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冥想:欲界禅定的境界(上)
一提到打坐冥想的境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四禅八定,然而那些都不在欲界范围,远远超出大部分禅修者现有的境界,所以严肃的禅修者如果要想取得真正的进展,需要先了解一下欲界禅定的各种境界。
01
—
三界
在介绍禅修境界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佛教的宇宙观,也就是三界和六道这些基本概念。
人们常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另外还有脱离六道轮回。那么这些三界,五行,还有六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五行,大家都比较熟悉,也就是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认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属于物质成分。不在五行中,也就意味着脱离对物质基础的依赖,按照道教思想,就是证悟长生了。
三界,道家指的是天地人三界,而佛教则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当人(或其他生命)生在欲界中,他首先属于物质,同时以追求欲乐为生命动力,特别是性欲。
色界高于欲界,在色界众生已经没有欲乐,但他们依然有物质躯体,以光明为食物和言语。这里的色指物质。
无色界又高于色界,这里的众生已经脱离物质身体的束缚,进入更加自由的精神世界。
(佛教中的三界)
02
—
六道与诸天
六道分三善道和三恶道。其中三善道是:人,阿修罗,和天。三恶道是:地狱,饿鬼,和畜生。
所谓六道轮回指人在上述六种形式之间不断地转世,投胎,生存,永无终止。而脱离六道轮回则是修行成正果,至少是阿罗汉果,证得涅槃,脱离这种无休止的转世。
六道其中的前五道从低到高分别是地狱,恶鬼,畜生,人,和阿修罗。这五道只存在于欲界中,而天道则三界中都有,其中欲界有六层天,色界有十八层天,无色界有四层天,合计共二十八层天。
欲界的六层天可以粗分成两类,分别是地居天(包括两层天,处于须弥山上),和空居天(包括四层天,位于须弥山顶上的虚空之中)。
色界十八天则分成四大类,分别是初禅天(包括三层),二禅天(三层),三禅天(三层),和四禅天(九层)。也有经典有色界天15层,16层,甚至22层的划分。
无色界只有四层天,分别对应于四禅以上的四种禅修境界,这四天从低到高分别是: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
(佛教中的二十八重天)
03
—
六道与心境
通常流俗认为六道轮回是指人的转世投生,比如一个人这一世多多行善,死后转世生为天人,于是生活在某一层天之中,其中天的层数越高,这个人的转世后的寿命越长,享乐越多等等。如果一个人这一世作恶太多,死后会重生为恶魔,生活在地狱之中。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所谓六道实际对应一个人当下的心境,而六道轮回则可以表现为一个人心境的转变。
这里讲一个小故事,日本古代一名将军去见一个禅师,询问禅师如何可以上天堂,避免下地狱。这个禅师立刻骂了将军一句,脾气火爆的将军一怒之下,拔出佩刀就要砍那位禅师,禅师伸手喝道:地狱之门在此打开。将军一听猛然醒悟,于是丢掉佩刀,给禅师鞠躬赔礼,禅师说到,天堂之门在此打开。
地狱和魔鬼代表有害人之心的各种负面情绪,包括仇恨,嫉妒,憎恶,愤怒等等。当人处于这样的心境时,他那一刻就相当于生活在地狱中身心遭受煎熬的魔鬼。
饿鬼代表可怜,无助,绝望的心境。我们看看非洲那些在饥荒面前濒临死亡的儿童,就可以理解恶鬼道其实就在人间。
畜生代表愚痴或者极度的贪欲,一个人执迷于各种谬见和妄想,无度地追求各种欲望就相当于生活在畜生道中的牲口。
人则代表我们寻常见到的常人,他具有理性思维能力,身上拥有所有六道的潜质。
阿修罗则相当于人类中的战斗英雄,他们充满杀气,但不是出于个人的怨恨,比如为了所谓国家名族的利益,或者为了追求某种高尚的理想,这些人极端情况下甚至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杀人,这种心境就属于阿修罗道。
而天道则属于幸福,祥和,善意和智慧的心境。当然如同地狱有十八层,分别对应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和心境,天道也有许多层,其中处于欲界的有六层。
(一念善,进天堂,一念恶,下地狱)
04
—
禅修与心境
当我们认识到六道轮回实际是心境的转换,为了避免陷入恶道之中,我们要保持正面,良善,温和的心境。然而一个人心境的变化并不只是由个人意愿所控制。
比如我们劝一个怒火中烧的人说,“不要生气啦,生气又有什么用呢?”这句劝说的话可以止息一个人的怒火吗?劝说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有道理在愤怒的人面前通常不管用。
再比如我们对那些贪婪无度的商人说,用不着赚那么多钱,一个人,有吃有穿就应该知足。即便那些商人能接受我们的话,他们也未必会改变贪婪的习气。
再有《圣经》教导人们,当爱你的仇敌,为逼迫你的人祷告。然而即便是信奉基督教的虔诚教徒,他们也会咒骂他人,仇视一些人,不能做到真正爱人如己。
所以要想保持美好良善的心境,只有良好的愿望并不够,因为我们人内在的习气会让我们在困境面前丧失内心的平衡,从而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诸多不善甚至邪恶的念头。
如何消除那些习气,一方面当然是学习,亲近善知识,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打坐冥想来消除心中不善的习气,提升灵命,从而能在任何境遇中都保持平和,中正,良善。
(禅修可以增长智慧,改变心境)
05
—
粗心住与细心住
佛教经典《阿含经》多次描述禅修的不同境界,但它的起点很高,一开始就是色界的四禅。而现代人因为心中念头比较多,很多人即使修行一二十年,都未必能达到色界初禅的境界,所以对严肃修行者来说,先了解欲界禅定的境界,一步步踏踏实实地修行,这样才可能早日进入四禅八定的境界。
根据达照法师的《永嘉禅讲座》,欲界禅定分为以下四个境界,分别是粗心住,细心住,欲界禅定,未到地定。而欲界禅定中又可能包括两种特殊的境界:明境和暗境,下面分别介绍。
粗心住是最基础的禅修境界,一般人认真修禅,也许几天时间就可以体验。当人刚开始修行禅定时,会发现大脑中各种念头层出不穷,无法控制。为了控制念头的一个方法就是专注一个特定的对象,比如身体的某一部位,或者一种外境,比如说呼吸,一个咒语,或一个声音等等。这种能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对象的能力就叫粗心住。粗心住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大约一分钟到五分钟之间。
如果一个人可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对象上,比如数呼吸,坚持至少一分钟注意力不散漫,不被其他念头打扰,那就进入了粗心住境界,修行内观的基础就是首先能进入粗心住。
细心住和粗心住相仿,都是持续保持注意力在某一特定对象上。不过细心住能持续的时间要长很多,至少要五分钟以上,同时因为训练已经熟练,不需要使用太强的意志力就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粗心住与细心住是禅定最低的两个境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