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朝鲜长大的中国人:平壤不卖小雨伞

B老师 B面人物 2024-04-17

引子

去年8月,朝鲜华侨@李唐Yo,在B站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分享自己在朝鲜的所见所闻。

此前,比老师对朝鲜的了解,主要由官方宣传、外媒报道、以及朝鲜餐厅的泡菜味堆砌出来。而他的视频,却用散文般的自述,让迷雾内部中的朝鲜具体了起来。

(@李唐Yo的B站简介)

@李唐Yo 身上最稀罕的标签:朝鲜华侨。

他们在中文互联网上,几乎是存在感最低的一群人。事实上,他们因各种原因留在朝鲜,是同时拥有我国国籍,和朝鲜永居身份的中国侨民,仍然坚持传统文化和中文教育。

李唐作为第四代华侨,自幼习中文,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中文水平和你我无异,回到中国后笔耕不辍,持续更新视频,才让比老师得见真实的朝鲜。

(来源:@李唐Yo的视频)

生活,无非饮食男女

在饮食上时有亏欠的朝鲜民众,在两性上的开放程度,远超我的想象。在李唐Yo眼中,娱乐活动匮乏的朝鲜,两性交往成了情绪的宣泄出口。

沐浴着太阳的恩情,初高中的懵懂少男少女便会坠入爱河;步入社会,朝鲜男女也会自由恋爱并结婚;开放式婚姻,亦不算稀奇。

(来源:中新社)

而有人的地方,就有可供交易的短期恋爱,朝鲜也不例外。

除了肌肤之亲,朝鲜的一次性付费恋爱还提供精神按摩,只消两杯喜茶钱,便可谈一场如梦似幻的临时恋爱。

(来源:冒险雷探长)

受制于客观条件,几乎所有流星坠入山谷的片刻都发生在家中,又或是天为被地为床的大自然里;只是防御措施的匮乏,总让新生命不期而至。

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也总有无法言说的爱意,在阳光普照下被压抑在心底,也许会伴随ta们一生。

(来源:电影《蓝宇》剧照)


交通,不止防弹迈巴赫

人口聚集的平壤,有深埋地底的地铁,公交车电车供上班族选择,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私家车在空旷的马路上行驶。但平日里,多数民众的出行方式,仍是步行和脚蹬车

(来源:中视新闻)

而平壤之外的广大农村地区,短途出行,自行车仍是首选。

出趟远门则困难重重,不仅需要旅行证,还因石油能源极度匮乏,农村地区也没有首都平壤相对便利的公共交通。

拉货又拉人的木炭车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来源:@李唐Yo的视频)

相较于领导人出访时的防弹迈巴赫,朝鲜民众的出行,显得有些艰难寒酸。

(来源:视频评论区,内容为视频原文)


吃穿用电,仍是难题

朝鲜也有过相对富裕的日子,但东欧剧变后,朝鲜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岛,能源供给匮乏,设备和技术落后,一切又以重工业为先,民用电力供应成了极大的问题。

除了必要的工厂、永生塔和雕像的灯光能被保障,连平壤都会不时停电,住在高楼却不得不步行上下楼,反而成了幸福的负担。

平壤以外的农村供电优先级则更低,电力缺乏的情况便愈加严重,断电期间,蜡烛和煤油灯成了主要的照明手段。

(朝鲜半岛夜间灯光分布图)

长期的工业发展停滞,能源紧缺,让水管管道铺设、冬季供暖也变得棘手。

平壤外的朝鲜民众,就算是现在,也不得不步行到河边,挑水洗衣做饭;砍树烧炭,抵御漫长的冬季。

(来源:朝日新闻)

相较于新闻上轻飘飘的朝鲜粮食短缺。李唐Yo的亲历则赤裸裸地把现实描写出来:

普通的百姓在极度困难时,为了填饱肚子,会把玉米棒连皮带粒打碎,伴着尘土一同下咽。20年前的特殊时期,因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浮肿,头发焦黄都是常事,能活下来就足够幸运。

近年来朝鲜大力发展农业,粮食短缺问题有所缓解,但大部分人能做到的,也只是填饱肚子。底层穷人由于收入有限,就连腌泡菜,也因为舍不得用辣椒,泡菜颜色都比富裕人家腌的淡。

吃饱吃好,只是少部分人的特权。

(北京的朝鲜餐厅内

循环播放视察农田的新闻)


手机不少,但村里没通网

看完李唐的视频,让比老师最意外的是,和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比,朝鲜的手机普及率却出奇的高。

虽然普罗大众能买到的朝鲜自产手机,无法上网、无线传输文件,连接打电话都可能被监听,价格却和最新款旗舰机相差无几。

(来源:Youtube频道纪录片,下同)

然而很多人宁可借钱,忍饥挨饿也要买一部自己的手机。

因为一部手机不仅是他们联系亲友的方式,是象征身份的道具,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手段。

今天的朝鲜年轻人,也会像我们一样,闲暇时搓几把本国自产游戏,籍此将生活的烦恼抛诸脑后,此刻谁又能苛责,游戏是逃避现实的载体呢?


多数素材来自网络,我们已尽可能追溯来源,但还是有部分无法考证,如原作者看到素材,请跟我们联系

编辑:B老师
作者:呜呜
审阅:小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