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焦点 | “吴亦凡救援群”越界!专项整治“饭圈乱象”!国家出手了:中央网信办已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
大快人心,警钟长鸣!
央视网信办发布讯息,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已经处理了违规账号4000余个!同时督促各大平台,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等方式,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的管理。
“吴亦凡事件”背后折射出“饭圈”乱象
饭圈文化由来已久,时至今日已变质为饭圈乱象。直到这次吴亦凡涉嫌强奸被刑拘,其粉丝疯狂的举动被全网曝光和批判。
7月31日晚,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发布消息称:针对网络举报的“吴某凡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性关系”等有关情况,经警方调查,吴某凡(男,30岁,加拿大籍)因涉嫌强奸罪,目前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
据了解,通报中吴某凡即是艺人吴亦凡。
8月1日晚,吴亦凡个人微博@Mr_凡先生及其工作室微博@Mr_吴亦凡工作室页面显示:该账号因被投诉违反法律法规和《微博社区公约》的相关规定,现已无法查看。
此外,吴亦凡的抖音账号也已无法搜索到,其在网易云音乐平台上的相关音乐作品已无法播放,QQ音乐平台则显示没有这位歌手。
从品牌代言解约,到涉嫌犯罪被刑拘,这次可说从“顶流”坠入了深渊。
然而,作为典型的流量明星,吴亦凡被刑拘后,在一片震惊和谴责声中,竟然出现了一些极端荒唐的言论。据报道,一些艺人“粉丝”是非不分,说什么“没事,我们可以筹钱”“美国厉害的嘻哈歌手都进过监狱,哥哥进监狱只是修炼说唱技巧”;更有甚者,缺乏法治意识,公然“商讨”组团“探监”“救人”……种种谬论,折射出“饭圈”的诸多乱象。
8月1日晚上9:37,微博账号@微博管理发帖称:自平安北京朝阳 官博通报吴亦凡涉案信息以来,引发全网高度关注,微博站方对此非常重视,以维护好站内社区生态秩序为落点,立即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排查治理,截至8月1日晚,关闭错误导向超话108个,解散违规群组789个,禁言和永久关闭账号共990个。
中央网信办: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已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
8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公布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新华社以题《针对不良粉丝文化乱象,国家出手了!》作了报道。新华社称:中央网信办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此外,中央网信办督促网站平台通过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等方式,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
“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仍在进行中
今年5月份发生了热门综艺《青春有你3》“倒奶”风波,引发全网讨伐,才开始意识到饭圈对中国未成年人的危害对中国网络的侵蚀。
6月15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将针对网上“饭圈”突出问题,重点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重点环节,全面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各类有害信息,重点打击以下5类“饭圈”乱象行为:
一是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等行为;
二是“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等行为;
三是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四是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五是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行为。
期间,将关闭解散一批诱导集资、造谣攻击、侵犯隐私等影响恶劣的账号、群组,从严处置“饭圈”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网络水军等违法违规账号,从重处置纵容乱象、屡教不改的网站平台。
另外,针对本次吴亦凡事件中的网络水军账号,8月1日晚间,新浪微博和腾讯公司分别发出公告,称已对该类账号进行了相应处置。
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微博管理员公告称,自@平安北京朝阳通报吴亦凡涉案信息以来,引发全网高度关注。微博站方对此非常重视,以维护好站内社区生态秩序为落点,立即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排查治理。截至8月1日晚,处置情况如下:
关闭错误导向超话108个,解散违规群组789个,坚决遏制非理性行为,坚决处理极端言论。
对于借机寻衅滋事、攻击政府机构、恶意营销蹭热点、恶意洗地等违规账号予以严肃处理。已禁言和永久关闭账号共990个。
腾讯公司发布《关于落实“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的公告》称,近日通过用户举报和安全巡查发现,在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依法刑事拘留一事中,存在部分网络水军在平台造谣攻击、诱导集资、制造话题等有害行为。对此,平台对于发布传播相关不良信息的帐号进行了严肃处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强化网络综艺节目管理通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网络综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该通知重点围绕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内涵、题材类型、评审投票、嘉宾人员、话题评论等关键环节提出管理要求。
通知强调要强化价值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重点加强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管理,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坚决抵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进一步压实网络综艺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主体责任,加强对粉丝群体正向引导,强化平台“水军”“黑粉”治理。
快手、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发布公告整治饭圈乱象
近日,快手、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纷纷发布整治饭圈乱象公告,重点打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极端言论等行为。
“快手黑板报”公众号7月31日称,快手自6月15日起对饭圈乱象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清理有害信息和内容,抵制饭圈不良风气,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行为,切实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共处置违规视频290条,违规帐号110个。
抖音也表示,2021年6月至今,抖音针对粉丝互撕谩骂、未成年应援打榜等行为,回查清理违规视频7864条;评论场景中,抖音清理互撕谩骂、挑动对立、刷量控评相关评论内容241.9万条,其中处理诱导打榜评论80.5万条、互撕谩骂评论57.2万条、刷量控评评论55.5万条。
人民锐见:反思“吴亦凡事件”,不良粉丝文化该凉凉了
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近期,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伴随着“吴亦凡事件”引发饭圈文化集体反思,这一信息被认为是对人们呼吁治理饭圈乱象的回应,是更严治理还在后面的信号。
日前,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北京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但是,在一些所谓“粉丝”群和网络话题下,竟然有人“商讨”组团“探监”“救人”?!法律是严肃的行为规范,意图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不可玩笑视之。此次“顶流”的失速坠落,不仅给全体明星艺人敲响了警钟,也反映出不良粉丝文化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紧要时刻。
如果说过去粉丝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在追星活动上,更多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现在追星已经完成了体系化、团队化甚至职业化的转变,“饭圈”也就随之形成。追星本无可非议,有自己喜欢的圈子也很正常,但越过了底线就成了问题。从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到通过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再到组织粉丝跟机跟车围堵明星,妨碍机场、酒店等正常服务和秩序,频频越界的“饭圈”乱象引起了社会的强烈批评。前不久的“为偶像打投倒牛奶”事件招致各方严厉谴责,正是民意的集中反映。
尤其是近两年,“饭圈”乱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人肉搜索、造谣攻击、网络暴力等行为频频出现。或是抱团排外、互相拉踩,或是发现有损自家偶像的言论动辄人身攻击,或是制造话题、挑动对立,干扰舆论,凡此种种,无不对清朗网络生态造成恶劣影响。畸形的“饭圈”和不良的粉丝文化,对年轻人尤其是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未成年人伤害巨大,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形成巨大威胁,必须予以纠偏和规范。
“饭圈”乱象表现形式多样,给治理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究其根源,背后既有盘根错节的资本和利益链条作祟,也受到了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的影响。一些互联网平台为了所谓“人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粉头”等“操盘手”为了攫取利益不惜推波助澜,共同助长了饭圈的不良风气。根治畸形“饭圈”文化,需要标本兼治,既切除病灶也铲除病根。加强监管,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让肆意越线者付出代价,让非法逐利者受到惩罚,才能形成维护清风正气的雷霆之力。
当前,“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正在开展,成效逐步显现。从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到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优化产品功能、逐步压缩粉丝群体非理性追星空间,再到加强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管理、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精准程度不断提高。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解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整治和规范“饭圈”发展,还需形成的长效机制,还需凝聚多方合力,久久为功。
粉丝文化,理应健康向上。激发粉丝群体的正向价值,需要粉丝自律、文明追星、理智应援,也离不开明星更好地发挥表率和引导作用。治理乱象与建设良性的“饭圈”文化齐头并进,才能避免“饭圈”陷入怪圈,共同营造文明有序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
央视评论: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贵在“长效”
集资给明星送金条、奢侈品等应援礼物,收买营销号为明星打榜带流量,掀起网络骂战诋毁、诽谤其他明星或其粉丝,花钱请人在机场代拍,侵犯他人隐私、扰乱公共秩序……粉丝文化乱象早已引发社会反感,其背后一方面是数量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另一方面则是一条利用粉丝牟利的黑灰产业链,不仅违社会公序良俗,有些行为甚至已经涉嫌违法。
在乱象中起到重要组织动员作用的粉丝后援会,通过网络组织人员、筹集资金,号召粉丝买明星代言的产品,实际已属社会组织,但对其的约束、管理却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可以想象,那些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期的孩子们,如果长期浸泡在这种病态的“饭圈”里,在与明星深度捆绑的模式下被工具化,伤害将是不可逆转的。
净化粉丝文化生态环境时不我待,此次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环节,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
不得不说,国家出手的这一系列操作干脆利索,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但这并非全部,下一步还将通过加强网上涉明星信息规范、强化账号管理、完善网络黑产打击机制、进一步压实网络综艺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主体责任等方式,为长效整治和规范粉丝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长效”二字,令人心安。除了立规矩、定制度、填充法律空白,还需要提高对娱乐圈艺人个人品质的观察与监管,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什么是真正的偶像、如何才是表达爱的正确姿势,这些都是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去除粉丝文化的雾霾,让“追星”清净明朗起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半月谈评论:粉丝文化缘何乱象不断?警惕资本操弄“偶像经济”之手
一段时间以来,云集了众多青少年的“饭圈”乱象不断, 成为一大治理难题,原因何在?问题根源在于偶像经济的失管失控,饭圈文化的源头遭到资本污染且缺乏监督治理。多次治理仍泥沙俱下的背后,是顽固的流量经济逻辑在作祟。
不久前,《青春有你3》曝出粉丝疯狂倒奶打投应援事件。专家指出,粉丝的这种疯狂行为虽因偶像而起,其背后却是选秀节目中的资本运作,粉丝花钱带来的利益一部分流向平台,一部分流向广告商。
近年来,资本操弄的选秀节目借助电视台、互联网的威力,在大量吸引眼球的同时打造“流量明星”,并联手品牌赞助商实现注意力资源变现。这种套路的“成功之道”在于,既火了“偶像”,让大量粉丝群体体验了“养成系追星”的快乐;又火了品牌,让品牌赞助商在饭圈打投推高的数据中获得真金白银的收入,可谓一石二鸟。
自“倒奶投票”事件之后,偶像经济过度依赖饭圈青少年、通过畸形饭圈互撕等手段收割大众注意力资源红利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暴露,选秀节目被管控。但是,资本操弄的偶像经济裹挟饭圈青少年、肆意收割注意力经济红利,甚至不断越出道德法律红线的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任何产业的发展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都不能无视社会效益,偶像经济也不例外。饭圈粉丝是以青少年为主体,饭圈“乱象”表面上看是大量青少年追星行为造成的,但究其根源,是资本逐利偶像经济的脱缰失控。如果不对这一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监督治理,仅就饭圈乱象进行管控,难以产生长期效果。
另外,单纯针对饭圈青少年行为开展治理,容易引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又来对粉丝行为指手划脚”“喜欢一个明星有错吗?一有情况就拿饭圈说事,粉丝做公益的事儿怎么不见你们提。”当前,每当刷到主流媒体对饭圈乱象的评点、指责,不少饭圈青少年流露的常常是这样的委屈。不少饭圈青少年觉得对偶像“喜欢”是个人行为,掏的是自己的腰包,别人管不着。
但恰恰是,饭圈青少年看似个人行动的背后,实际上是受人引导而实施的“从众”行为,有资本之手在上下操弄。我们不能坐视青少年被偶像经济深度绑架,价值观被少数“大粉”和劣质偶像带歪,更不能坐视偶像经济长期野蛮生长,通过“互撕互黑”搏眼球赚流量,操弄网络舆论、收割注意力经济红利。
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央网信办在今年开展饭圈乱象治理专项行动时已提出重点打击五类饭圈乱象行为,其中对极尽“诱导”“鼓动”之能事的恶意营销账号、职业黑粉等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对其加大治理力度、精准打击已经成为行动目标。我们有理由期待,当偶像经济乱象背后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粉丝群体摆脱偶像经济的深度绑架,饭圈文化才能向上、向善,成为欣欣向荣的文化风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人民日报、网信中国、半月谈
|中经报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智库焦点 | 学区房这次彻底要凉?深圳拟推重磅新政暴击学区房!比北京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