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了编剧的梦想,只因为想象力敌不过沙雕新闻
有人说,在中国做编剧的难度,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因为在这个地方,编剧的想象力永远跟不上社会新闻的离奇程度。
前日,一名12岁少年双手莫名青紫,起先怀疑是心脏有问题,可查了血、尿、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都正常,无奈之下父母将他从荆州带到武汉求医。
直到检查到第八个科室,家长才在医生提醒下,发现儿子的新牛仔裤掉色严重,秋裤、内裤都已被染成青紫色。
最终是一块香皂和几盆清水,让孩子的双手变回原本的白皙、红润。
这个新闻让我想起那个因内裤掉色失去蛋蛋的仁兄,不知道他在看到这则报道时是否会再次痛哭流涕。
原以为这样的奇闻十年难遇,直到我最近重温了一出经典节目,才感受了到沙雕科学的独特魅力。
也不知道是节目组魔怔了还是怎么着,一开始偶尔出现还可以解释为走歪了路,但随着沙雕新闻越来越多,节目组的品味也变得离奇。
以至于到后来,这个节目一度成为了我青年时代恶趣味的来源。
先说那广西有一农民,从小就有一手隔皮吸血的绝活。只要用嘴在皮肤上轻轻一吸,能把血从体内吸出来不说,皮肤却完好无损。
农民大哥说,这是爷爷传给他的气功,只要一发功,要多少血都能给你吸出来。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沙雕气功有什么用,但看着这位仁兄吸血不眨眼的狠劲儿,我还是感受到了他体内的那股杀气。
然而,一些急于为科学事业添砖加瓦的医生,抓着这个难得一见的活标本,仿佛抓住了富婆外星人,从皮表查到内脏,一定要查出这股真气的来源。
最后发现,大哥已经牙龈出血十多年了……
人体的奥秘层出不穷,很多时候完全无法用现代医学解释。
一对父母向节目组忧心忡忡的反映:他们家姑娘因失恋伤心欲绝,粒米不进,已经持续两年了。
记者采访了她的乡亲父老,没有一个能解释:为何姑娘能够存活至今?
最后摄像头发现:姑娘每天等父母出门后偷偷吃饭,吃完饭再躺回去。
不得不说,这姑娘的家里人确实心比较大。
这姑娘两年毛估也得吃了一吨大米饭了吧,但他们夫妻俩却从来都没有察觉到家中的饭菜减少了。
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还有下面这桩怪事。
说江苏的一个小村庄,无意中被发现家家户户的楼梯、窗户、墙壁都带电。
可无论是排查村周围的变电站还是横跨村子的高压线,都无法解释村中的带电现象。
村里的老老少少惊诧不已,甚至怀疑是地下的鬼怪来人间作祟。
直到黄符贴了,专家也来了,几经调查后才发现,是测电笔坏了。
再说一桩和电有关的奇事。说一户新建的二层小楼,每到夜半三更,二楼房屋的灯就会自动亮起。
想到房屋离村子里的乱葬岗也不太远,一时间这屋子闹鬼的传闻在村子里迅速传开。
最终,村里检修电路发现,开关的螺丝松了,紧一紧就好了……
少则一天两三次,多则一天二十多次。发展到后来,老人摸过的抹布、被套、雨伞都着火了。
不少人开始怀疑,莫非是这个八旬老汉出现了罕见的人体自燃?
然而调查结果却让人心惊。
老汉的孙女觉得爷爷年纪大了,于是拿个打火机到处乱点,看能不能把老汉吓死。
还有一户人家,老太死了请人来拍葬礼录像。
可等拿到录像后,却发现录像里多出许多眼神呆滞的老头老太。
一阵冷汗从后背直接流下,吓得人只想给片子里的那些亡魂跪拜。
然而就在节目组调查时,接到摄影师的电话:之前录的视频没洗掉,重影了。
不过,不是所有的鬼都那么恐怖。
一个大娘就曾因去世的老伴常在睡梦中摸她的头而感慨万分。
为了能和老伴儿再见上一面,一天晚上大娘再次感到被摸头,立马开灯想一探究竟。
原来是老鼠上炕了。
最后一个,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一个。
如果用传统的科学视角来审视,猪马牛羊都属于哺乳动物,不会下蛋。
然而,秦皇岛一农夫家的牛突然产卵,而且通体鎏黑,坚硬如铁。
虽然牛的主人坚持说没有任何人或者牲畜进过牛棚。但谁是蛋他爹的问题还是招来了专家们的好奇。
B超检、X光检,都无法看穿蛋的谜题。最后专家执意切下一小块来看,得出结论:
这是一坨屎,牛便秘了
类似这样的沙雕事件还有很多。像什么孩子头上长虫,最后发现是孩子自己把虫放在头上;新生儿大便有血丝,结果是因为妈妈吃了西瓜;白萝卜地里长出了胡萝卜,原来是因为误撒了胡萝卜的籽……
久而久之,“走近科学”一度成为大惊小怪、沙雕新闻的代名词。
一台以“科学”为主题的科普类节目,成为了沙雕新闻的制造基地,自然引来了一些批评。
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央十套的《走近科学》并不是给你们这些从小看着《狮子王》和《哆啦A梦》长大的城市青年看的。
他的目标受众是农民,是你们所谓的五环外用户,这些人不要说了解科学了,很多人连大字也认不全,你眼中看起来的沙雕新闻,他们不仅信以为真,而且还很爱看。
也正是因此,对于这些已经习惯了把异常现象总结为”鬼神“的农村老百姓,需要有一个节目告诉他们:不,不是这样的,这些怪事是有背后的原理在的,是可以解决的。
这个节目就是《走近科学》。
你有想过这个节目为什么叫《走近科学》不叫《走进科学》吗?
因为它本来就没打算真正的走进科学,只是想让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科学的人,离科学近一点点。
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也是造福8亿人的,了不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