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敢于向资本宣战的汉武帝,后来怎么样了?

国士之风 国士之风 2023-04-14

敢于向资本宣战的汉武帝


根据“马太效应”来治理国家,这个国家是注定会灭亡的。

“马太效应”的产生,源于《圣经》中的一则寓言:

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面对这种“精英化思想”,具有强烈人文关怀和平等意识的中华文化,表示嗤之以鼻,这与其所倡导的理念恰恰相反。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土地和人口自然成为了当时的财富象征,谁能阻止或者延缓土地兼并的速度,便能延续国祚。事实上,历代明君都在苦苦摸索着能够跳出古代版“马太效应”的道路,即向豪强、利益集团、资本宣战的道路。

汉武帝说:“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可见,汉武帝深知自己的使命,就是要为中华民族开拓出一个足够安全、足够广袤的生存空间,就是要让中华民族受到四夷的尊敬。

在古代,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很多王朝都在战争的泥潭里走向了灭亡。

《梦溪笔谈》中记录,在战争中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而他们所能活动的半径不超过640千米。一旦突破这个界限,每增加一千米便会增加成倍的成本。可是汉武帝偏偏向西部推进了3000千米以上,是沈括所所推算的极限的将近五倍之多。

汉武帝开疆拓土这些年,所需要的钱从哪里来?

在古代皇帝筹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欺软怕硬”路径——向农民征税,若是出兵作战,便收辽饷、练饷······一系列重税之下,官逼民反,最后改朝换代;另一种便是孤独的、坎坷的道路——向资本开战。


汉武帝选择了向资本宣战并且在他的时代,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在他的治下,不仅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早期版图,更是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丝绸之路,对于全球文明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知道,秦朝疆域的面积为347万平方千米,汉初疆域面积为267万平方千米,而汉武帝刘彻凭借其强硬手腕和远大抱负,将疆域拓展至586万平方千米,有效活动范围更是达到了1000万平方千米以上。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贡献的帝王,却时常被扣上“穷兵黩武”等妖魔化的帽子。

那些为公知教授们所津津乐道的无外乎是:“战争成本巨大,劳民伤财。”

而他们所向往的方式便是:每年只需拿出一部分的国库积蓄去收买国力远不如汉朝的匈奴,每年给他们贡献美女和财帛。就算匈奴贪婪,仍不知足,每年还会南下抢劫一番,但这些损失也远比发动战争,掏空国库要好得多。

图为 狄山

在汉武帝时期,持有这种“软骨病”言论的其中一个公知叫狄山。

那一年,匈奴派人求亲,张汤表示强烈反对,而这个叫狄山的博士却言之凿凿地反驳张汤,汉武帝一看,“你不是觉得匈奴和蔼可亲吗?”于是便派狄山去匈奴边陲地区为官。结果刚去一个月,狄山就被匈奴砍了脑壳。

不知道那些鼓吹“美国是天堂”的公知们,面对近来美国一系列卸磨杀驴的操作,是否也被砍了脑壳,被抢了荷包呢?

言归正传,我们不妨来简单聊聊汉武帝是如何向资本开战的:

一、盐铁收归“国有”

卫青讨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汉武帝为使这来之不易的土地能够彻底归于汉朝的领土,于是花重金、用重赏,鼓励百姓屯田戍边,百姓因为搬家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均由朝廷承担。之后关东发生水灾,汉武帝又果断下令开仓赈灾。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让朝廷入不敷出,左支右绌。换做是一个自私或无能的君王,恐怕早就撂挑子不干了吧?

可是汉武帝不一样,在大桑弘羊的建议下,他下令禁止商人私自经营盐铁,盐铁收归“国有”。这一举动自然遭到了豪强、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抗,这帮人只在乎自己过得好不好,只关心钱赚得还不够多。

面对来势汹汹的他们,汉武帝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将这条道走到黑”。

于是他开始任用酷吏,将一批违反禁令的不法商人斩首示众,这才顶住压力将这项政策贯彻下去。百姓们对此,纷纷拍手叫好!可是现在很多公知教授却跟瞎了眼一样,非得说:汉武帝这是与民争利。

我倒是想问:“当朝百姓拍手叫好都不算数?你一个几千年后的N代曾孙说话,倒这么好使吗?”更何况,“与民争利”的这个“民”究竟是哪个“民”?

为什么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我们仔细审视那些污蔑毛主席、鼓吹私有制的公知们,不就是曾经那批依靠“盐铁私营,谋取暴利”却披着百姓的外衣,佯装可怜的寄生虫吗?

盐铁“国有化”是一项壮举,引得后世历朝历代皇帝,都纷纷效仿汉武帝。汉武帝在将盐铁收归“国有”后,推行均输法,下令各郡输盐铁官,将上贡物品运往缺乏该类货物的地区出售,并且购买一些长安需要的物资。这样一种宏观的调控,缓解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而且也避免了不法商人将盐铁囤积居奇的操作。

二、征收资产税

历朝历代敢收资产税的少之又少,因为此举,搞不好连皇帝位置都没得做。

皇帝一看,身边大臣田产两千亩,将军也有三五千亩,连身边平时逢人便乐呵呵的李公公也私下买了四千亩,更别说其他什么皇家人员了。这要是还敢收资产税,首先就有可能面临被身边人暗杀的危险。

可是汉武帝时期,富豪、贵族、商贩统统被纳入其中,自行报价,即“算缗”。对于他们,朝廷要求缴纳百分之六的资产税。而对于手工业者来说,则按照约百分之三的税率征税。

当然,很多人一听,便开始打着如意算盘:“自行报价,我谎报不就行了吗?”

可是,汉武帝紧接着又推出了“告缗制度”,鼓励大家相互揭发,只要揭发属实,就可以获得所揭发的一半资产。管,这其中产生了一些冤假错案,但是其初心和勇气以及所取得的正面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三、将爵位作为一种买卖品

很多人一听:“什么?!卖官鬻爵,这不妥妥的腐败政策吗?”其实不然,因为汉朝的爵位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证明,不是具有行政效力的官。

“六月,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馀万金。诸买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为吏。吏道杂而多端,官职耗废矣。”

这种被分为十七个等级的“武功爵”,玩通关需要三十余万金,妥妥的“奢侈品”。可见其最根本的目的,肯定不是收割老百姓财富的,平民百姓砸锅卖铁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钱。这是在割谁的韭菜,不言而喻了吧!

四、统一金融政策

汉武帝为了稳定和规范金融,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并成功将铸币权收归了中央。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搞了一个“白鹿皮币”,这是比“爵位买卖”更明显的割富人韭菜的方式。他规定,这种鹿皮币价值四十万钱,然后诸侯王每年进献玉璧时,必须要用这种鹿皮币垫着,不然就是大不敬。于是,又毫不留情地收割了一波权贵。

就是这样一位敢于向资本宣战,向权贵亮剑的汉武帝,要说他是“暴君”,残害百姓,可是他明明在专割富人的韭菜,从不为难百姓,遇到天灾,立马开仓赈民。

为什么如此明君,却为公知们所诟病?因为他们惧怕这样的君王出现,一旦出现,他们反动的笔杆子,赚老百姓血汗钱的钱袋子都难逃被收缴的厄运。

于是,为了掩饰其见不得人的勾当,他们往往如甘龙、杜挚一般,动则打着“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旗号,大放厥词。

殊不知,对于这些人而言,国家兴亡是最无关紧要的事情,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在另一个领头的统治下,然后继续捞钱罢了。

“汉武帝对家人无情、对臣子无情,被人评论为暴君。但事实上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也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他代表了中华民族永不妥协和锐意进取的崇高精神,中华文明因有汉武帝这样的英雄才更辉煌、灿烂。”《王朝之痒》

有了汉武帝打下的基础,汉宣帝时期疆土连接西域、马踏西羌,国威之盛甚至超过了汉武帝时期,历史上称作“孝宣中兴”。

在汉家铁骑的冲击下,一部分匈奴向汉朝俯首称臣,另外一部分夹着尾巴,匆忙逃窜至中亚和内陆地区。为了纪念如此伟业,汉宣帝骄傲地写下:

“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吐;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汉武帝时期,那个崇“奴”媚外的公知叫狄山,后来他被匈奴砍了脑壳;

而今,那些崇洋媚外的公知教授们,何时被西方砍脑壳、没收财产,我们拭目以待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