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259——发烧·其三【降温管理】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4-08-22
背景:我们在之前两期的《发烧》当中介绍了在出现症状后是干预还是放任的选择,这期则讨论一下选择干预后的降温管理。
建议:在出现发热症状后,如果选择进行干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但也要注意相关风险。
本期分享主要有以下内容:
  • 管理概述

  • 物理降温

  • 药物降温


一、管理概述

一般来说,不严重的暂时发热不一定需要治疗,具体原因我们在《后流254-发烧·其二【干预or放任】》当中有过介绍,再概括一下的话大概有以下三点:
  • 发热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有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 观察发热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和病人监测病情变化,根据热型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 治疗发热虽然能减少病人的不适,但一般不会加速痊愈过程。

但是由于发热会增加心跳和新陈代谢,所以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和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的老人、儿童以及免疫较弱的成年人,在出现发热症状时应根据情况及时考虑进行治疗。当然,若发烧时的身体感受过于糟糕,也建议及时进行干预。
常规用于治疗和干预发热手段有两种,即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二、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指用低于人体的温度作用于局部或者全身,来达到消炎、镇痛、降温等目的,在家庭环境中一般有三种推荐方法,主要应用于无法使用药物降温的患者。
1.冰袋降温法。适用于体温39以上的高热患者,部位为腋窝、腹股沟及腘窝(膝盖后方凹陷处)等血管丰富处。每次应放置10~30分钟或遵医嘱,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长时间使用者,应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
需要注意的事,如有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紫、麻木及冻伤,则立即停止使用。尽管冰袋降温法能让患者感觉更舒服些,但相关研究袋降温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1]。
2.温水擦浴法。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皮肤,将高温传导发散。擦浴时,头部放置冰袋,防止表皮血管收缩、头部充血;足底置热水袋,使患者感觉舒适,也可减轻头部充血。按双上肢、背部、双下肢的顺序擦拭,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处稍用力,并延长时间,以促进散热。擦浴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患者着凉。擦浴后,应观察皮肤表面有无发红、苍白、出血点、感觉异常等症状。
不过仅有相对有限的研究结果支持温水擦浴法的实际效果[2]。
3.酒精擦浴法。多用于40以上的高热患者。首先使用32℃~34的温水,得到浓度为25%至30%的酒精溶液然后将纱布或柔软的毛巾蘸湿,拧至半干。在腋窝、肘窝、腘窝、腹股沟、手心处进行擦浴,避开胸前区、腹部、后颈部。
浴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就医。另外,对儿童和酒精过敏者禁用酒精擦浴,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后流177-不当防疫·其一【儿童乙醇(酒精)中毒】
而在医院针对重症病人的发烧管理中,可以使用的降温工具和方法有水循环毯、凝胶垫,空气循环毯和血管内冷却设备。相关研究显示,血管内冷却装置的降温效果最好也最稳定,而相对于其他家庭常见的降温方式,水循环毯和凝胶垫效果要显著优于空气循环毯[3]。
  • 关于“捂汗”
临床上,出现发烧的患者通常是不出汗的,而一旦出汗体温确实会出现下降。这是因为在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毛孔和肌肉收缩,从而使得散热减少,导致了体温的增高,但当体温达到调定点后,就会出现毛孔舒张,肌肉不再收缩,人体的皮肤就会出汗,汗液带出了大量的热量,使得人体的体温开始降低,从而达到退热的作用。但如果使用衣物或者被子来“捂”,则会阻碍热量的释放,反而会使得体温升高,很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脱水,甚至惊厥发作。另一方面。大量出汗往往会伴随大量的电解质流失,进而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的风险。大量的脱水会造成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减少,严重地影响散热并造成肾功能受损。
三、药物降温

降低发烧的药物称为退烧药,其原理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使得下丘脑可以调节体温,从而减轻发烧症状[4]。从有效成分来看,日常生活中最用的退烧药分别是布洛芬、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其中布洛芬和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在退热的同时还具有抗炎和镇痛效果。当然还有萘普生、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其他药物同样可以用于退热。由于瑞氏综合征(RS)的存在通常不建议儿童和年轻人使用阿司匹林进行降温[5]。

虽然退烧药在原理上是有效的,但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反对使用退烧药,除了发烧是身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的一部分的原因外,还认为使用退烧药有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6],但目前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来证明这点。

  • 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

对于其他病毒引起的发热症状,通常会在退热后就停止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仅将其视作“退烧药”。但从原理上说,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于感染初期持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在降温的同时减少潜在的炎症风暴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往期分享:


总的来说,发热后选择干预或者放任,需要根据造成发烧的具体原因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在出现高热(≥41°C)或连续发热超过三天(≥38.5°C)时,建议及时寻求医疗干预。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本期封面:The Pink Rose by Charles Amable Lenoir(1860~1926)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参考资料:

  • [1]Barbi E, Marzuillo P, Neri E, Naviglio S, Krauss BS. Fever in Children: Pearls and Pitfalls. Children (Basel). 2017 Sep 1;4(9):81. doi: 10.3390/children4090081. PMID: 28862659; PMCID: PMC5615271.

  • [2]Meremikwu M, Oyo-Ita A. Physical methods for treating fever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3;2003(2):CD004264. doi: 10.1002/14651858.CD004264. PMID: 12804512; PMCID: PMC6532675.

  • [3]Hoedemaekers CW, Ezzahti M, Gerritsen A, van der Hoeven JG. Comparison of cooling methods to induce and maintain normo- and hypotherm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a prospective intervention study. Crit Care. 2007;11(4):R91. doi: 10.1186/cc6104. PMID: 17718920; PMCID: PMC2206487.

  • [4]El-Radhi AS. Physical treatment of fever. Arch Dis Child. 2000 Oct;83(4):370. doi: 10.1136/adc.83.4.369c. PMID: 11032580; PMCID: PMC1718494.

  • [5]"2.9 Antiplatelet drugs". 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 for Children. 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Royal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2007. p. 15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淡斋达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