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2020年是香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21年将加大投资
疫情总会过去,但影响既广且深,且持续时间长,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可能由量变而致质变。认清这些变化,了解国际的政经大格局,把握好国家的发展战略,做好调整和部署,香港便能乘势而上。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月13日在「香港中华总商会—中总论坛2021」的视像致辞全文)
尊敬的袁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袁武)、各位演讲嘉宾、各位朋友:
各位午安!非常感谢香港中华总商会(中总)再次邀请我出席一年一度的中总论坛,与大家一同探讨环球经济局势和2021年香港经济展望。
首先让我谈谈全球的经济形势。2020年无疑是艰巨的一年。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至今合共超过9000万人染病,近200万人因而失去性命。为防止病毒扩散,各地政府均采取严厉的封锁或社交隔离措施,严重干扰经济活动,令环球经济承受前所未见的冲击。疫情发展反覆不定,情况看似好转的时候,另一波的疫情又到来。这个情况仿佛成了循环,2020年也就这样过去了。
踏入2021年,疫苗的面世为控制疫情带来希望。一些国家已于去年12月开始为民众接种疫苗。如果疫苗接种能够普及并发挥作用,环球经济在下半年应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不过,实际情况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各地的复苏步伐亦会不一。
主要经济体当中,美国疫情严峻,是染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虽然近期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处于扩张区间,显示当地经济活动持续恢复,但消费情绪仍然审慎。而近期美国总统选举以至国会山庄的暴力冲击事件,都反映出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均潜藏着不稳定因素,对世界经济和地缘政局的影响不容忽视。而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外交和经济政策走向,尤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欧洲方面,疫情同样是关键问题。12月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指数显示经济活动虽有改善,但仍然欠缺动力,工业生产和出口持续录得按年跌幅,失业率亦见上升。不过欧洲央行于上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或有助欧洲经济逐步重拾动力。另外,欧盟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大大降低「脱欧」对英国、欧盟以及环球经济及金融市场可能造成的波动。
至于内地,疫情迅速持续受控加上当局推出多项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自去年第二季强劲反弹,相信是2020年全球唯一能有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继续是推动全球经济的最大动能。去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致力维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虽然外围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但内地经济基调良好,近月数据显示经济动力持续增强,预料今年经济将会强劲增长。
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活动在去年下半年逐渐恢复,经济收缩幅度亦收窄。只要新冠病毒的威胁能够逐步消除,各亚洲经济体今年应会见到更明显的复苏。
香港方面,过去一年先后经历了四波疫情,经济民生饱受冲击。疫情令本已陷入衰退的香港经济雪上加霜,去年首三季合计按年大幅收缩7.2%。虽然第三季的收缩幅度已放缓,按季更录得2.8%增长,但11月底疫情反弹,防疫措施至今仍然收得很紧,对本地经济再次造成压力。最新数字显示,12月本港采购经理指数重回收缩区间,中小企营商气氛亦趋向悲观。总结2020年全年,估计香港经济收缩的幅度将达到-6.1%,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计及2019年的收缩,是连续两年呈负增长,乃本港有纪录以来的首次。
经济情况严峻令劳工市场急剧恶化。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2019年第四季的3.3%急升至2020年第三季的6.4%,是近16年来的高位。9月至11月的失业率仍然高企于6.3%,相当于有超过24万人失业,逾13万人开工不足。本地第四波疫情会令劳工市场面对进一步压力。
楼市方面,去年住宅物业市场的气氛随着本地疫情发展而波动,但总的来说楼价变动不大,租金下跌幅度亦不大,约5%至6%左右。非住宅物业方面,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编制的指数,办公室物业售价较一年前的下跌较为显著,约7%至17%;商铺和工业大厦跌幅较为轻微,只有低单位数字。租金方面,办公室物业租金下跌约10%至12%,商铺和工业大厦跌约8%至12%。
在经历了异常艰难的一年后,今年的开局是「挑战仍在、曙光渐现」。估计上半年仍面对较大挑战,下半年可望渐有改善,但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取决于多个内外因素。外围方面,内地经济料会强劲增长,是支持香港经济的最强大后盾。至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如果疫苗有效和被广泛接种,经济在下半年也应会明显复苏。不过,旅游业估计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另外,中美之间仍存在不少分歧,相信两国关系往后的演进仍会影响环球的经济和金融市场。
本港方面,尽快平定本地疫情是当务之急。虽然第四波疫情尚未平复,但随着不同层面的防疫控疫工作发挥效用,而疫苗又能按预期逐步广泛接种的话,疫情管控效果可望逐步提升。只要社会环境维持安全稳定,本地经济的复苏动力可望在下半年显著增强。为缓减疫情对本港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政府自2020年初以来已推出历来最大规模的纾困措施,涉及的总金额逾3000亿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11%,为本港经济下滑提供了五个百分点的缓冲,对减轻工商百业和市民的经济压力发挥了一定作用。展望2021/22年,政府会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维持甚至加大尤其是投资方面的政府开支以增加需求,缓和经济下行对企业和市民造成的压力。
疫情总会过去,但这个疫情的影响既广且深,且持续时间长,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可能由量变而致质变。可以预期,疫情过后,消费行为、企业生产以至不少商业模式都可能出现结构性转变。数据化管理、线上营销及物流配送等,都随之而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例子说明我们要认清及思考的是疫情后的新常态。疫情前后的世界会有什么不同?我们应如何回应?认清这些变化,了解国际的政经大格局,把握好国家的发展战略,做好调整和部署,香港便能乘势而上。
此外,疫情似乎加快了去全球化的趋势,我们看到一些国家高举着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旗帜,树立贸易壁垒,制造分化。除此以外,疫情的经验亦可能令企业在日后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尽量避免供应链过度集中于一、两个国家或区域。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可能会促使目前的产业链及供应链生态出现转变。作为一个细小而开放的经济体,香港必须作好应对准备。
因此,特区政府正积极扩展自贸协定网络,务求使我们能以更佳的条件进入不同市场。去年内地与东盟十国、日本、南韩、澳洲和新西兰共同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我们已向RCEP各成员经济体表达加入协定的意愿,积极争取成为协定生效后第一批加入的经济体。
疫情也为创新科技带来新的启示和机遇,催化了市民在生活上和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演变和发展,例如遥距工作、遥距营商等,更同时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数码转型。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网络基建、顶尖的基础科研力量、优良的创科支持系统和日渐完备的创科生态圈,加上「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优良的法治和中西荟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吸引创科人才和顶尖科研力量方面有明显优势。
与我们一河之隔的深圳,以及大湾区内其他拥有先进制造业基础的兄弟城市,是我们发展创科的好拍档。只要好好发挥彼此间的相对优势,协同发展,便能组成涵盖上、中、下游的创科产业链,将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时我们正全力推动位处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发展项目,建立重点科研合作基地。特区政府和深圳当局正商讨由香港科技园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创园区的部分地方,让有兴趣开展大湾区业务的机构和企业使用。
此外,为让香港市民和企业能够更全面地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政府最近提出多项支持措施,涵盖多个领域。例如,对于有志开拓大湾区市场的港商,香港贸易发展局将联同广东省及有关商会推出一个名为「GoGBA」的平台,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支援服务。另外又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及派驻本地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大大扩阔香港青年的发展空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的发展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把握好香港在这个大战略中的定位和角色,积极参与,加速香港疫后的经济发展。在「内循环」方面,未来港商可加强推动其优质产品的内销、拓展进口分销业务,好好把握CEPA等措施,更加积极参与内需市场。
至于「外循环」,香港一直在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发挥着「中介人」和「促成者」角色。「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实施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高的对外开放。香港拥有遍及全球的商贸网络,可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商务和高增值服务,从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助力国家建设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我再次感谢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今日的论坛,祝愿论坛圆满成功,各位和家人新年进步、生意兴隆、身体健康。谢谢。
财政司司长
陈茂波
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速递
相关文章关心香港未来,
就关注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