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245——百日咳·其四【母婴的困境】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4-08-22
背景:在我国大陆地区的百日咳病例中,成年人已经成为新的高发人群, 并成为婴幼儿病例的主要传染源。在家庭聚集性发病中,有多种传播模式,其中从青少年/成人到婴幼儿的传播模式在所有发病中占比为80%
讨论:约有98%的产妇和96%的新生儿缺乏百日咳保护性抗体,婴儿出生后母传抗体快速衰减,使得绝大多数婴幼儿在3月龄时均无有效的百日咳抗体。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免疫程序为3、4、5月龄各接种1剂次,因此如何降低百日咳的家庭传播风险,是保护婴儿免于感染百日咳的重要影响因素。
建议科学佩戴口罩、手卫生、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等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均可以有效预防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因此在百日咳免疫政策优化前,以结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所积累的各种有效经验,来降低百日咳的感染风险,特别是针对尚未完成免疫接种的儿童的家庭以及准备生产的家庭。
本期分享主要有以下内容:
  • 现行百日咳免疫接种策略

  • 百日咳易感人群的增加

  • 母婴的实际困境

  • 国内的应对措施


一、现行的免疫接种策略

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免疫程序为3、4、5月龄各接种1剂次DTaP,在18~24月龄加强1剂次DTaP疫苗,另在6岁时加强1剂次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1]。尚无针对学龄前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孕妇的加强免疫。

其他一些国家则采用了不同的接种策略。

二、百日咳易感人群的增加

作为乙类传染病的百日咳基本再生数R0为5~17,是传染性非常强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在易感人群中造成持续的传播和流行。虽然我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已经已经将百日咳疫苗作为基础免疫的一环,但疫苗带来的免疫会随时间的变化而衰退,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在接种6~12年后的保护率会下降50%[2],婴幼儿接种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在4~5岁时保护效果会降至50%左右[3];另一方面人群对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且一生可多次感染,而自然感染不能产生终生免疫,保护年限仅为4~20年。在一项针对全年龄段人群(0~89岁)的血清学调查中,各个年龄组PT-IgG抗体达到40 IU/mL者均不超过10%[4]。这足以说明,随着疫苗免疫和自然免疫的衰退,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百日咳易感人群。在新冠大流行之后,人群免疫的波动又进一步增加了感染风险。

尽管在我国报告的百日咳病例中,1岁以下患者占52.4%,其中≤5月龄婴儿占1岁以下患者的68.13%,主要以婴幼儿为主[5]。但是根据相关研究[6],在我国大陆地区的百日咳病例中,成年人已经成为新的高发人群, 并成为婴幼儿病例的主要传染源。在家庭聚集性发病中,有多种传播模式,其中从青少年/成人到婴幼儿的传播模式在所有发病中占比为80%[7]。

三、母婴的实际困境

通常来说,母传抗体是母体对新生儿最原始的免疫保护屏障,母传抗体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此时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易患多种传/感染性疾病[8]。研究显示,约有98%的产妇和96%的新生儿缺乏百日咳保护性抗体,血清学调查显示,约二分之三的孕妇的PT-IgG 抗体水平低于检测下限(<5 IU/mL)[9],婴儿出生后母传抗体快速衰减,使得绝大多数婴幼儿在3月龄时均无有效的百日咳抗体。

研究:纳入2016年2-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采集的健康产妇血清样本286份,新生儿脐带血样本221份,采用ELISA检测。检测下限为5IU/ml。当所得值分别为<40、40至<100和≥100 IU/ml时,将PT-IgG抗体水平分为阴性、中性和阳性。产妇平均年龄30.7岁(20-46岁)。新生儿的平均胎龄为39.5周(37至<42周)。

在现行的免疫方案中,新生儿首次进行百日咳免疫接种是在3月龄时,这就意味着<3月龄婴儿是百日咳的易感高发。由于缺乏免疫,婴儿的父母和家人也极易成为传染源。相关研究显示[10],<3月龄婴儿进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婴儿百日咳的病死率达高达4%。
四、国内的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百日咳威胁,降低婴幼儿百日咳的疾病负担,保护婴幼儿生命健康, 中华预防医学会 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当中建议:“探索将中国儿童百日咳疫苗初始免疫提前到2月龄甚至6周龄的可行性。同时,还要探索如何在现有免疫程序基础上开展学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孕妇的加强免疫,例如在入学前加强1剂次DTaP,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百日咳鲍特菌的传播。

另外考虑到科学佩戴口罩、手卫生、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等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均可以有效预防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因此我们同样可以结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所积累的各种有效经验,来降低百日咳的感染风险,特别是针对尚未完成免疫接种的儿童的家庭以及准备生产的家庭。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本期封面:Countess Alexander Nikolaevitch Lamsdorff by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1805.4.-1873.7)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参考资料:

  • [1]骆鹏, 张庶民. 百日咳免疫控制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5): 651 – 653.

  • [2]Fine P E, ET AL.. Review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987, 9(5): 866-883

  • [3]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 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 55(0) : 1-11. 

  • [4]PMID: 33517831; PMCID: PMC8115445.

  • [5]吴丹,郑徽,李明爽,等.中国2018—2021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6):638-643.

  • [6]张颖, 黄海涛, 刘勇, 等. 天津市社区人群百日咳发病监测及传播特征研究[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 17(3): 209 – 211, 257.

  • [7]黄海涛, 刘勇, 高志刚, 等. 天津市2010 — 2012年社区人群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12): 1354 – 1357.

  • [8]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27(3):317-327. 

  • [9]Meng QH, et al. A General Lack of IgG Against Pertussis Toxin in Chinese Pregnant Women and Newborns. Pediatr Infect Dis J. 2018 Sep;37(9):934-938.

  • [1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17;55(8):568-57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淡斋达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