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游记——劝业场、租界、梨园相声
从博物馆去劝业场等于从新区去老区,行车十几分钟,由道路宽敞进入道路拥挤。一路停停走走,到了一个路口,司机向路边停车,然后跟我说:“到了。”
我问哪个楼是“劝业场”?他指着一个方向说:“那就是!我过不去,你下车走过去就是。”于是我开门下车,过了马路,向那座楼走去。
看起来像是劝业场的样子,大门旁边的墙壁上,挂有一幅宣传招牌,上写:“天津记忆——近代百年文化展览”。虽说刚从博物馆出来,但对历史文化的癖好,让我产生再看一遍的想法。想到还没吃午饭,饥肠辘辘,还是先填饱肚子,再看展览。于是绕着大楼走了一圈,看到一家面馆干净卫生,于是进去点了一碗牛肉面,吃完后,回到展览门口,直接进去。展览馆在地下一层,一个斜道,下到尽头,眼前一排宣传栏,展板旁边站着一位身穿长裙礼服的小姐,对我说:“我是此处的志愿者,如果您愿意,我为您讲解。”
我受宠若惊,当然愿意,于是跟着她沿路参观,不一会后面又跟上了几位游客。虽然讲的口齿伶俐,但感觉更像是在推销天津的土特产,如十八街桂发祥的麻花,如何判断是否正宗?此处还有泥人张、各种剪纸以及五加皮酒等,保证都是正品。她讲解的很快,很快走到尽头,果然是一家卖土特产的商店。我对购物不感兴趣,因为无法逆行,只得先从出口出去,再绕回进口,下到一楼,又见到站在展牌下的那位小姐,彼此有些尴尬,这回还是我自己看吧,跟着自己的兴趣走,也是我最喜欢的方式。
回到开头,天津记忆的旁边是“前言”:
“天津是中国历史名城,地处首都门户和濒临渤海的优越位置使她成为中国北方最早的开放城市,并立于近代百年政治风云的潮头,她是开放变革的前沿,是最先步入现代工业文明和现代教育体系的重镇,近代天津创造过“百项中国第一”,是近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更是观察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曾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记载了许多名人故事,更蕴藏着丰厚的人文积淀。”
说的一点不错,中国近代工业城市,第一是上海,第二就是天津,第三不知是哪个?
接下来的板块是介绍天津的历史。有一句话,说的是:“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卫。”好像北京也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三岔口位于天津市区的西北部,子牙河、北运河和南运河以及海河3条水道在这里交汇,在大地上画出了一个大大的“y”字形,如图:
图中上下宽敞的水道是北运河、海河,金刚桥横跨两河,以此为界。东面的水道流入渤海,是子牙河。西面汇入的小河是南运河,昨日我曾步行至河口,遥望对面的大转轮——天津眼而没过去,实属遗憾。因为那里曾经是三口通商衙门的所在地,古遗迹甚多。
也是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天然的水道,也让这成为了天津最早的居民点和最早的水旱码头。
三岔口从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逐渐发展成了天津最早的居民聚居地,水岸码头,漕运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一直到了元朝,不管是河运还是海运,想要进到北京城,北运河是必经之路,而且都必须经过三岔河口。
“天津”名称的由来。
定名天津,因为这里是天子渡口。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在三岔河口的直沽渡坐船,沿着南运河南下发动“靖难之役”,打进南京,夺取了皇位。
12月23日成为了天津这座城市的生日。
《明实录》记载,永乐二年的“己未”日,阳历的1404年12月23号,永乐皇帝下诏将直沽改名叫作天津,也就是天子坐船经过的渡口的意思。
一座城市,能有准确的生日日期也是了不起的。这让我想起《史记》中所记载的,汉武帝巡视到山西时,接到奏报,汉军攻占南越都城,汉武帝大喜,将所在地命名为“闻喜县”,如此说来,闻喜县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而且生日明确。
漕运码头。
天津商业的起源。
“天津就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荣的城市。无论建卫立仓皆沿着海河一字摆开。海河两岸码头林立,人群密集,受燕赵之地慷慨之气的影响,天津人形成了做事不拘小节,豪爽又带痞子气的特殊地域性格。”
性格特征描写准确,只是痞子气尚不足形容一些天津人带有黑社会的流氓气,喜欢恫吓、威胁他人。这点我有深刻的体会,因为我曾经在天津做过工程项目,接触过土方工程的承包商,行事表面豪爽,到了算计利益时,不仅是痞子气,流氓气也暴露出来了。
“金元时期以来,天津因“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很快成为中国北方商品集散中心。至明清年间,大运河全线贯通,政府准许漕船负载士特产品,免征税钞。
漕船北上时,运军随船带上南方盛产而价格低廉且北方缺乏、价格昂贵之物;南下时再带回北方的士特产品。“往返之间,可获利三倍”。
天津地区作为漕运中转大码头,大批士宜在天津卸货,再转贩到北京或行销到北方各地,需要相对固定的集市来消化。于是天津城内出现了5个被称为
“集〞的商品交换场所。分别是鼓楼附近的宝泉集;东门内的仁厚集;南门内的货泉集;西门内的富有集;北门内的大道集。
当时有句说法:天津卫,天天集,今天不齐明天齐。
有一段唱词,描写天津的盛况:“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南门外叫海光寺,北门外是北大关。南门里是教军场,鼓楼炮台造中间。三个垛子四尊炮,黄牌电车去海关。”
从上面的唱词可以看出,当时的天津应该属于庚子事变之前,即1900年前,因为城池还在,如图:
那时天津的城池是这样的,四四方方,周围设有炮台,三个墩子四尊炮。庚子事变之后,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把城池拆了,因此就没什么什么北门外、南门里了。南门外的“海光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大沽口战役之后清廷大臣与英法代表签订《天津条约》的地方。但唱词中又有电车,这一定是袁世凯主持“新政”之后才可能出现的新鲜事物,似乎时间跨度较大。
接下来的篇章名为:“一座天津城,半部近代史。”
这话有些夸张,天津的近代史固然辉煌,但全国其他的沿海城市也不差,比如上海,上海若称第二,没有哪个城市敢称第一。若上海也说:“一个大上海,半部近代史”,两个加起来就是整部近代史了,哪其他沿海城市呢?其实无论从开埠时间早晚,还是规模大小、发展速度,天津只能算上海的小弟。
不管怎样,既然大话放出,我们接着往下看:
“上青天一近代中国三大经济中心”
“天津靠着其得天独厚的码头属性,在近代史上一跃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与当时其他两座远东大都市上海和青岛并称“上青天”。
自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吸引了大量外国势力前来,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九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使得天津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天津文化。”
原来近代第三位工业城市是青岛,当年是德国的租界。三大近代工业城市都是从租界发展而来,由此可见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是沿海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沿海城市的发展自然带动内地城市的发展,形成共同发展的趋势。
作为近代中国第二大城市,自然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与场馆。
“劝业场是天津商业的标志性代表,坐落在和平路和滨江道的交界处,始建于1928年,劝业场创始人高星桥(1881一1948), 江苏南京人。
庆亲王载振为劝业场的二股东,加入三股,即三十万元,载振给商场起名为“天津劝业场”,源于“劝吾胞與”、“业精于勤”的首字。顺应了当时社会提倡的“实业救国”潮流。劝业场首创吃喝玩乐一条龙,是当时为数不多由中国人建成的大型百货中心,也是当时华北最大的购物和娱乐场所,劝业场之繁华,在当时有着“南有上海大世界,北有天津八大天”的美称。”
上面提到的劝业场二股东——载振曾经是晚清“新政”时期的农工商部大臣,其父就是晚清慈禧太后的亲信、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1917年奕劻死后,他承袭庆亲王爵位,当然,此时大清已亡,亲王头衔成了虚衔,但不管怎样,作为曾经的贵族,依然财大气粗。由他入股劝业场,号召力还是很强的,这也使得天津的“劝业场”名声大噪,可以与上海的大世界媲美。
起士林 一 全国第一家西餐厅。
1901年9月17日,法租界中街(今天津解放北路与哈尔滨道交口附近),一问名为“起士林西餐馆”的西式餐厅正式开张纳客。从这一天起,西餐走上了天津人的餐桌。
天津人有口福,虽然中国菜可以夸赞世界,但尝尝西餐也是不错的,上海人管西餐叫大菜,去西餐馆吃大菜,不仅表明有钱、有格调,还表明一种对西方文化的认可。1901年,天津有了第一家西餐馆,在上海,恐怕再往前推几十年,西餐馆已遍布外滩了。
民园体育场,始建于1920年,1926年由英国奥运冠军李爱镜(埃里克•亨利•利迪尔)参与设计并主持改造,在跑道结构、灯光设备等方面都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曾是远东地区首届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
民国时期,天津的体育文化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样的体育馆在远东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到此,天津近代文化展全部结束,从博物馆出来,感觉又做了一次复习,巩固了天津的地理知识,颇有收获。从地下一层上楼,到达一楼,是一座百货商场,与其他各地无异。卖珠宝玉器、化妆品等,我对购物无感,于是从一楼大门出来,见对面有家十八街桂发祥麻花店——到处都是,便穿过马路,进店买了一根大麻花,又回到百货商店前的石凳上,坐下啃了起来,果然油脆香甜,吃完后拍拍手,起身,见对面街区似乎是一条步行街,于是信步走去。
街区两侧都是西式传统风格的洋楼,装饰优美。一座洋楼的侧面挂着一块牌子,上写天津创业城,
马路对面是光明电影院、亨得利钟表店,马路中间,有一驾铜马车,上面端坐一位执缰、戴着高帽的洋人,
马车在街道上奔驰,再现了当日的真实街景。劝业场在法租界,毫无疑问,这里是天津当年最繁华热闹的地方,类似于上海的南京路。
再往前走,来到大楼的顶端,原来劝业场的正脸在这里,
美轮美奂的西式洋楼,在当年,毫无疑问是当地的地标建筑。
大楼侧影如图:
天津此处的热闹,更符合普通市民逛街、赶集的需求,而英租界的五大道,意大利街区,属于权贵们更高档的住处。遥想当年,专制腐朽的大清国,黑暗统治之下,有着另外一片另类文明的天地,高耸的洋楼、整齐宽敞的街区、良好的卫生环境、井然有序的行政法规管理,作为当时的大清子民,选择在何处生活、工作,不是很容易决定的吗?难怪许多名人,如梁启超、曹禺、甚至逊帝溥仪以及北京大批遗老遗少、失势的权贵们都跑到天津定居,托庇于洋人的势力之下,还不是看上了租界的良好环境以及安全保障。从这点上看,租界的存在在当时是有着积极作用的,至少向当时的人们展现了一个文明地区的样子,给当时的清朝政府提供一个改革的样板。袁世凯在天津所办的“新政”就是参照租界进行的,比如设立新式警察,完全就是照搬照抄租界的警察体制,继而推广到全国。
回望这条类似于上海南京路的滨江道,100多年前,就有这样的规模,你可以想象当年天津人的骄傲。说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我觉得很正常,因为上海人有骄傲的资本。同样,天津人也看不起周边的外地人,甚至连北京人都看不起,当然,更多的是不服气,在两地的足球比赛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每逢京津足球赛,双方的球迷都会死掐,好似仇人一般,北京人自诩天子脚下,天津卫不算什么。但天津的球迷绝不会让着北京的球迷。这我可知道,北京球迷曾组团去天津球场观战,战胜天津后,几乎回不去,天津球迷拦着大巴车,骂声如雷,十几辆大巴车的玻璃被砸的稀烂,回到北京时,所有球迷的头发都高高飘起,有惊无险,依然兴高采烈。上面说,“天津人形成了做事不拘小节,豪爽又带痞子气的特殊地域性格。”这岂止是痞子气的性格?天津人能自己承认痞子气,说明痞子气已经很浓了,再往前一步就是流氓气了。北京球迷虽然也喜欢骂SX,但不会如此痞子气。
天津是港口城市,市民文化趋于底层的大众文化。感觉天津与上海都属于经过租界洗礼的港口城市,但文化、风俗迥然不同,上海更加洋化,天津更加北方化,就连黑社会,上海出名的人物有黄金荣、杜月笙等;天津好像没有著名的黑老大,都是以混混出名。
也许是天津离北京太近,总是生活在京城高大威武的阴影之下,不如上海天高皇帝远,发展的更加自由、活跃。
从滨江道往北,朝着海河的方向行进,眼前突兀而起一座巨大的摩天大厦,直刺苍穹。
看底端门前,遮阳棚上立着一串金色的大字:“天津环球金融中心”。毫无疑问,这里是现代天津的地标建筑。造型令人赞叹。
穿过如同柱子一般的大厦,来到海河边,对面可见一座钢结构桥梁,即解放桥,听这名字就是解放后取的,但桥梁绝对是民国时代的产品,与上海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几乎一样。
向着解放桥的方向走去,沿河步道有几座青铜塑像,
男女裸体、行为大胆。
彰显天津不愧是一座开放、包容、多元化的国际大城市。我总感觉,天津是一座北方城市,民气较为保守,没想到此处却有如此胆大的青铜塑像。最近,网络上因为一位退役的体操运动员直播跳舞带有擦边意味的事情吵的不可开交,争论穿多穿少,反对者说擦边有伤风化;支持者说,跳舞时穿的比体操比赛时还要多。不知反对者有没有来天津海河边看看,这些塑像算不上擦边?
当然,从艺术的角度上看,这些青铜塑像没有问题,以平常心看待,只会看到生命之美、形体之美,爱情之美。在广西北海风景区银滩上,也有这些的女性裸体青铜塑像,也是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来到解放桥的跟前,
正面入口:
上海的外百度桥也是这样。
天津与上海有很多相似之处,沿着海河漫步,与沿着苏州河漫步,两岸的西式建筑、中西合璧的风格几乎相同。一南一北,都是中华大地上的值得骄傲的名城。
站在岸边,遥望对面,一座现代化建筑,就是天津火车站,
过去叫“老龙头火车站”,历史书上说,义和团联合清军,曾大败八国联军。其实也是夸大战绩,义和团属于无军事组织、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一伙农民,怎么可能打败洋枪洋炮的八国联军。否则,八国联军也不可能顺利打进北京。
从解放桥向西,可以看见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大沽桥。
过了大沽桥,继续向西,眼前是通往意大利风情旅游区的北安桥:
来到天津古文化街,对面红顶白墙的西式建筑,与对面的中式街区形成鲜明的中西对比的景象。
此时,夕阳西下,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时隐时现。海河泛着金色的水光,波光粼粼,岸边许多垂钓、休闲漫步者,一片祥和气氛。一座城市,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海河,实在是当地人的福分。
走进古文化街,在路边扫开一辆共享单车,骑到老城厢南大街,这里有一个老城小梨园,晚上想在这里听一场相声——来天津不能不听一场相声。
在售票处买票入场,连茶费一共80元。来到入口处,院墙上嵌着一块石板,上写:
“天津老城博物馆简介
天津老城博物馆坐落于传统民居徐家大院,原为英商天津麦加利洋行买办徐朴庵家宅,始建于清未民初,现占地1600平方米,是天津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落。2000年,由冯骥才先生倡议在此筹建中国第一家捐赠博物馆,并率先捐赠珍贵文物。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踊跃捐助和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值2004年12月23日天津设卫筑城600周年纪念日建成开放。这里凝聚着各界人士挥之不去的老城情结,典藏着天津卫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心想不错,还能顺便参观一下老城博物馆,走进院内,门卫告知,下午4:30闭馆,要看明天再来。只好专心听相声。走进表演厅,
找个前排座位坐下,服务员上来奉上了一杯茶,别无他物。有瓜子、小吃,需要另点。台上两边的楹联上写的是:“唱念做打演绎东方神韵;喜怒哀乐品味艺术人生。”
喝着茶,陆续有来了几个客人,两个年轻女子,看起来像是当地打工的,另一对是两位年轻情侣,连我一共5人。
表演时间到,演员上台表演,穿着传统大褂,先是打了一通快板,说明相声演员却是唱念做打都会。
然后相声正式开始,上来一瘦一胖的两位演员,
先是相互介绍,什么沉痛介绍、隆重介绍,反正就是相互挤兑。
两人表演完毕,又上来两位,一唱一和、捧哏逗哏,当儿子、当孙子、互相损。
两人说完后,又上来两位,
绕口令,说传统相声,贫嘴、车轱辘话使劲说,怎么也得把时间耗尽。能让你笑的话不管多俗多损,都是脱口而出。我和几位一样,也跟着大笑起来,只是哈哈大笑,没有会心一笑,隽永之笑,没有幽默之笑。
终于熬到10:30分结束,最后只剩下三位听众,这几位演员也不容易,相当敬业,一晚又能分到几十块钱?虽然平庸,但每次表演我都热烈鼓掌。传统曲艺在当今的电子信息时代,走向衰落已不可避免。单是脱口秀,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相声若没有突破,很难与多种多样的媒体视频竞争,眼前的相声专场可以说明相声目前的状况。据说郭德纲正在以一己之力担当振兴相声的大任,但我很少听他的相声。
相声在解放前就是一种市民娱乐节目,常在茶馆、集市撂摊卖艺,不登大雅之堂。解放后,说相声的热闹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登上舞台,这才光大起来。那个时候,人们既缺少物质食粮,又缺少精神食粮,逗乐的相声自然受到欢迎,春晚都是保留项目,但多受北方人的追捧,南方人看的不多。我觉得相声会被脱口秀挤代,相声的出路更像马三立的单口相声,越来越觉得捧哏逗哏的显得贫嘴,互相挤兑,互相损,多此一举,不如单口相声说的更隽永,还省一个人的人工。
从老城厢出来,外面已是行人稀少,在路边扫开一辆共享单车,骑回酒店,一天游览宣告结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