵族被围困城堡开始。十几口人被几千人还有大炮团团包围,虽然城堡坚实牢靠,但被攻破是迟早的事。


整个城堡战役颇为曲折,这里就不牍述,总之最后关头,老贵族居然通过城堡中的一个密道逃脱了。他已经逃到城堡外的森林中,本来可以顺利逃走,然后再纠集队伍,东山再起。可这时城堡中,被他带在身边的开始作为人质的那三个孩子被困在着火的城堡旁阁楼里,共和军虽然攻克了城堡,但没有办法进入那个阁楼,只能眼睁睁看着三个孩子被烧死。


这时三个孩子的母亲,就是开始被老贵族处死的女人也找到这里,这个被处死的女人当时侥幸没有死,她被一个乞丐救活,几个月时间四处寻找她的孩子,终于找到这里,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们马上就要被活活烧死,于是歇斯底里地狂喊大叫。


躲在树林中的老贵族看到这个母亲和三个快被烧死的孩子,他身上碰巧装着通向那个阁楼铁门的钥匙,于是他又从密道返回城堡,自投罗网,但救下了那三个孩子。


老贵族被俘后被关在城堡地牢里,准备第二天送上断头台。然而他的侄孙被老贵族最后的英勇精神还有家族亲情感动了,晚上偷偷跑到地牢,用掉包的办法把叔祖父给放了。第二天他自己作为部队的总司令走上了军事法庭。


做为监军的教士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和郭万感情非常好,他曾经拼着自己的性命两次救过郭万的命。但面对这一结果,他问郭万,依据法令,帮助保皇党人逃走要怎么处置?郭万回答,死刑。教士又问,这是谁颁发的法令,郭万回答,是我颁发的。教士又问,那应该如何处置你,郭万回答,上断头台。


(革命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母亲和孩子的幸福吗?)


04

审判


军事法庭正式在城堡旁的空地上开庭,包括教士在内,一共有三个审判官。另外两个都是郭万的下属。那两个下属的意见相互分歧,一个认为郭万有罪,他放走了老贵族,那个人是共和国的敌人,还是一个卖国贼,因为他计划把英国军队引入法国对抗共和军。把他放走,将来会牺牲很多人。


另一个下属比较血性,他认为郭万的行为不仅无罪,还应该获得勋章,因为他做了一件无比高尚的事,救了一个为帮一个母亲拯救三个孩子而宁愿献上自己生命的老人。那个老人纵然作恶多端,但最后这项善行足以抵消他的一切罪恶。


最后一票掌握在教士手中,他犹豫再三,最后判决,有罪。于是整个部队为他们的司令将被判处死感到悲伤,因为所有的胜利都是在郭万的出色指挥下获得的,没有郭万,他们没有可能获胜。但他们不能对抗监军的权威,死刑决定第二天执行。


当天晚上,教士到牢房中找到郭万,两人做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这一段应该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雨果费尽心思,讲述这么一个复杂曲折不同寻常的故事,大概就是要在这里宣讲他的理念。


共和党崇尚自由,平等和博爱,然而共和党的军队则和保皇党的军队一样四处杀戮,狠毒,无情。我们建立法律,整顿纪律,然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让我们都成为没有思想和感情的机器吗?生命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残酷冰凉的法律,是空洞的理念和口号,还是人内心深处本来拥有的那一份怜爱和同情?


教士虽然过去是郭万的老师,但这天晚上他感觉自己变成了学生,他一夜睡不好,但郭万却轻松地熟睡。


第二天,郭万在他的部队面前,被送上断头台,他在和教士最后一次挥手诀别后,把头放入断头台下面的枕木间的空洞中。在郭万的脑袋滚落的那一刻,听到一声枪响,教士把一颗子弹射入了自己的心脏。


推荐指数:4.5


(走上断头台的郭万,在和教士做最后的告别,他丢掉了脑袋,但解放了灵魂)



推荐阅读:

《神奇数学》

《灵性觉醒-未来的理想世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镜818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