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一个学历史的男生,该如何追求?”
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不能不想到结局
——茨威格
”
最近,我收到一条私信,是位名叫“南瓜”的粉丝发给我的。
问题大意是:喜欢上了一个“学历史的”男生,问问我这个“学历史的”男生有何见解。
坦白讲,本号是历史号,主要探讨历史问题。该问题属于情感问题,本不归我管。但看到南瓜反复强调“学历史的”这一标签,仿佛又与本号沾点儿关系。因此破例回答,以防止南瓜女士陷入“踢皮球的窘境”。
1
回答的话,要把问题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如何追求异性?”;第二才是“追学历史的男生有什么特殊?”。
事实上,不管学什么专业,他根本上还是一个人,是人就喜好各不相同。不是说学航天的就都喜欢会飞的,学历史的就都喜欢年龄大的,学医的就都喜欢身体不好的,这都是不可能的。
所有群体都由各种类型的人组成。拿历史学院举例,有喜欢NBA的,还有喜欢戏曲、动漫、歌剧的,你能说他们是一类人吗?就这种“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问题,您还不如问问这位“学历史的”身边朋友,比问我要靠谱多了。
看到这里,南瓜你也不要生气,我不是不正面回答你,而是给了你一个最靠谱的建议。
但你要非问我,学历史的人就没什么共性吗?我也不是无可奉告。
我思来想去,好像还真有这么一条。
那就是凡热爱文史哲的人,大都有个基本立场。立场一样就容易相互吸引,互有好感。比如史圈有名的伉俪“秦晖金雁”,政治学的“刘瑜周濂”,皆是志趣相投,而后珠联璧合。像我近年来结交的朋友,也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保持默契。
反之,如果立场不一致,那就是三观不一致,问题非常严重。别说恋人,可能连好朋友都做不成。比如我去年认识的一个女孩,刚接触各方面都挺好,但非常喜欢暴论,最后也只能渐行渐远。因此,南瓜可以审查一下,自己有没有发表过特别激进的言论,是否触碰了对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底线。
2
再说一条的话。那就是凡热爱文史哲的人,大都喜欢读书,至少是喜欢买书。换句话说,全国那么多社科类图书,除了卖给图书馆,也就卖给这些爱好者了。因此,我建议南瓜可以来个“以书会友”,通过书来创造共同话题。
比如:1.请对方为你推荐一本书/作家;2.送给对方一本好书;3.就书中某个问题请教对方等等...
别看“学历史的”不爱说话,好像都是闷葫芦,那只是没聊到感兴趣的话题。只要碰上“好古敏求”“虚心请教”,那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比任何人都能说,没有话题都能给你找十个话题。
南瓜,我看你提到了茨威格,这就是个很好的话题啊。茨威格是历史传记作家,他的《断头王后》是写法国大革命的;《昨日的世界》是写一战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写了12个历史片段,足够你们聊好一阵了。
你只读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没关系,也不用灰心。既然你喜欢《来信》,你大概率也会喜欢茨威格的其他作品。通读一番,除了能提高学识,还能为你们创造兴趣结合点,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另外,你说你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找到了共鸣。这里我作为茨威格的读者,也提醒你一下。书中的男女主可不是“没有共同话题”,而是男主根本不认识女主。在心理学上,那个女主属于偏执奉献型人格,通过单方向的付出才能获得成就感和爱的乐趣,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如果你真是那样,建议先调节下心理状态,爱人先爱己。
话说回来,南瓜,还是不要用一个“标签”把人限定太死。人都是复杂的,是由无数“标签”组成的。管中窥豹无法看出全貌,盲人摸象也不能认识全面。
就连我刚才说的两条“共性”,也不绝对。有些爱好文史哲的人,就觉得“和而不同”才好,或根本不关心伴侣有什么立场。有些爱好文史哲的人,则一年到头什么书都不看,十足“叶公好龙”。所以这第二个问题,还要全面考察,因人而异才行。
3
至于“如何追求异性”这个问题呢,其实就更加简单了。人与人之间产生感情,无非是看中了对方身上的某些特点。比如,你被对方的“学识”和“人品”深深吸引。如果对方没有这两个优点,你很可能就不会那么喜欢他了。
换个角度思考,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可以吸引对方的优点呢?如果没有的话,这才是你下一步努力的目标。人之优劣,无非颜值、身形、学识、人品、性格、才华、家境、运势八个方面。其中有些是投胎决定,有些则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升。
从大环境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从他原有的轨迹中撕裂出来,成为另一个“自己”。你想想自己10年前情窦初开喜欢那个人,现在还对他有感觉吗?你现在喜欢某人,不代表你会一直喜欢某人。茨威格说:“只想到开始,还要想到发展和结局”。我希望你能记住这句话,无论生活、感情、学习都要目光长远,不再陷入踌躇、沉溺与迷茫。
推荐阅读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