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故事 | ​当知命之年邂逅青春校园,当园林圆梦走向树木树人

美丽校园 浙大国际校区微后勤 2023-12-20




徜徉在海宁国际校区疏林草地的风景里,在城市与湿地校园的交叠处,诗和远方仿佛不请自来。

从商业街往书院漫步,路边的栾树上,一串串粉红、鹅黄的“小灯笼”挂满枝头,秋风吹过簌簌作响,待到成熟了,便掉落满地,随着风滚动前行。而这一刻秋风恰好吹来了桂花香……不需要浓墨重彩,秋天的浪漫展现得淋漓。

在这诗情画意的青春校园里,便有一支年逾半百的队伍,创造了如火般热烈盛开的花海,为每一个赏花人送去了悠长的暖流。





年逾半百的园林队伍

追求源于热爱,热爱成就追求




在海宁国际校区项目部,有一支平均年龄50+的中老年队伍。年逾半百,他们依旧心怀热爱,在校园里创造了一处处美丽景观。



这支队伍里,他们有的曾经是个体工商户老板,有的曾经是村长,大多数人则是当了一辈子农民。

但即使是一生扎根土地的人,刚开始也没有信心能成为一个好园丁。因为看似简单的绿化工作,其实大有门道。



项目部的园林主管邹佳妮,便是一位园林专业毕业的“90后”新新园艺师。面对这支“老龄化”队伍,她花了大量时间给师傅们传授理论知识,指导他们强化专业技能。看到大家一点一滴的进步,她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恰恰也是一直以来激励着她前行的动力。



除此之外,公司还特派园林分公司的绿化专家,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就这样,绿化师傅们脚踏实地,一步步用热爱成就追求。





校园景观随“季”应变

择一事专一业,不为繁华易匠心




枯荣交替、四季更迭,在校园里,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从初春到隆冬,二月兰、樱花、玉兰、栀子、绣球、月季、桂花、梅花......校园的绿植随季节而变化,花朵的种类不胜枚举。每一季每一种每一株,都经过悉心栽培。



从花草树木的修剪、浇水、打药,到贯穿整个秋季的落叶清扫......绿化师傅们十分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并为它们量身定制了标准化的养护流程。之后,再围绕养护计划,结合植物的生长情况等多种因素,悉心照顾,用心呵护。



“梅花在3月就要修剪过密的枝节,来年才能开得更盛;蚜虫出生后五天就能生育后代,每年春天得蚜虫治理一定要及时;银杏不招虫,但是容易感染病菌,秋天树根旁残枝落叶要扫得勤……”多年的耕耘,绿化师傅们对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肥抢先,种抢天,园林绿化还是个看天吃饭的工作。因此对绿化师傅们来说,无论刮风下雨,日未出而作,日已落未息,都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但最难熬的还是夏天。被烈日晒得黝黑的皮肤,在高温蒸腾下捂出的痱子,是夏天为辛勤的他们,戴上的独特“勋章”。



好在功夫不费有心人。在大家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校园里的花花草草们,展现出勃勃生机。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里,一天园林树枝草屑杂物清运,就高达500多斤,而这个数字在春夏草木旺盛的时候还要翻一番。






把课堂搬进“菜地”

劳动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为给学生带去更真切的劳动体验,于是,在绿化师傅的协助下,学校特地开垦了几方地,把劳动育人的课堂搬进了“菜地”。



虽说绿化养护是师傅们的强项,但劳作一生的智慧,弥补不了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起初,他们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结结巴巴地讲解,面对学生的提问,更是紧张地说不利索话了。

慢慢地,在主管邹佳妮的带领下,绿化师傅们模拟起了实践现场,一遍遍练着上课“台词”,还常常互相交流经验,互相纠正发音,努力克服“语言关”打破设限,突破自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经过3年的劳育实践活动,师傅们不仅可以系统地为学生们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对学生的提问也可以清晰地解答,并亲身示范指导。



一来二去,师傅们跟师生熟络了起来,学会了主动“出击”。他们奔走在“课堂”,告知种植要素,指导后续的除草、除虫、施肥要领,帮助同学们收获更多成果,借瓜果蔬菜,传递劳动的乐趣。

劳动育人,更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它帮助学生们学习种植知识,感悟劳动精神;它让绿化师傅们化身教人育人的“园丁”,感受终身学习的魅力;它更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锻炼年轻管理人员们的统筹协调能力。





当知命之年邂逅青春校园,当园林圆梦走向树木树人,绿化园林之于校园,其价值将不再仅限于环境观赏,更在于绿化师傅通过一花一木传递的温情和力量美丽校园和辛勤园丁,都将与师生随行,传递润物无声、不教之教的校园文化,并绵延至更广阔的空间。


*本文转自求是物业官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