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eartly Theory丨#14 我是谁?

Heartly Lab Heartly Lab 哈梨冥想 2022-04-28


关于#HeartlyTheory

Heartly Theory 是由 Heartly Lab 原创的正念冥想理论系列。该系列的理论结合了东方传统文化与智慧经典,和西方心理学、神经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等现代自然学科。


撰文:George

编辑:Layla

设计与排版:Andrew、Huayu、Joyce


‘ 我是谁?’ 
这是一个人类亘古至今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哲学问题。


本文将从佛学的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与你分享如何看待“我是谁”:


1、被标签定义的身份认同

2、我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3、放弃定义“我是谁”


 被标签定义的身份认同 


我是谁?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回答过,但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一般都是如何回答的?通常答案会有两个方向。


你可能会说:我真的很棒,因为我是这名漂亮女孩的男友,是这位富有医生的太太,是这所名校的毕业生,是这家企业的老板,我成就了这些,我创办了那些,我是高富帅…… 总之,我是个大人物,是个重要且获得大家认可的人物,我喜欢我所拥有的一切。


因为你真的太棒了,所以当你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会迫不及待地递上名片,展示自己美好家庭的照片,或者有意无意地亮出你的爱马仕包和劳力士表。这些,是为了确保其他人能给你足够的重视,看到你有多棒。


又或者你的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我不够好,因为我是只单身狗,是个没上过名校的屌丝,连幼儿园的名校都上不了的学渣,是个收入不稳定的外卖员,是个矮穷矬和loser…… 总之,我是个小人物,没有人会认真看待我,我讨厌自己的一切,我不想被看到。


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我们都倾向于用这些标签来定义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让标签界定了自己。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标签只是你的一部分组成,它们只是标签而已。你可以选择贴上它们,也可以选择取下它们,但它们不能定义你。


不要让标签定义了自己


无论以上回答是正面或负面,都是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说服自己、证明自己存在的结果。我们都愿相信,我是作为独特的人而存在。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定义和重新定义自己,但却从未扪心自问过一个基本的问题:如果丢掉了所有的标签和观念,我是谁?


如果我是我拥有的东西,若终将失去它,那我还算是真正拥有它吗?


如果我是我的成就,但每一件物的成功或失败都是由于多种因緣合和而造成的,而我只是因緣之一,那每一场成败都是我造成的吗?所有功劳能归于我吗?或是我需要负起全责吗?


如果我坚持以固有的方式来定义“我是谁”,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痛苦而非幸福的话,我还要这么做吗?


 “我”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人生没有任何事物能单独存在。我们因因缘和合而生,与他人和所处的环境之间彼此连结、互相连动。我们得到的所有,背后都有各种因素,如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导、同侪的支持、社会创造的机会、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以及许多其他原因综合而成。这些组成中没有一项能单方面定义“我”,并且,少了任何一项"我"也不能成功。然而,“我”喜欢独占所有的功劳,并相信这一切的成就都只是因为"我"。


By Jeremy Thomas


也有的人是另一个极端,倾向于将自己视为失败者,把自己的失败看作不可避免、不可制止的结果,因此而无法做出任何积极的改变。有时我们会对自己说:“我什么都做不好”、 “我无法控制事情的发生”或“这都是别人的错”。然而,每个结果都是各种因缘聚合的产物。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控制结果,因我们确实是其中的一个"因",可以在这“因”上好好努力而不执着于结果。


在回答“我是谁”时,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个大人物,或是个无名之辈。但也许更好的答案是,我们介于这两者之间。“我”是众多因缘和合而生的,由于这些因缘的本质多变,“我”的本质也不可能是永恒的。那么,我是谁?我该怎么办?


 放弃定义“我是谁” 


由于“我”不追求成为有各式闪亮标签的人,所以当在拼尽全力但又无能为力时,“我”可以选择放下。


因为“我”有无限可能,每一天也可以比昨天活得更好的生活,而我只需珍惜生命中每一个机会,认真去生活、去爱和去欢笑,放下过去、相信未来、活好当下。


因为“我”的身份不是固定的,所以我得一直保有灵活和开明的心,去愿意接受改变不了的事物、改善可改变的事物,并培养智慧辨别两者之间的差异。


因为“我”不会永恒存在,所以我可以学会珍惜一分一秒,就像是此时此刻。


By Andrik Langfield


这种“无我”的态度并不代表对生活不负责任,只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不顾别人的想法。而是重新调整我们与自己和与世界的关系,知道自己比想象中拥有更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摘掉身上这些不必要也不现实的标签,放下痛苦往事,把心安住在每个独一无二的当下,努力让自己和他人变得更好。


每当你心情不好时,试着问问自己:如果这一刻我放弃做“我自己”,下一刻会怎么样?你肩上的负担可能会变轻,刻意讨好人的想法可能会消散,你的心胸可能会变得更开放,更能接受最初激怒你的事物,而且也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心烦。


那么你是谁?


嗯,我们的答案是:这个问题有这么重要吗?


正念练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要定义我们是谁。


而是正好相反。


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就得锻炼心灵的弹性,接受自己的样子,并且每天都了解自己、爱自己多一点。某天你便会发现,自己已不受任何定义约束时,你就会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了。


By Markus Spiske


Heartly Glossary

本期词汇


无我


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意味着我们重新调整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选择摘掉身上这些不必要也不现实的标签,放下痛苦往事,把心安住在每个独一无二的当下。


References:

[1] Lee, K. C. & Tang, J. (2020). Note, Know, Choose: A Psychospiritual Treatment Model based on Early Buddhist Teachings Spirituality in Clinical Practice. Advanced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7/scp0000220

[2] Lee, K. C. & Ng, C. F. (2020). An Indigenous Perspective on Buddhism. Invited chapter in Sisemore, T. A. & Knabb, J. J. (ed.) The Psychology of World Religions and Spiritualities: An Indigenous Perspective (pp. 137-164). West Conshohocken, Pennsylvania: Templeton Press.





延展阅读

#13 从茶、爱情和呼吸中看待姻缘本质

#12 全然的觉知

#11 什么是温和的专注?

文章版权归 Heartly Lab 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自动获取具体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