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示范-大学英语2

为贯彻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华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学校特自即日起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公众号推送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

小编将从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案例内容、思政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设计四个方面介绍每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文末还将展示该优秀案例的教学视频。希望通过系列优秀案例分享,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载体,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实现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主题Evolving Technology

教师简介

王英莉


女,副教授。外国语学院智慧学习中心专业教师。主讲《大学英语》系列课程、《英汉基础笔译》等课程

主持1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参研1项教育部项目,主持和参研2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曾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全国外语微课大赛二等奖、河北省外语微课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示范课一等奖;获学校 “优秀教师”、“优质课堂”、“师德师风优秀教师”、“学科竞赛优秀组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是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成员,河北省高校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讲教师。主讲的《大学英语》课程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级一流课程。

课程简介


《大学英语-2》是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以学生发展的需求和个人学习兴趣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实用性的交际场景。教学内容主题丰富,既涵盖校园生活、休闲娱乐、情感发展、人生规划的话题,又涉及社会发展、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文化视角全面,展现多元文化,注重中国文化,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设立知识、能力、思维层面目标的同时,设立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主要使用POA(产出导向教学法)设计教学活动,实现学习为中心、学用一体和全人教育。该课程能够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综合人文素养,发展创新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创新思辩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美育情怀、个人品德、改革创新等课程思政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结合教师提供的课外英语视频材料,学生能够:

1.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理解我国科技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和习近平科技观,实现价值引领;

3.准确、通顺地使用英语介绍我国先进科技成果,能够向世界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二) 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现代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理解我国科技精神、习近平科技观,实现价值引领;

3.准确、通顺地使用英语介绍我国先进科技成果,能够向世界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二、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 案例的引出(5分钟)

情景一:用英语表述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中国科技观

1.任务发布:教师为学生提供中国现代科技成果的英语视听材料,包括微信、移动支付、高速铁路、共享单车、滴滴顺风车等。还提供了一些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科技公司如何参与抗击新冠病毒战役,包括用自动车给医护人员送餐、给无人机加装热成像仪、为研制疫苗贡献出部分计算机算力、送餐机器人给隔离人员送餐、宣传巡逻机器人等。

2.学生头脑风暴,学习现代中国科技成果相关的英语表达。

3.教师利用问题引导,进行有关现代中国科技观相关知识的拓展。

情景二:用英语表述中国科技精神、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1.任务发布:课前教师让学生观看《科学也偶像》视频,挖掘这些科技成果背后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并分享其中最震撼心灵的一个故事片段。

2.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分享

3.教师利用问题进行引导,总结我国科技精神的内涵以及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情景三:模拟介绍中国科技发展的英语访谈节目

1.任务发布:课前教师让学生认真观看国家领导答外媒记者问的视频和刘欣的访谈视频。

2.学生小组活动,进行模拟练习

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二)案例内容(20分钟)

情景一:用英语表述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中国科技观(15分钟)

1.授课内容:现代中国科技成果、现代中国科技观相关的英语表达。

2.教学活动:头脑风暴、问题驱动+知识拓展

3.元素融入:了解了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先进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国际的关注,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学生体会到:在国家民族面对危难时,科技做出的贡献,从而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深入理解习近平科技观。实现价值引领。

情景二:用英语表述中国科学精神、科技工作者的责任(10分钟)

1.授课内容:中国科学精神、科技工作者的责任的英语表达。

2.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问题驱动+归纳总结

3.元素融入:学生通过科学家的事迹,总结我国科学精神、科技工作者身上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价值引领。

情景三:模拟介绍中国科技发展的英语访谈节目(20分钟)

1.授课内容:模拟介绍中国科技发展的英语访谈节目

2.教学活动:小组活动、总结评价

3.元素融入:锻炼学生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鼓励学生使用的语言更加呈现社会责任感,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三、分析讲解

(一) 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1.在确定本讲课输出任务——访谈之后,教师为学生补充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英语视听材料,包括微信、移动支付、高速铁路、新能源交通工具、共享单车、滴滴顺风车、太空探索、抗疫期间机器人和无人机等科技产品的使用等,学生通过这些高质量的英语材料的输入,收集与时俱进的语言材料和信息,确定访谈的主要话题,学习准确地道的英语表达,同时也了解了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先进成果,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进而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深入理解习近平科技观,实现价值引领。

2.在搜集具体科技成果背后的科学家的事迹时,引导学生总结我国科技精神、科技工作者身上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价值引领。

3.访谈素材准备好之后,教师提供刘欣的访谈视频材料,供学生模仿,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一步,锻炼学生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鼓励学生使用的语言更加呈现责任感,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二)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

        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本讲课采用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任务中,教师已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了和单元主题相关的英语视听材料和文本材料,包括我国现代科技先进成果、中国著名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外交部答记者问、刘欣的访谈等。学生在输入了这些高质量英语材料的基础上,思考教师同时留给学生的问题,然后带着自己的收获和思考来到互动课堂。互动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

本讲课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讲课,是iProduce环节,让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输出任务——单元项目: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一次媒体访谈节目,介绍中国科技发展先进成果。下面,具体分析本讲课每个教学环节是如何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

1.体现输出任务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教师结合本单元主题,设计一个交际场景:学生接受学校英语广播电台的访谈邀请,用英语介绍我国现代科技发展。两个学生为一组来完成该输出任务,一个学生扮演采访记者,一个学生扮演受访嘉宾。通过设计交际场景展现任务的交际价值,使学生意识到输出任务的实际意义。

2.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理解科技观,实现价值引领。教师为学生补充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英语视听材料,包括微信、移动支付、高速铁路、新能源交通工具、共享单车、滴滴顺风车、太空探索、抗疫期间机器人和无人机等科技产品的使用等,学生通过这些高质量的英语材料的输入,收集与时俱进的语言材料和信息,确定访谈的主要话题,学习准确地道的英语表达,同时也了解了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先进成果,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进而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深入理解习近平科技观,实现价值引领。

3.培养信息素养、思辩能力,理解科技精神实质,实现价值引领。让学生搜索并准备好访谈中用到的问题和信息,训练学生搜索、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爆炸时代检索信息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苏格拉底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辩,帮助学生产出更具有逻辑性的语言,培养其思辩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科技成果背后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并分享其中最震撼心灵的一个故事片段。通过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总结我国科技精神、科技工作者身上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价值引领。

4.学用一体,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为学生补充有关我国科技进步成果的英文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结合当下实际的语言素材和答辩技巧,尤其访谈中开头的介绍、问答环节和结论这几个结构,继而引导学生对记者或观众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测,最终撰写访谈提纲,鼓励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5.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增强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教师提供刘欣的访谈视频材料,供学生模仿,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学生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鼓励学生使用的语言更加呈现责任感,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6.有温度的教学与评价,树立积极的学习评价观。项目输出之后,学生先反思自己的表现,再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清单,客观地评价自己组的产出任务。然后,学生再次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清单,公平客观地评价其他组的产出任务。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数的由来,不仅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评价观,理解反思、评价、自我、同伴在学习、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价值引领,进行“有温度”的教学与评价。

7.培养思辩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所留课后作业,包括批判性思考题和自主学习任务。通过思考教师留的问题,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立足现在,用不断发展和普遍联系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通过完成教师留的自主学习任务,逐步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五、视频案例


感谢外国语学院

王英莉教授供稿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与您一路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