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89——“复阳”
其实各位读者并不应该对复阳感到陌生,因为早在2020年大流行初期我国就有很多复阳的案例。
截至3月10日10时,全国累计80924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其中59982人治愈出院。2月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复查呈阳性的现象(以下简称“复阳”)。在江苏徐州,两位患者出院后,小区居民以鲜花相迎,不料两天后,两人核酸复查为阳性,再度入院,小区也被封。在天津,一名患者出院16天后复查阳性,再次入院,两次核酸均转为阴性,3天后出院。在广东,14%的出院患者出现“复阳”——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2月25日在发布会上通报这一数据。 澎湃新闻(2020-03-11)
由于研究的样本数相对缺乏,使得学界目前对复阳的具体原因尚没有比较统一的解释。比如多数人认为的免疫水平不足可能导致“复阳”,但国内的一项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针对7名(7/69)复阳患者的IgM、IgG和淋巴细胞水平研究显示,免疫水平和复阳之间没有明显关联;而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临床传染病)(doi.org/10.1093/cid/ciac663)上的另一份同样针对7名复阳患者的研究则显示,复阳患者的IgM、IgG和淋巴细胞水平均相对较高,认为造成复阳并不是因为免疫衰竭,而是可能由于免疫反应过强。
所以这里仅列举一些学界认同度较高的观点(仍需进一步研究):
恢复期患者的体内仍然残留病毒核酸(比如局部粘膜免疫缺陷),可能仅是残留病毒的排出。
感染者使用抗病毒小分子化学药太早,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应尚未启动,虽然药物抑制了病毒复制,但药物无法杀灭病毒(或无法清除病毒)。
极个别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目前使用抗原检测由于敏感性低,同时存在自我采样不规范也会出现“假阴性”。
由于免疫水平下降,病毒可能与免疫系统形成了动态平衡,长时间存在于体内器官中,当免疫平衡被破坏时病毒可能会再次增殖。
四、“复阳”的传染性
现阶段针对既往毒株感染出现“复阳”研究显示,复阳者未能分离到病毒,也没有复阳导致进一步传播的报告。而且复阳患者病毒载量通常都比较低,因此传染性相对较低。考虑到暂时缺乏对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XBB系变异株在复阳的传染性方面的研究,所以复阳后还是建议进行隔离,避免可能的传播,尤其是环境中存在老人或高危人群时。
现有的研究显示,多数复阳患者的症状为轻微或无症状,不需要特殊处置,个别仍然残留些症状如咳嗽、咳痰、咽喉痛、嗅觉味觉下降等。另一项英国的研究纳入了380万首次感染和14000例复阳的患者数据发现,复阳相比首次感染降低61%的死亡风险,降低76%的入住ICU的风险。
尽管相关数据都显示复阳的健康风险相对较低,但对老人和免疫低下人群来说,如果发生复阳,仍需要对病程的发展保持高度关注。
之所以专门提及Paxlovid和复阳,主要是因为相关内容在社会上传播非常广泛,且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比较出名的应该是美国总统拜登和美国传染病学家福奇,两人在感染新冠后服用Paxlovid均出现了“复阳”的消息。(Paxlovid的具体内容见《后流52-新药与新冠治疗(上)》)
辉瑞自己的研究数据显示,在三期临床试验中,接受Paxlovid治疗后10到14天内,约2%的患者出现了复阳的情况。而接受安慰剂的参照组,在相同时间段内出现复阳的比例为1.5%。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消息指出,在服用Paxlovid或安慰剂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大致相同,“所以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否与该药物有关。”而美国CDC的研究数据则认为接受Paxlovid治疗后复阳率大约在5~8%(也有数据表示为14%)。
但考虑到即便不使用药物治疗,自然情况下的复阳率也在5%~15%之间,相关的研究也无法证实Paxlovid与复阳之间存在明确的关系,暂时无法得出有效的结论。不过从美国CDC的相关数据来看,在复阳方面Paxlovid的实际效果远比辉瑞自身的宣传要差,至少没它宣传的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