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节目《烽火鸭绿江》第四集: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战争,是一场中国人民为争取正义、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松骨峰、长津湖到上甘岭,经过三年殊死搏斗,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打出了不可撼动的大国尊严。回顾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抗美援朝精神的弥足珍贵。“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特别节目《烽火鸭绿江》,今天播出第四集:《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一段被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解放军战史
一个企图把志愿军全部围歼的惊天阴谋
一场至今让美国人困惑不解的逆袭战
韩国铁原,一个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听说过的地名,这里尘封着一段中国军人为国征战的历史往事。
纪录片《铁在烧》剧照
1951年夏,抗美援朝五次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在美军新任总司令李奇微中将的指挥下,敌集中精锐主力发动全面反击。觉察到敌方意图的志愿军总部下令部队迅速摆脱,于是进入铁原一线进行防御。一支临危受命的中国军队死死挡住了“联合国军”的去路,掩护主力重建战线。这一挡,就把包括几乎所有世界主要军事国家最精锐部队的“联合国军”死死挡了整整十三天。
如果没有这些志愿军将士的血肉之躯,没有铁原阻击战的胜利,志愿军可能会全线退守鸭绿江,中国东北也将不保,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可能将因此改写!
这场阻击战,因其历史特殊贡献,被后人称之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生死逆袭战”。对于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铁在烧》通过走访中国、韩国、美国当年参战老兵、专家学者,寻找与昔日战斗相关的历史资料,充分还原那场发生在1951年朝鲜半岛上的惨烈战斗。
作为纪录片执行总编导,迟鹏说:“如果没有亲自到过‘三八线’我们很难在今天韩国现代化的气息中嗅到那丝紧张的战争味道;如果没有真正行走在铁原的土地上,我们更无法体会到抗美援朝战争中那场阻击之战的惨烈程度。”
纪录片《铁在烧》剧照
留住历史,是每名纪录片人的职责。如何让历史书中冰冷的文字产生温度,便是迟鹏在创作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他说:“讲故事,讲人的故事,讲人们听得懂的故事。”
编导冯珈在研究铁原阻击战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一个叫作“内外加”的小山包,这里发生了一场战斗。为了寻找参加“内外加”战斗的188师564团老兵,她几经周折,最后凭着渺茫的线索来到了位于河北石家庄的一间部队医院,来到了李连仲老人的病床前。冯珈问老人:“您听说过‘内外加’这个地名吗?”老人一句不太肯定的回答,让冯珈看到了一丝希望。老人记得,1951年6月10日下午,188师师部来了一位朝鲜人民军战士,说敌人已经从铁原迂回到后边去了,侧翼暴露了。老人说:“一开始我们还都不相信,害怕他是奸细,仔细查了之后才确认了他说的话是真的。”通过老人的描述,这场战斗的细节和脉络逐渐清晰了起来。
纪录片《铁在烧》片段
一位联络人和冯珈通话的时候,意外提起了李连仲老人,电话里说,刚刚路过老人的病房,发现里面空着,问了之后才知道,老人昨天已经走了。
纪录片播出前,冯珈再次联系确认,才知道李连仲老人确实已经去世了。冯珈说:“当时是为了确认是否需要在李连仲老人的名字上加上示亡号,当真正把这个符号加在老人名字上的时候,我的心里不再是之前的咯噔一下,而是怀着沉痛的心情,同时又有一种致敬和怀念意味的仪式感。虽然老人没有等到纪录片播出,但希望我们的片子能够告慰那些老兵的在天之灵。”
纪录片《铁在烧》剧照
通过影像的梳理和历史细节的挖掘,铁原旧战场上那些残存的遗迹、档案馆里的资料和数据逐渐鲜活生动起来,他们开始呼吸、说话,那些沉睡在地下多年的战士们苏醒过来,向我们诉说着那场战争的惨烈,那些为了爱与自由付出的牺牲、那些未曾说出永难瞑目的热望和期待。所有这些,凝聚成了这部厚重的影像历史。它不是宣传和说教,而是在回溯,回溯一个民族刚刚从苦难中挣扎出来时的真实感受。
点击图片观看,纪录片《铁在烧》
在韩国铁原,为了保卫新生的共和国,中国军人毅然决然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今天的人们,由此知晓我们的先辈是如何与强敌殊死战斗的,从而让今天的人们知道如何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这才是纪录片《铁在烧》真正想表达和传递的。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策划:学习电台“倾听”策划小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电影组
文案:胡小清、许雅婷
主播:许雅婷
责编:郭圣群
审校: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