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系列的“翻译”仅代表个人观点。委里似乎已经已经习惯在每周日下午开新闻发布会了,连带着记者一起加班。我们正常情况下周一还是更新“重点关注传染病数据分析”,但是这次的发布会比较特殊,所以临时更改一下更新顺序,数据分析放到周二(不能一起更新?)。
卫健委本次发布会共计14个问题,主要涉及:
- 多层级医疗体系下医疗机构的运行情况(Q5~Q10)
为了便于阅读,调整了部分问题的顺序。前四部分为呼吸道疾病相关,最后一部分是寒潮相关。与文件通知不同,发布会提问性质的“中译中”排版观感可能会稍差,还请读者见谅。
截至第50周和第51周前半,全国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数继续下降。据此推测元旦前后的第52周和2024年的第1周有很大可能是短暂的全面平静期。
JN.1变异株目前仍未在我国出现大规模流行,但相关部门要做好各种相关准备,同时加快推动疫苗接种。据此来看,读者们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
寒潮影响范围依然很大,要注意低温和冰冻带来的各种健康风险。天气寒冷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
甘肃和青海地震灾区的同胞目前得到了相关保障。
Q1:请问目前主要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体有哪些,接下来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流行趋势是怎样的?
Q1高度浓缩了2023年第50周(12月11日至12月17日)的呼吸道疾病病原体情况。集合已经发布的2023年第50周流感周报以及CCDC的官方披露,这里将数据分析和预测整理如下:
更详细的分析我们会放在第50周的重点关注传染病数据分析中进行。PS:既然近期每次发布会都要通报相关情况,CCDC直接恢复新冠周报吧。Q2:本轮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高发潮,在南方和北方是否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现在临近年底,大家出行增加,人员流动增加了,大家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另外,这两天有专家说不倡导公众长期佩戴口罩,这个说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请问我们有什么样的回应?
12月24日Q2是近期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以来最特殊的一个提问,因为正常情况下单个记者的提问会包含1~2个具体问题,但这次实际上包含了3个问题,而且第3个问题明显和两个具体问题风格不同。卫健委的也很不一样,考虑到这一Q内容角度,这里会细分进行“翻译”。
南北方的流感基本同步,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部分省市达峰更快(比如北京)。下一轮呼吸感染有很大概率保持这样的情况。
Q2-3:这两天有专家说不倡导公众长期佩戴口罩,这个说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请问我们有什么样的回应?
首先提问的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与其他媒体不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使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这个头衔进行提问或报道的往往都是比较重大或正式的活动和问题,代表一种态度。然后使用的是“有专家”,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正常报道或提问时,更正式的情况下应该会使用“有关专家”。不是说不能这样用,但在这种场景下很奇怪。之后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言外之意这位专家言论已经造成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最后是“我们有什么样的回应?”,这里就更值得关注了,“我们”指的是谁?这里指的肯定不是在看发布会相关内容的读者们跟我,而是提问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回答问题的国家卫健委。“回应”则一般是应用在对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事项的官方说明,以至于专门有回应类公文。
谁出台的指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的,是“更加科学精准地指导了公众佩戴口罩”。然后是“尽量减少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这里的回答其实更加奇怪,那就是“谁”要减少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既然这是一份“回应”,那么造成影响的主体肯定不是包括你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不是提问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是回答问题的国家卫健委、也不是出台指引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那这里就只剩下说出引起大家关注的“专家”了。
所以我个人对这这个回答的理解是:官方回应“与科学佩戴口罩指引无关的专家,请不要利用自己的个人身份,发表一些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言论。”Q3:请问孩子发热之后,在居家护理以及用药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谢谢。
Q4:前呼吸道疾病高发,加之全国有多地寒潮来临,气温骤降,感冒的人也不少。作为社区医生天天面对广大居民,请问有什么建议?
打疫苗
减少外出聚集(外出后面部和衣服会沾染病原体)
科学佩戴口罩
在保暖的前提下通风。
慢性病患者随时准备就医
Q5~Q10:是多层级医疗体系下医疗机构的运行情况。
Q5~Q10不进行展开说明,这并不是说这部分内容不重要,这几个问题均表达了希望民众在出现轻症的就诊需求时优先求助家庭医生和社区医院,多层级的医疗体系内的医疗机构已经根据11月17日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准备,有能力应对症状较轻的呼吸道传染病,且有针对性的储备了相关药物(包括对慢性病)。
很委婉地传达希望能将就诊高峰期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患者,尽量避免医疗挤兑的情况发生。Q11:有不少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恢复之后依然有轻微的咳嗽症状,有的持续时间还挺长,请问从中医的角度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减轻咳嗽,缓解不适呢?
- 如果本身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要坚持原有的治疗,遵医嘱。
Q12:现在呼吸道疾病痊愈之后,在恢复期,中医可以用哪些手段强身健体,加快恢复速度?谢谢。。
Q12是关于中医在呼吸道疾病恢复期的一些内容,虽然说是中医,但整体上来说大部分是非医疗措施。- 加强防护,避免再次感染。口罩、手卫生、换气、少密接。
Q13~Q16:是针对寒潮影响下的健康风险和注意事项。
这四个问题主要涉及两部分人群,一是容易受降温而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群;而是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室外工作者。比较有针对性的回答的相关的注意事项,但更详细的内容集中在了国家疾控局之前发布的《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当中。额外补充一点,昨日有读者留言提到了自己因为长时间在户外工作,导致聚集在口罩内的水蒸气出现了大范围的结冰,从而影响了口罩的结构和气密性。加之低温的持续影响,出现了普通感冒的症状。还希望同样需要在户外长时间工作的读者们引起重视。卫健委最近几次的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发布会都是“手把手”地向人群教授与呼吸道疾病防护相关的内容,且普遍都是行之有效的日常措施,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起来今年冬季的呼吸道疾病防治,本又有增加了寒潮部分的额外说明,希望大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