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泽平团队
近期国内经济数据持续放缓,主因内需不足,市场期待增量政策扩大需求、提振企业信心,对于倒查税、非税收入异常增长、地方拖欠企业等破坏营商环境现象要规范,从善如流、回应市场主体呼声是一个好的选择。
8月15日,国内经济数据发布,呈以下特征:1)三驾马车中,消费和投资基本零增长,主要靠出口支撑,7月消费、投资、出口增速分别为2.7%、1.9%、7%。2)出口修复减缓,未来出口承压。7月全球制造业PMI转负,美国就业和制造业数据放缓,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地缘冲突加剧,俄乌冲突、中东局势尚不明朗。3)价格长期低迷。PPI长达22个月负增长,企业利润承压,影响投资动能;CPI长期在0%附近,消费信心不足。4)信贷收缩。M1同比连续四个月负增长,M2与M1剪刀差持续走扩,实体经济活力不振,资金活化程度低;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自2006年以来首次转负。
上周动荡的全球资本市场在本周快速修复,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为国内货币政策打开空间。美国7月PPI与CPI均低于预期,为降息铺平道路;本周公布的领取失业金人数低于预期,沃尔玛财报与零售业增长均好于预期,进一步扫清经济衰退疑虑。
国内政策需持续加力、更加给力。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同时增量政策可期。后期降准降息可能性大。考虑到对冲政府债发行压力,降准概率较高;存量房贷利率4%左右,居民负担较重,持续降息仍有必要。
是该启动“新”一轮经济刺激了,建议推出以新基建领衔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重点支持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同时通过通过放松限购、降息、住房银行收储去库存等促进房地产软着陆,短期扩大需求,长期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避免挤牙膏式政策,一鼓作气,调控要缓,救市要急。
中国经济潜力大,相信通过实质有力措施,一定能步入复苏轨道。
1 大类资产:全球市场情绪迅速恢复,美元指数小幅下跌本周全球市场情绪迅速恢复。8月12日,日本央行表示年内将不再加息;美国7月CPI与PPI同比分别为2.9%和2.2%,均比预期值低0.1个百分点,显示通胀抑制取得成效,为9月降息铺平道路;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2.7万人,预期值23.5万人;零售销售环比0.4%,预期0.1%。一系列数据扫清美国衰退担忧,股市迅速反弹。全球主要股指上涨。日经225上涨8.7%,纳斯达克指数上涨5.3%,标普500上涨3.9%,德国DAX上涨3.4%,英国富时100上涨1.8%,法国CAC40上涨2.5%,韩国综合指数上涨4.2%,沪深300上涨0.4%。比特币表现疲软,金银表现突出。比特币本周下跌2.3%,COMEX黄金上涨2,9%,COMEX白银上涨5.4%。美元指数小幅下跌,多数非美货币相对美元上涨。美元指数本周下跌0.72%,欧元相对美元上涨1.04%,英镑相对美元上涨1.45%,离岸人民币相对美元上涨0.16%。油价平稳,有色上涨,黑色系下跌。本周ICE布油下跌0.1%;LME铜和LME铝分别上涨3.51%和2.89%;SHFE螺纹钢和DCE铁矿石分别下跌6.33%和6.06%。
股债汇:本周大盘低位回升,上证指数由2858点升至2879点。北向资金合计-50.36亿元,南向资金合计165.83亿元。涨幅最好的五个概念指数为:AI穿戴设备、新冠特效药、血液制品、体外诊断、央企银行,涨幅最好的五个行业为:电信服务、能源、金融、信息技术、工用事业。国债收益率减小。一年期国债收益率1.5375%(+0.54BP),三年期国债收益率1.7752%(-0.89BP),五年期国债收益率1.8970%(-3.99BP),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1926%(-5.58BP)。期限利差减小6.12BP(国债10Y-1Y)为65.51BP。本周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汇率升至7.1464,上升6基点。中美利差扩大至-1.6974%,扩大4.58BP。水电燃气发力,带动基建投资上升。7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0.7%,较6月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7月水电燃气投资同比增长21.1%,交运仓储投资同比增长16.6%,得益于电网和铁路建设提速。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受益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和设备更新,且当前企业盈利有所恢复,预计将持续支撑固投。7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增长8.3%,较6月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7.2%。1-6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3.6%,较1-5月上升0.4个百分点。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0%,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0.7%。消费回暖,但不及预期;失业率增加、工作时间延长,收入未有改善;负债端持续去杠杆意愿,限制消费意愿。汽车消费持续负增长,且2024年以来趋势下滑。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较上月增加0.7个百分点;环比0.4%,弱于季节性。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2%和 5.3%,分别较上月增加0.2和0.4个百分点;7月周平均工作小时为48.7小时,较上月增加0.1小时。7月居民贷款减少2100亿元,同比多减93亿元。出口增速快,但环比放缓,主因低基数和美国补库等因素。7月出口同比(以美元计价,下同)7.0%,较上月下滑1.6个百分点;两年复合-4.2%,低于上月2.2个百分点。结构上,机电产品仍是出口主要支撑,船舶、汽车延续高增长;美国库存进入弱补库周期、房地产回暖拉动家电产品出口。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增加。信贷需求偏弱,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首次转负,M1同比连续四个月负增长,实体活力不振。7月存量社融同比增长8.2%,增速较上月增长0.1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7708亿元,同比多增2342亿元。结构上企业债、政府债是主要支撑。7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767万亿元,创历史新低,同比多减1131亿元。M2同比增速6.3%,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M1同比增速-6.6%,较上月下降1.6%;M2与M1剪刀差进一步走扩至12.9%,达今年以来最高值。CPI略有回暖,食品、能源贡献较大,是高温多雨天气冲击、暑期旅游旺季、猪价和油价上涨共同作用的结果;PPI与上月持平。CPI同比为0.5%,较上月增加0.3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0.4%。PPI同环比降幅均与上月相同,上游价格高于下游,压缩企业利润;黑色金属、化工、有色金属、消费品制造价格下滑;高技术产业涨跌分化。PPI同比-0.8%,PPI环比为-0.2%,与上月持平。
3 央行谈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进一步谋划新的增量政策事件:记者提问央行行长潘功胜“货币政策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支持稳增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在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先后实施了比较大的三次货币政策的调整。首先要加大实施力度,让它落地生效。第二,我们会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来进一步谋划新的增量政策。解读:货币政策调整助力逆周期调节,支持性立场不变。潘行长提到的三次重大货币政策调整分别对应今年2月、5月、7月的三次货币政策宽松动作:1)2月先后降准50BP、降低5年LPR利率25BP。2)5月房地产“组合拳”政策,调降首付比、公积金贷款利率,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3)7月先后调降OMO、LPR、MLF、存款利率。同时调整货币政策利率框架以OMO利率为主,弱化MLF作用。7月政治局会议表示后续宏观政策应“持续用力,更加用力”,目前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复苏乏力,后续货币政策仍将维持支持性立场,加大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期待增量政策发力稳信心。7月政治局会议表示“要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潘功胜在接受新华社采访中明确表示“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展望后续货币政策工具箱,增量政策可能包括:1)降准降息、MLF续作、加大公开逆回购操作、加大买卖国债力度,释放流动性对冲当前资金面紧张;2)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3)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4)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帮助地方缓释债务风险。5)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基建项目。517房地产组合拳出台后,城市销售回暖热度分化,上海房屋销售回暖最为显著,房企资金到位情况降幅缩窄。但土地供需缩量等因素影响下,房地产投资仍低迷。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15.4%和-15.8%,分别较6月降幅扩大0.9和2.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11.8%,较6月降幅缩窄3.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10.8%,较6月下降0.7个百分点;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5%、0.6%和0.7%,其中上海上涨0.2%。房地产市场底有待居民购买力和预期的改善。国内乘用车零售市场,新能源表现稳步提升,月渗透率突破50%。乘联会近日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零售量87.8万辆,同比增长36.9%;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1.1%,实现首次月度突破50%。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加码与影响范围的扩大,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场空间有望再突破。8月16日,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1)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标准由此前的补贴1万元提高到2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则从补贴7000元提高到1.5万元;(2)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按照总体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3)优化汽车报废更新审核、拨付监管流程以及加强监督管理。汽车以旧换新意在提振国内乘用车消费需求,但预期对新能源车的刺激效果将更明显。6 AI眼镜概念股大涨,人工智能to C端新场景引关注本周AI眼镜概念股表现强势,博士眼镜、亚世光电等掀起涨停潮。AI眼镜,或成为AI在C端值得期待的一个落地场景。AI眼镜具有广阔的市场想象空间。2021年9月,Meta与雷朋联名的初代智能眼镜Ray-Ban
Stories发布,不过销量不及预期,到2023年2月仅售出约30万副。去年9月,Meta与雷朋推出第二代联名产品Ray-Ban Meta,经去年四季度,第二代产品的销量就超过了第一代产品全部出货量。2024年4月,Ray-Ban Meta大范围推出AI功能;业内人士称,预计今年全年出货量或超过150万副,且持续处于缺货状态。150万这个数字证明了AI眼镜广阔的市场可能性——要知道,2023年全球AR眼镜的销量是50万台左右,Apple
Vision Pro的2024年预期销量也只有50万台。AI眼镜未来的应用功能值得关注。用户在佩戴Ray-Ban Meta时,可以通过智能语音助手完成多种操作,如唤醒AI助手、即时拍照(并可添加滤镜和效果)、视频录制、导航甚至社交媒体互动。作为一款新型的可穿戴设备,未来的AI眼镜或将创生更多的应用功能,在通讯、情境感知、社交价值等多个维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娱乐与工作方式。AI眼镜目前被视作手机以外AI最可能落地的终端,目前来看,除Meta外,苹果、小米等大厂也逐渐在布局AI眼镜。AI眼镜及其涉及到的产业链,如显示、光学、芯片、传感等的发展值得跟进。
添加助理领取专属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