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55——新冠鼻腔喷雾·其一【某某3000的II期实验的情况】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鼻腔新冠病毒初始感染的主要目标。在最初的感染中,载有新冠病毒颗粒会与鼻腔内部气道纤毛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然后病毒会通过PCL粘蛋白层运输,所以针对鼻腔的保护就显得很重要。虽然并没有专门单独整理过相关分享(较早分享《后流48-降低病毒载量(下)》中有简单提及),但“鼻喷”一直是后台留言比较多的关键词,可以看出鼻腔喷雾始终是读者们比较关心的内容。之所以一直没有进行相关内容的分享,主要是之前大部分国产鼻腔喷雾都只进行了体外实验,缺乏可信的临床数据;而部分进行了临床实验的外国鼻腔喷,其实验的设计标准可能又有待商榷(比如仅要求参与者自己上报症状)。不过我上周外出参加冠状病毒相关的研讨会时,恰巧赶上很多读者一直关心的国内某药企的某某3000鼻喷雾剂公布II期临床实验结果,所以正好给大家带来一些一手信息。出于一些原因在这里使用某某3000代指具体喷雾剂,不过我想读者们应该能明白这里提到的是哪家药企的哪款产品。
本期分享主要有以下内容:
  • 药理作用

  • I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

  • 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 II期临床试验的评价

  • 某某3000鼻喷雾剂与某清抑菌剂


一、药理作用

从根据企业官方的描述来看,某某3000是一种针对新冠病毒的膜融合抑制剂,通过与病毒突刺蛋白的结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具有较高的病毒抑制活性。在之前的体外实验当中,针对不同的新冠变异毒株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抑制效果,在小鼠实验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原理我们本期不做展开,之后如果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在I期临床试验中,为了验证其安全性,共有52例参与到了最终实验,从结果来说并没有出现安全事件,I期临床实验整体上是成功的。

二、I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

II期临床试验为评价某某3000鼻喷雾剂对预防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研究时间为2023年5月19日~2023年6月9日,在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共招募了460名医护参与到实验当中,在排除了核酸检测阳性或IgM检测阳性的参与者(某某3000,n=232;安慰剂,n=228)。46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组并接受持续14天的每日5次,每次2喷(每喷0.5 mg)某某3000鼻喷雾剂或安慰剂治疗。判断标准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 关于安慰剂
对照组使用的是去除了有效成分的空白佐剂而非常见的生理盐水,目的是减少干扰项。
  • 关于试验人群
选择感染科的医护工作者一方面可以确保他们确实会暴露在病毒环境当中,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鼻喷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偏差。另外所实验人员均进行了新冠中和抗体检测。
  • 关于试验环境
感染科可以视作完全暴露的环境, 参与试验的人员在整个过程中没有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
  • 关于试验时间
从CCDC6月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来看,2023年5月19日~2023年6月9日正处于第二波疫情的感染高峰期[1]。

三、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II期临床试验中,某某3000鼻喷雾剂每日给药5次,连续14天给药期间,核酸检测结果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受试者累积百分比呈现出低于安慰剂组的趋势

在试验第3天时,试验组阳性率为2.2%(95%CI 0.70%-4.96%),安慰剂组阳性率为6.1%(95%CI 3.08%-9.59%),保护效力为64.9%(95%CI 3.85%-86.36%,P=0.049),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试验第5天时,试验组阳性率为3.0%(95%CI 1.22%-6.12%),安慰剂组阳性率为7.9%(95%CI 4.42%-11.72%),保护效力为61.8%(95%CI 4.70%-82.97%,P=0.031),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试验第7天时,试验组阳性率为4.7%(95%CI 2.39%-8.33%),安慰剂组阳性率为8.3%(95%CI 4.77%-12.24%),保护效力为43.1%(95%CI -23.76%-71.11%,P=0.160),无统计学意义。
在试验第14天时,试验组阳性率6.5%(95%CI 3.66%-10.44%),安慰剂组阳性率为10.5%(95%CI 6.53%-14.81%),保护效力为38.6%(95%CI -19.12%-65.82%,P=0.154),无统计学意义。

安全性方面表现较为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四、II期临床试验的评价

某某3000在已开展的临床试验中体现出了较高的安全性,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展现出了预防感染的初步有效性,在给药的前五天可以维持60%以上的保护率。虽然其保护率可能达不到很多读者的预期,但考虑到其II期临床实验选择的实验场景是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的医院传染科,理论上其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应该高于绝大多数生活工作场景,如果是普通人群进行使用,表现的结果可能会更好些。
另外从阳性感染者的积累曲线中可以发现,在试验开始后的第3天,安慰剂组的感染人数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上升,而此时正好对应了2023年第二波疫情的最高峰时段。实验组的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可能也与实验环境当中病毒载量的积累有关。
短期内60%左右的保护效力谈不上优秀,但至少是及格了。抛开其实实验设计的情况,只从其展现的预防感染的初步有效性来看,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它在较大样本普通人群实验中的表现。
  • 关于III期临床试验
    截止到本期分享发布前,生产厂商已经向有关管理部门递交了III期临床试验临床实验的申请,有关部门表示会在近几周开会讨论实验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具体何时开展试验也与国内新冠病毒流行情况相关,通常情况下预防类试验需要在感染高峰期才能进行。

五、某某3000鼻喷雾剂与某清抑菌剂

目前某某3000尚未进行上市销售,但是该厂商旗下有一款包装和其非常类似的某清抑菌剂在进行销售,可能部分读者也购买了该产品,出于好奇我现场向该企业的研发负责人询问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 “某清和某某3000相比,区别大吗?”

  • “还是有些区别的。”

  • “那它们之间有哪些一样的?”

  • “还是有些区别的。”

  • “是浓度方面吗?”

  • “还是有些区别的。”

  • “是辅料方面吗?”

  • “还是有些区别的。”

  • “其实您是不方便回答吗?”

  • “确实是有些区别。”

出于尊重和保密,这里还请读者自行判断“有些区别”的含义。
鼻腔喷雾最好与疫苗和其他物理防护手段联合使用,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对自己进行保护。在一些无法佩戴口罩的场景以及针对老年人、免疫缺陷人群和防护困难人群,鼻腔喷雾也是一种折中的选择,可以在短期内提供一个初步有效的预防手段。从一个方面来说,也请读者们放低对鼻腔喷雾保护效率的预期,尽量不要尝试只使用鼻喷的近似“裸奔”行为,科学佩戴口罩依然是现阶段最可靠的物理防护措施。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绝大多数宣称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鼻腔喷雾只进行了体外实验,并没有可以参考的临床试验数据,我们无法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确认其实际的保护效率。所谓的“液体口罩”,也并未说明实际的口罩防护等级(万一是装饰口罩呢)。毕竟如果只看体外试验与动物试验,可能有上千种化合物都能起到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

从一个普通消费者或者健康爱好者的角度出发,也希望有更多的鼻喷厂商能够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并像某某3000一样公布最终的试验结果,只有真正有效的产品才能让大家放心的购买和使用。我也期待着“新冠鼻腔喷雾”这个小系列可以继续更新下去,向读者们分享更多的相关信息。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参考资料:
  • [1]2023年6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