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藏行--辩经与杠精

818旅程 心镜818
2024-11-26


前几天行者与林二位老师的辩论好棒。展示了两位的思辨能力与谦谦君子之风。对事不对人。初看我似乎还觉得行者以偏概全,抽出来一词去杠;但待他分解自己的理解后却又有些道理。似乎辩到最后,双方都对对方更理解了解与敬佩了!仿佛看到了两人向对方真诚竖起大拇指!



01

拉萨论争


公元792年,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和寂护等高僧,莲花生不用多言,许多人熟悉。寂护名气稍小,二人建了著名的桑耶寺,入藏宏法。当时西藏也如同现在,有不少汉籍僧人,领头和尚叫大乘。


两个派系或许是以真理越辩越明的原则,摆开了一场擂台赛,不打只说,要一决高下。汉僧表面败。主要原因其实并没有真的是孰优孰劣,毕竟,汉僧习炼禅宗,禅宗似乎都是不留文字少讲话的多,讲究的是顿悟,无言的传递。这种注重灵性方法,敌不过擅长擅长讲道理的印度佛教。这次擂台式论战,被 称作“拉萨论争”。


后来辩经发展为藏传佛教的考试制度了。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学习、考核、晋升学位的方法。通过辩经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大昭寺传统的传召大法会,取得学位成为高僧,且不是辩经高手也无法进入高级职务备选池。


导游说,色拉寺的辩经最负盛名。相当于我们的清北。普通人看到辩经会。会感觉那就是大型吵架现场。辩经主要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形式。


对辩就是两名辩者,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然后两方交换,直至一方无法问出问题。


导游讲的指的是多见的立宗辩。象论文答辩提问环节。辩者没有明确的人数限制,立宗人先说自己的观点,众人辩驳,只可正面回答不可反问对方;问难者叫做试问真意者,不断提出问题,可一人提问,也可多人提问,同样不可以反问。这过程中问难者可高声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还可用手抚拍对方以造成咄咄逼人的压迫感。


(网图)

02

杠精


网络上有很多不愿意讲话的明理人,也有很多愿意不假思索反对的杠精。你跟T讲道理,T跟你讲技术;你跟T讲技术,T跟你扯政治。你跟T讲政治,T又跟你扯经历。总之T就是不同意你说的,你说好的人,T说那人太分裂;总之就是世界唯杠独尊。动不动上人身攻击。T口中的朋友等人都成为T过度消费的挡剑牌,意指自己永远站在道德最高点,选择至高点,才能最高点,智商最高点。


而在辩经中,杠精没有市场。杠精通常都心理素质很不好,最常用方法是兜圈子以顾左右而言他,根本无视主题甚至转移主题,问急了就攻击人身法拼个鱼死网破。



而辩经中,提问者提问时有很多种象征性的动作:高举手臂向下挥落,象征着用文殊菩萨之剑砍掉无知;将手掌压下,也就压掉了自己心中的贪嗔痴;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而双手相击则有三层含义,一是喻示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和合的产物;二是用掌声代表无常,说明一切都稍纵即逝;三是清脆的掌声唤醒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走恶念。


答者被问倒的时刻,周围观看者有权利大嘘倒台,辩者要自觉摘下黄帽,直至下次倒问方的时候才能重新佩戴其冠。这得多么大的容量与心理素质吧。胜败不过辩家常事嘛。


答者也只能回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种可能之一,零转移话题机率,因此胜负结果也是会非常明显的。


难怪乎一年一度的广愿法会上,应考僧人必须一个人与多位长老同时辩论,方可考取最高的“格西拉然巴”学位,相当于我们的博士学位。


记得小时候看到过国际大专辩论赛,那时候风行一时。可惜后来就没有再见了。但无论如何,看高手辩论是种享受!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您是答辩之人。如果人家问我们,“白马是不是白色?”你当如何回答?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镜818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