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氢产能分别约3150吨!黄河集团氢能制储运销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
文章来源:内蒙古黄河集团、全球氢能,全文转载请完整注明出处!
4月18日,内蒙古黄河集团隆重举行内蒙古骏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300万吨/年焦化项目和乌海中太氢能制储运销一体化示范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图源内蒙古黄河集团
资料显示,2月15日,由乌海中太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氢能制储运销一体化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在当地发改委备案。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工业园区北区,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5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5000万元,计划在2023年4月开工,2023年12月底建成投产。
据介绍,这一项目将依托中太(苏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独有的氢气液化、存储技术和碳捕集技术,利用位于乌海市的大型焦化企业黄河集团焦炉煤气资源建设氢能"制-储-运-销"示范工程,项目气氢产能约为3150吨、液氢产能约3150吨,配套建设1000方液氢储罐。
这一项目具体内容包括:
依托黄河集团焦炉煤气资源提纯制氢,产能4400Nm3/h;
氢气纯度满足氢燃料电池车用氢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优先满足乌海市本地氢能交通等领域的用氢需求;
建设10t/d的液氢工厂并配套建设1000方储罐,利用标准罐箱联运方式,将液氢送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氢能缺口较大、价格较高区域,实现液氢的商业化应用。
项目建成后,将陆续引进氢能源重卡、氢能源电池等拥有自主成熟技术的优秀企业,在区域内快速打造闭环氢能发展体系。
黄河集团党委书记马文利、董事长马文义表示,氢能制储运销一体化项目作为黄河集团发展氢能源试点工程,将进一步延伸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为行业践行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树立新标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黄河集团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与上海宝武炭材合作建成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与上海亿腾集团合作建成特种色素炭黑项目,助力乌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北京建龙重工集团合作重组包钢万腾钢铁公司,焕发乌海市钢铁产业活力。现已形成钢-焦-煤化工-炭材料一体化发展模式,建成年产值300多亿元的绿色、低碳、高效、节能产业园区。两大项目建成后将为乌海焦化产业水平提升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资料显示,乌海中太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股东为中太海事技术 ( 上海 ) 有限公司和中太 ( 苏州 ) 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此前,2022年12月23日,乌海市政府与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太(苏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太(苏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建设内蒙古乌海市至呼和浩特市输氢管道暨“内蒙古氢能走廊”项目。
双碳目标下,煤氢结合渐成趋势。
炼焦过程副产的焦炉煤气具备高氢低碳特性,主要成分是氢气和甲烷。目前焦炉煤气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发电或供热、制氢等,前两种方式应用较为普遍,但燃烧焦炉煤气将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制氢可获取清洁能源。因此,业内开始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优化焦炉煤气利用方式,减少其作为燃料利用的比例。
2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文件指出,各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中都提及氢能领域,使得氢能有望成为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及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途径。对于焦化行业可以发挥焦炉煤气富氢特性,有序推进氢能发展利用。
2月16日,中国石化在北京、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地举行启动仪式,宣布中国石化在内蒙古第一个绿氢示范工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开工。项目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年制绿氢3万吨、绿氧24万吨,就近用于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降碳减碳。该项目进一步拓展了我国乃至全球的绿氢产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将有力推动绿氢产业链发展,推进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阅读:年制绿氢3万吨!中石化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开工
3月3日,宝丰能源鄂尔多斯300万吨/年“绿氢+煤”制烯烃项目开工在即。
4月6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公司气化净化变压吸附(PSA)制氢装置的最后一组合格分析数据从分析化验楼传出,标志着每小时产氢达48万标方的全球最大煤化工PSA制氢装置成功通过连续72小时考核,顺利验收。
相关阅读:产氢量48万Nm³/h!全球最大煤化工PSA制氢装置通过验收
值得注意的是,氢能产业尚处发展初期,还面临成本、产业链发展不协调等多重阻碍。业内专家认为,煤企仅在制氢环节发力无异于“跛足”前行,只有全面扩大氢能应用示范场景,形成规模优势,才能有效降低制氢用氢成本,并带动煤化工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收。
“煤企引入氢能需要丰富的应用场景作支撑,否则利用氢能带动传统能源项目转型升级就无从谈起。”业内人士表示,大多数情况下,煤企会建立制氢端所需的制氢设施和加氢站,但全面布局车辆、氢能装备、储运设施等,才能进一步提升煤化工制氢项目的经济性,因此还应重视与整车、装备等相关企业的相互协作,以共同降低产业链布局成本。
中国氢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建清曾在采访中强调,煤化工企业利用氢能转型应以“绿色”为最终落脚点,未来应通过非化石能源制绿氢、绿氢与煤化工耦合等创新技术,降低煤化工产业碳排放,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示范项目。
END
// 推 荐 阅 读
2、氢能装备新突破!兰石重装研制50MPa和98MPa高压储氢容器顺利下线
4、国富氢能10TPD氢液化工厂核心设备及PEM水电解制氢系统成功下线
5、中国巴西联合声明:双方愿共同努力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氢能源等方面开展合作
编辑:戴戴
电话:15271900536
联系邮箱:daixinxin@acmi.org.cn
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
戴女士 18171430118
【免责声明】1、鉴于本平台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平台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平台联系,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平台将及时处理;2、本平台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需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4、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全球氢能所有。
【版权声明】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