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大医学院最新发现:新冠病毒可经排泄物传播+香港科大研发仿生眼 高清夜视胜人眼

香港梦 2021-10-08
港大医学院最新发现:新冠病毒可经排泄物传播

【文汇网讯】大公文汇全媒体报道:港大医学院外科和儿童与青少年科学系的研究人员6月9日公布一项研究成果,指新冠病毒有可能经过排泄物传播。

港大研究人员与武汉当地医疗团队合作,就244名在1至3月确诊新冠肺炎的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趋势研究,并集中比较当中出现胃肠道症状与没有胃肠道症状的病童的临床特征。研究显示,在这些病童中有13.9%出现胃肠道症状,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少于两岁)比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另外,研究团队又特别对105名病童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在为数相当多的样本之中(约35%)都可以检测到新冠病毒。此外,比对出现胃肠道症状的病童,以至没有胃肠道症状、甚至完全无症状的病童,从他们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比率都差别不大,均—致性偏高。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进一步确认新冠病毒经排泄物传播的可能性。在处理所有病童的排泄物时,无论该病童有否出现胃肠道症状,均需要做好预防感染新冠病毒的防护措施。同时,公众也应时刻保持警惕,以防经病人的排泄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大公文汇全媒体新闻中心供稿)

香港科大研发仿生眼 高清夜视胜人眼

图:范智勇(右三)、顾磊磊(右二)及其他团队成员研发出立体的“电化学仿生眼”\科大提供图片

【大公报讯】记者练怡兰报道: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最近研发出全球首款3D立体人造视网膜,为失明人士带来新希望,而且其功能不单比现时的义眼优胜,甚至能超越人眼,没有盲点之余,还可接收更高解像度的影像,甚至有夜视功能。团队表示,明年将进行实验测试,预计10年后可应用于临床上。

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范智勇和该系博士顾磊磊领导的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合作,花了九年时间,终研发出立体的“电化学仿生眼”。仿生眼整个结构,很多都是参考及模仿生物的眼球结构,例如氧化铝人造视网膜是立体的,跟眼球背部的一样;视网膜上面装有大量纳米线感光器,做法则是将感光材料钙钛矿填入人造视网膜,概念同样模拟人类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团队再以液态金属线,模拟人类眼球后的神经线。

毋须外置电池

他们在实验中,将纳米线感光器连接到人造半球形视网膜后面一束束的金属线上,成功复制了视觉讯号,预计将纳米感光器直接连系至视障患者眼球后的神经线,将可重新接收光讯号。团队更相信,使用不同的纳米材料来提高感光器的敏感度,以及可视光谱范围等,人造视网膜还可看得见红外线,令仿生眼可看到人类眼球看不到的影像。

除了参考人眼外,八爪鱼亦成为他们的取经对象,解决了盲点问题。范智勇解释,人眼感光细胞所收集到的讯号,会先聚集在视网膜的一点,再从视网膜前方往后传送到大脑,因而在人的视觉上会形成盲点,但由于每个散布在人造视网膜上的感光器,都可以独立透过其后方连接的液态金属线将讯号传送至大脑,故毋须经过视网膜的某一点,因而不会产生盲点。

此外,仿生眼上每个感光器都可以像太阳能电池般运作,经进一步改良后,可成为能自我供电的图像感应器;而且人工视网膜的感光器密度比人眼的感光细胞更高,意味成像更高清。

有关研究结果近日于科学期刊《自然》内发表。范智勇表示,明年将进行动物实验,预计10年后仿生眼可让失明人士使用。

目前市场上的义眼,其实为外置电线眼镜,仅以2D平面感光器接收视讯,而且其影像像素亦低,须外置电线。

相关文章


关心香港未来,

就关注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