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郑月娥:已就“十四五”六个范畴向中央提交策略性文件!香港各界人士解读“十四五”规划:抓住新机遇,开辟新气象

香港梦 2022-06-29
林郑月娥:已就“十四五”六个范畴向中央提交策略性文件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8月23日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宣讲会致辞。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8月24日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有关香港的内容十分重要,且振奋人心,编制过程中显示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和支持。特区政府正积极跟进,相关工作将在2021年施政报告中详细交代。其中,规划支持香港在八大方面发展,包括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成为国际航空枢纽等。特区政府会订定策略和一系列措施,她已就其中六个范畴向中央提交策略性文件。

林郑月娥当日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提到近日中央派出高规格宣讲团来港介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特别是涉港部分和为香港提供的各种机遇。她说,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向宣讲团特别介绍政府在金融、创科和航空方面的工作,以期取得中央进一步支持。
她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在港全面落实的机会非常大,只要特区政府继续努力,加上立法会和行政机关全面配合、社会各界支持,未来几年香港将有新景象。
林郑月娥指,市民更能掌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善用国家规划给予香港的支持,对香港未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至青年人向上流动的机遇,都有积极而正面的作用。

“香港有底气,投资者有信心”

——专访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


新华社香港8月22日电(记者方栋)从“修例风波”到新冠肺炎疫情,再到美国的无端制裁,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过去两年中历经挑战却依然韧性十足,并不断取得更多、更大的发展成就,继续受到内地和国际投资者的青睐。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解码香港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持续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坚实地位的秘诀。

国际金融中心底气十足

余伟文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工作近30年,见证并参与了香港金融发展历程。他认为,香港的底气首先来自“一国两制”所赋予的独特优势。

“‘一国’的优势,对于香港金融界来讲,就是能非常近距离地去把握内地非常快的经济增长所产生出来的不同的机遇。而‘两制’的设计让香港保持跟国际接轨的金融制度,包括普通法体系以及资金自由进出等,充当连接内地跟国际市场的有效的桥梁。”余伟文说。

以股票市场为例,香港去年新股集资额超过5000亿港元,同比增加逾50%,稳居世界第二大新股集资市场,其中七成新来港上市企业来自内地。受到内地稳定的经济发展所鼓舞,一些国际投资指数也选择纳入更多内地资产,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使用香港和内地间的互联互通机制,这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与此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内功”也非常扎实。余伟文指出,香港金融体系底子非常厚:接近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总额,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6倍多;面对外部动荡,联系汇率制度运行如常,是稳定人心的基石;本地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和主要银行流动性覆盖率都远超国际监管要求,不良资产维持低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报告再次肯定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表明,香港是2020年全球第三大外来直接投资目的地。

外资在香港更加安心

国际金融机构选择哪里安家落户,什么因素最重要?余伟文不假思索地指出,一个稳定而安全的营运环境非常关键。

香港国安法于去年6月底颁布实施。在过去的一年间,香港由乱及治,社会恢复安宁。“香港整体的情况稳定过来了,而且社会也安定了很多。一个稳定的营运环境,让金融机构可以安心地在这里营商,也让国际投资者对投资香港市场有信心。”余伟文说。

对于所谓外资撤离香港的传言,余伟文表示,他所接触的投资者都看好香港的发展前景,事实和数字就是对不实言论最有力的反驳。

数据显示,港元汇率在过去一年保持走强态势,约500亿美元资金流入港元体系,并没有大规模资本出走的迹象;香港银行体系存款规模在2020年同比增长5.4%,今年上半年也保持稳定增长;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去年上升25%,且增长势头有望持续。

过去一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团队与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保持了密切沟通,举办了约100场网上研讨会,充分了解外界关切。

余伟文说,香港国安法最初推出的时候,国际投资者对这一法律不够了解,尚有疑问需要解答,但最近6个月,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如何更好抓住香港和内地市场的机遇,如何加强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等新领域的发展。

“他们其实在考虑调拨多一点的资源到香港,扩展这里的生意。所以我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应该是保持得非常好的。”余伟文笑道。

紧抓内地机遇 担当联通桥梁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中有一个优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就是我们熟悉内地也连接国际,能够作为一个非常有效、方便地连接内地跟国际市场的桥梁。”余伟文说,香港不仅要帮助内地资金“走出去”,更要让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更便捷地“走进来”。

近年来,香港和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余伟文说,国际投资者在内地的债券投资中,约60%是经过“债券通”进行的;股票投资中,约有三分之二是通过“股票通”完成的。

余伟文表示,随着互联互通的不断推进,香港金融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不论是银行业务还是资产管理,香港都需要不断完善金融平台,打造有效、方便、安全的渠道,抓住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香港的金融发展有望再添动力,“债券通”南向通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有望成为香港和内地互联互通新成员。“我们跟内地金融管理部门在研究最后的详情,希望能够尽快推出。我觉得如果这两个新的机制能够推出的话,也是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余伟文说。

“过去两年虽然有很多挑战,可是香港的金融业还是非常稳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势头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增强。”余伟文说,有国家作为坚强后盾,香港金融发展有底气,投资者对香港有信心。


新华社香港8月25日电题:香港各界人士解读“十四五”规划:抓住新机遇 开辟新气象

新华社记者查文晔、苏晓、方栋


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23日抵港,在三天时间里马不停蹄举办了系列宣讲活动,在香港刮起了一阵“十四五”旋风。多位在港外企人士、智库代表、专家学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规划为香港带来宝贵的新机遇,含金量很高,香港社会应乘势而上,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8月23日,在香港特区立法会,演讲嘉宾在台上和议员们交流。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外企:看好新定位,有利年轻人


“十四五”规划除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及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外,还将大力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及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十四五”规划除了巩固香港原有优势外,还提出多个新的定位,为香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外资对中国内地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包括科技创新、消费、医药等诸多行业。香港可以扮演联结外资与内地市场的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地位十分重要。


康勇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定位最为关注。他认为,香港拥有丰富的金融、法律和财会资源,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创新科技方面,香港拥有优质科研资源,如能充分利用,加强与内地合作,将有力推动创新科技发展。


康勇坦言,香港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尤其是年轻人应该走出去,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中实现梦想。现在国家出台了税收、专业资格认证等系列优惠政策,为香港青年在内地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应抓住这一机遇。


在香港一家外资投资公司工作的意大利人斯特凡诺·德莱尔巴认为,“十四五”规划将为香港带来巨大机遇,尤其是那些对科技、金融和绿色经济感兴趣的年轻人,有望获得宝贵机会一展所长。


专家:转变旧观念,增添新动力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指出,“十四五”规划反映中央长远战略眼光,不单要维持香港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同时要创造新机遇。巩固传统产业之余,还要推动多项新发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突破点,主动作出谋划。


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杨玉川表示,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央尽其所能为香港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还为香港增添新发展动力规划了路径,例如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搭上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利用服务业优势,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服务;增强创新科技发展实力,为香港优势产业提供足够大的市场腹地;支持香港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打造一个多元的、具深度、产品丰富、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大市场。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虽然香港有不错的基础和国家大力支持,但如果不能积极主动抓住机遇,成功也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杨玉川说,香港过去受“积极不干预”的经济理念影响较深,把机遇变成现实,还需要全港上下的共同努力。


团结香港基金社情研究主任何杏研表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一政策对于香港创科界是一大利好。香港的大学基础科研成就卓越,但技术转移环节薄弱,难以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具有重大社会及经济效益的产品和服务。技术转移是开启大学科研宝藏的关键,香港高校应利用“十四五”规划机遇,加强技术转移能力建设,缔造蓬勃的科创生态。


8月24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在致辞。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各界:抓住新机遇,开辟新气象


香港区青年联盟主席、全国青联委员胡志禧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来港宣讲,体现出中央对香港一如既往的关心及支持。香港必须抓紧这个历史发展机遇,结合自身优势,把握好国家给予香港发展的新政策,主动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者”。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史立德表示,香港因应内地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不断调整产业发展定位,以己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同时发展壮大。“这正是香港过往赖以成功的秘诀,亦是香港今后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当前,国家正在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史立德认为这为香港带来难得的机会。内地市场庞大,港商可借助自身品牌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建设。此外,香港传统制造业也应顺应“十四五”规划,积极转型升级。


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表示,香港须抱持宏观视野,并参考周边地区发展新思路,紧紧把握住“十四五”规划所带来的机遇。香港可发挥在供应链管理以及海事法庭、仲裁与调解中心、航运金融保险等相关领域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组建国际物流发展联盟,协助设立国际物流银行,在提供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能开拓国际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


“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已恢复稳定。中央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行政立法关系显著改善,特区政府更能集中精力去处理经济民生问题。”刘兆佳表示,香港社会应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环境,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特区政府应加强长远规划,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中央的全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有力配合下,将“十四五”规划落到实处。


来源:新华社


来源: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心香港未来,

就关注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