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冥想:欲界禅定的境界(下)
前面介绍了禅修的两个最基础的境界:粗心住和细心住,下面我们再看看欲界禅定中的其他境界。
01
—
“止”,“观”和“定”
粗心住与细心住这两个境界都只是“住”,还没有到“定”,通常缺少“观”。禅定需要“止”和“观”两方面训练。达照法师用一个例子比喻“止”和“观”的不同作用。
假设我们处在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如果我们要看清房子中间的东西,我们需要点起一支蜡烛。“止”就是让蜡烛保持稳定不动,“观”就是让蜡烛发出火光来。如果没有“止”,蜡烛晃动不定,我们无法看清屋子内部,同样,如果没有“观”的光芒,我们同样看不清。
“止”和“观”都修行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入欲界禅定,欲界禅定要比细心住保持更长久的专注,同时这个专注不需要特意维持,自然就不生杂念,进入禅定状态,打坐时间应该可以达到两小时甚至更长。
功夫到了,虽然可能自然进入禅定,但如果掌握正确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时间。根据达照禅师介绍,当人的心已经能够长时间不散乱地安住一处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进入禅定。
进入禅定的方法是保持三个觉知,第一个是对周遭环境的觉知,第二个是对身体各部分感觉和感受(包括呼吸状态)的觉知,第三个是对心中念头,情绪的觉知。因为心在这个时候已经处于非常安静的状态,所以保持这些觉知并不需要费很大的心力,而是自然觉知。当人能够稳定保持这种觉知状态,很快就进入禅定。
另外达照禅师还强调,当人从禅定状态退出了时,也要记得如同关门一样关闭上述的那些觉知,这种入,住,出的刻意行为可以加强人们对禅定状态的敏感程度,并有助于把禅定状态带入日常生活中去。
(达照法师关于永嘉禅的讲座非常详细具体,笔者是从他的讲座中了解到欲界禅定的不同境界)
02
—
明境和暗境
明境和暗境是欲界禅定所附加的两个特别境界。当一个人进入欲界禅定时,有时会突然见到远处几公里外发生的一些事件,有人以为是开了天眼,实际这个境界距离开天眼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不过是欲界禅定的明镜。
当人进入明镜状态,看到远处发生的事情,他可以去核实,如果核实后发现坐禅时所看到的事件是真实的,那就确实进入明境状态。
不过进入明境状态有个忌讳,就是不可以把这个状态告诉外人,如果告诉了外人,这种状态就会消失,从此再也进入不了明境。不过即使如此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对于严肃禅修者,总是需要尽快突破欲界禅定,进入色界禅定。
暗境则是欲界禅定中的另一境界。进入暗境后,一个人坐禅时虽然意识清晰,但失去对时间的判断,往往感觉只坐了几分钟,实际时间已经过去几小时,甚至几天。
虚云老和尚年轻时有这样一个经历。他和另外一个和尚一同住山修行。两人分住两间茅草房,中间有一口井。两人平时不见面,也不会说话,各人休息时从井里打水,给自己做饭吃。井口有一个水瓢,每人打完水后,会把水瓢把朝向对方茅屋,这样二人虽然不见面,但看到水瓢把的方向变了,就知道对方已经打水了。
然而那个同伴突然发现有十多天水瓢把始终方向没有变,他心中起疑,难道虚云偷偷下山去了,还是出来什么事,于是他到虚云和尚的茅屋检查,发现虚云和尚正在打坐,叫醒后,虚云说他刚烧了红薯,想先坐几分钟,等红薯凉了再吃,而这一坐就是十多天,但他感觉才几分钟。两人一看锅里的红薯,已经长毛了。虚云和尚当时处于的状态就是暗境。发现这种状况后要尽快脱离,增强观照,不然虽然长时间坐禅,不会有什么进步。
(进入暗境状态,坐禅者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
03
—
未到地定
未到地定是不同禅定境界之间的过渡状态。除了从欲界禅定进入色界禅定之间有未到地定之外,从初禅到二禅,二禅到三禅等之间同样存在未到地定。
达照禅师介绍,这种过渡禅定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就能突破,进入色界的初禅,而也有些人很长时间陷入这种过渡状态。
进入未到地定时,人感觉全部身体消失,只有意识存在,周围似乎进入一片茫茫的浓雾之中。为了突破未到地定,人需要加强觉知,努力观察身体,慢慢的身体又可以显现,这时就进入色界初禅。
(未到地定是连接不同禅定境界的中间状态)
04
—
欲界禅定与欲界天
欲界共有六层天,其中头两层属于地居天,分别是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其中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山腰上,而忉利天则在须弥山的山顶。
我个人认为,当一个人能进入粗心住状态,应该相当于进入四天王天。关于四天王,《西游记》和《封神榜》中都有介绍,不过那些多是文学创作,其中或许包含一些暗喻,但已经不容易了解。
四天王天虽然层次很低,但进入后也可以感受到身心专注所带来的愉悦。另外进入欲界天后,虽然人的性欲依然存在,但会逐渐减弱。进入四天王天,虽然还有交媾行为,但可以保持不射精。
欲界第二层天是忉利天,传说中在须弥山的山顶,其中包括33座王城,所以也称为三十三天。当人禅修进入细心住状态,就相当进入忉利天。忉利天因为处于须弥山山顶,所以攀登颇为不容易。进入忉利天和四天王天相同,人们虽然还有交合,但不会射精。
进入头两层天都需要登山,所以很费脚力,个人认为这和打坐初期的熬腿相对应,只有把腿彻底熬好,做到至少连续打坐两个小时不感觉腿脚痛,大概才能从忉利天毕业。
随着打坐功夫进一步加强,当能进入欲界禅定时,大概就来到属于空居天的四重天,它们分别是: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四层天真正脱离了大地,它们位于须弥山顶上面的虚空之中。因为已经脱离了大地,估计熬腿的痛苦应该已经彻底结束。
空居天虽然依然在欲界中,但人的欲望已经大大减低,性生活可以简化成拥抱,拉手,最后甚至只要四目相视就可以满足。
(欲界禅定无法逃避的一个难关就是熬腿)
05
—
佛教的天是真的吗?
前面介绍禅定和天的关系。佛教的天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只是一种比喻和寓言?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或有不同的理解,有点像《圣经》中的伊甸园,到底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地方,那里真的生活过亚当夏娃,或者只是一个寓言?对于这个问题我无法在此回答,亲爱的读者可以自己选择答案。
至于佛教的28层天,也是如此。你可以选择相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空间,也可以选择认为那些不过是一种比喻,对应人心境的不同状态。不过无论如何,只有自己亲自经历,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我虽然练习内观十多年,但因为一直不够精进,所以目前只达到粗心住和细心住这两个最低的境界,对应于最低的两层天,然而打坐的亲身体会帮我印证了关于这两层天的某修属性,比如让人快乐,让人降低了性欲,同时也切实感受熬腿的痛苦,所以认为作为暗喻的天是有道理的。
当然,因为笔者根基尚浅,同时个人经验通常有局限性,所以在此文介绍的仅作参考,如果读者发现错误,欢迎指正。另外无论是实修还是研习佛法,本文都不能作为真正的指导,大家还是需要参阅经典或和得道的师父学习。
(佛教中讲述的诸天到底是真实的还只是寓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