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演专访|短片聚焦着我的“火车情结”

机械硬盘 Hardfilm 硬盘电影计划 2022-07-17


Hardfilm 硬盘电影计划致力于发掘和扶持独立电影导演和青年短片影人,通过与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与放映,探索新兴影像的魅力和可能。







每部得到首轮“城市载体”征片企划组委会特别推介的参赛导演都将获得专文访谈的机会,我们期望在与青年创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挖掘未来影像发展的方向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是青年导演郭润家,中国传媒大学录音专业出身的他,此次独立导演的作品《遥远的童年列车》参赛作品推介!火车即将抵达的天南海北背后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 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把创作的视角放在小孩的身上呢?


最初的动机来源于我关于“火车”的情结。我的父母是内蒙人,大学毕业之后因工作原因定居北京,小时候坐绿皮火车回内蒙过年是我每年都特别向往的事情,一路听着火车“哐当哐当”有节奏的声响,不慌不忙的离开华北平原,在火车上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就是发呆,能看到远山缓慢的移动,乡村替代城市,冰雪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白花花的铺满农田和山坡,最后抵达一个被欢迎的温暖的地方,这给小时候的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一直认为火车不仅是个交通工具,还是遥远、幸福,万水千山的代名词,这样的情感存在久了,就自然想把他表达出来,于是虚构出了这个故事。


至于小孩的视角,我其实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是一个下意识的选择,可能是潜意识里还原了我产生上述情感时的年龄吧。







▷ 短片的拍摄阶段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最大的困难无疑是儿童演员的表演问题,都说小孩和动物是最难拍的,这次是感同身受了,哪怕有过前期排练,拍摄过程中仍然很难让小孩自然的、带着表演的,完成那些较长的台词,通常只能满足其中的一两点,所以现场做了挺多调度和台词上的修改,拖慢了进度,导致一场密度的戏没能拍好,是后来补拍的。


印象深刻的事是一些临时做的大改动。影片的最后一个摇了一圈的长镜头是现场即兴的决定,那一场原本的设计是正常的7到8个镜头,但真正站到那个景里面,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想要换一种当下认为更贴切的表达方式,当时也考虑了剪辑之类的问题,但最后还是选择抓住灵光一现的想法,拍了一镜到底,展现了这个家全貌的同时交代故事的结尾。后来这个镜头的反响还不错,不得不承认现场创作真的很爽,很刺激。







▷ 从录音到导演的身份跨越有什么感受,之后职业的从事方向倾向于什么呢?


跨越带来的感受就是心里没底,会担心自己的能力问题,事实上拍完之后的确暴露了自己各方各面的漏洞,不过学习的欲望也进一步被加强了。


话说回来,有声音方面的经验是有很多好处的,首先是因为参与过很多剧组的创作,耳濡目染的学到了一些工作流程、摄影调度,布光等等的知识,上手会比较快,另外就是对声音的了解较深,会更重视声音在影片中的表达,无形多了不少的创作手段。


职业方面,有机会的话,当然还是想做影像创作方面的工作,但也会保持声音方面的学习,相信是有益的,慢慢来吧。







▷ 之后最想尝试的创作类型是什么?


现在让我说这个可能为时尚早,说不太清楚,但我当下在筹备的是一部纪录片,想要去探究一个我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希望用这一部片子来点出这个问题,获得关注和思考,让大家都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这些变化







▷ 有什么话想对青年创作者们说吗?


我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想要“跨专业”做电影的朋友,有学传播的有学播音的,很多人囿于自我怀疑或其他的原因,不敢放手去做,我想对他们,也对自己说声,加油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