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荀子思想概览

邓小早 心镜818
2024-11-26

邓兄是我在一个关于海德格尔哲学讨论群(本真生活)中结识的群友,他才思敏捷,知识丰富,言语风趣,为人豪迈。对各哲学学派,包括中国古代哲学以及儒释道都有相当造诣,下面分享一篇他近期关于荀子的文章。



01

荀子其人


荀子,战国末期人。生逢轴心时代的后期,让荀子有幸全面领略在他之前的各家各派较为成熟的思想学说,他把道、名、墨,尚势、尚权等思想,以及儒家的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和孟子、子思全都批评了一遍,可以说,言辞简而下刀准。但是荀子唯独没有批评孔子,不但没有批评,而且将孔子尊为真正懂道的圣人至人。荀子的思想,是战国末期诸子百家思想的一个总结。


性恶论是荀子的一大理论创建。尧以降,都是宣说仁心仁德、义先利后。唯有荀子率先说出了人性本恶。当然,荀子的性恶论也不是绝对崭新的理论创建,因为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秘密心法有这样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荀子的性恶论应当是从人心惟危这个地方生发而来。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荀子第一个对这一秘密心法作出了详细具体的理论展开。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02

关于荀子的《解蔽》


荀子的另一个光彩夺目的理论创建是解蔽,愚以为这是他以儒家思想为体,不沿袭正面阐发圣人之道的传统,而别开生面从反面阐发圣人之道是如何被遮蔽的。在荀子看来,圣人之道之所以被遮蔽,是因为除孔子之外的其他诸家夫一害此一而导致的。


在充分体现荀子思想精髓的《解蔽》一文中,他如是说,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此语如旷古绝今的巨响,令人振聋发聩,它不但指出了执矛盾的一方不仅会遮蔽道,而且指出了矛盾双方和相异之物互相遮蔽而使人迷于道。


为阐明道的遮蔽,荀子采用经史相参的方法,一边列举前朝的乱臣贼子、暴君昏王的违道史事,一边指出这些史事如何与圣贤的教导和《诗经》隐含的光辉思想相违背。其经史相参的方法荫庇后学甚深。在荀子所处的时代,百家之嘴各说各话,诸子之论各表其见,积极地说,学术空前繁荣,消极地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思想领域的混乱,必然会引发价值观的冲突、社会矛盾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荀子因此要求人们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不执一端,不夫一害此一,不二道。权衡事物的标准在于道。


荀子的认识论属于可知论。他把人分为知道者和不知道者,知道者与知道者情投意合,以道评判非道,天下治;不知道者与不知道者沆瀣一气,以非道论道,天下乱。人是如何知道的呢?荀子在《解蔽》中指出,心能知道。心何以知?他说:虚壹而静。虚,即虚心。他接着如是说,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亦即心有记忆功能,然而不能因为有记忆的知识就说心不能虚心。他又说,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壹。就是说心从来没有不兼顾的,这就是专心。他同时指出,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心随时在活动,但却有所谓的静。


荀子进一步申说,是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人有记忆,可以储存知识,但是有一个虚心,不能因为心里已有的知识妨害接受新的知识。说白了,就是事先不要抱着成见去解读新知识,去解读别人说的话,而是虚其心,让新知识,让别人说的话先进到自己的心里来,不能一见到新的事物或一听到别人说话就马上做判断、下结论。


荀子继续说,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他的意思是,人的心生来就能区别不同的事物;区别不同的事物,也就是同时了解它们;同时了解它们,也就是彼此兼顾;但是有一个所谓的专心,不让那一种事物来妨害对这一种事物的认识。

(《解蔽》是荀子著作三十二篇中的第二十一篇)


03

总结与评价


张岱年大师认为儒是正,墨是对儒的反。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诚然,墨批评儒不事农事,爱分亲疏远近,人分三六九等,厚葬而不节俭,好仁义之理而不注重实践。但是这样的反,我认为反的程度和反的全面性都是比不上荀子之反的。荀子之反,反的是对大道圣道的遮蔽,这是一个更高、更宏阔、更为根本的视野。


大道的遮蔽,源于天人相分。这与传统的天人合一也是相反的。天人相分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出来了,人的独立精神初现端倪。大天制天用天勘天,乃至后人发展出来的人定胜天统统展示了人自身的伟力,这是天人相分的积极一面。


消极的一面就是,脱离天有好生之德的善以后,人变得充满欲望,人心变得险恶,亦即人心惟危。因而必须化性起伪。也就是为了转化人性之恶,人为制定礼法、制度来化人育人,使其达到善。


荀子高度肯定了孔子的道和礼,并将礼法、制度抬高到了最高地位,以二者来平息因养(物质的满足)和制(官员、老幼、尊卑的等级)超越了标准所引发的人际争夺和国际战争等动乱。此处发出了以法治国的先声,被荀子门生韩非、李斯所发展。


虽然荀子的思想遭到了从唐代韩愈开始直到宋明诸家之道统的排挤,但是荀子的思想是富有独创性的,是有说服力的,是值得当代人深入探究的,其博大精深、体撰契神的思想体系蔚然大观,煌煌巨著不负于圣贤之名。他的许多无上见解,对后来的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以及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哉圣矣,荀子不朽。

(荀子虽然著作等身,但因人性本恶的观点颇为尖锐,所以未能列入儒家四圣之中)



推荐阅读:

《神奇数学》

《灵性觉醒-未来的理想世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镜818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