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师范--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华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3-01-05

 为贯彻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华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学校将于即日起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公众号推送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

      小编将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案例内容、思政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设计四方面介绍每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文末还将展示该优秀案例的教学视频。希望通过系列优秀案例分享,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载体,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实现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教师简介

PROFILE

李良玉

化工学院环境专业教师。主讲《环境影响评价》课程

 曾获校级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校级微课竞赛三等奖。主讲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案曾获校优秀奖。

 近年来主持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7项,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6部。

课程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涉及环境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面广,实践性和工程性强,同时教学内容紧紧结合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及国家不断更新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课程主要讲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程序、技术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以及评价方法,掌握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课程思政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

一、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理念,使学生明确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旨在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而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领悟环境保护背后蕴含着国家以人民至上的理念,环境保护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思政目标)。

 2.通过“问题设计+自主探究”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高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项目决策、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教学目标);“清单思维和矩阵思维”的启发与建立,使学生克服思维盲区,提高了分析、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思政目标)。

 3.通过“案例体验+虚拟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影响识别的意义,并以环境污染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学习,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析(教学目标);针对污染事件引发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术、道、德”等多维度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强化学生坚守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思政目标)。

 4.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将“敬畏、责任、实践、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作为未来环保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思政目标)。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关注企业排污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采用“自主探究+启发+讨论”方式,通过问题设计,提示学生寻找自己身边较为熟悉的工矿企业,根据已学专业知识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引出本讲知识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以污染型项目化肥厂案例为线索,启发学生运用清单法进行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使学生明白识别环境影响首先要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了解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途径及污染源等。通过分析项目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剖析反面案例,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

 采用“视频案例+启发+讨论”方式,通过播放《焦点访谈——河水污染 春耕无望》的视频,快速将学生带入实际环保问题中进行情景体验学习,案例文峪河水污染事件由于振兴化肥有限公司恶意偷排所致,企业职业道德缺失,以牺牲环境换取自己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汾阳26个村庄农作物因河水污染而颗粒无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最后振兴化肥有限公司被停产处罚,环境监管部门多位领导被停职、撤职、立案调查处理。视频观看中引导学生从环保法律法规、企业环境责任、环境污染代价、环境管理监督的漏洞、环保工作者的职责担当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对“污染事件”进行深度思考,提高了学生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让他们用更高的视角解读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职业荣誉感,强化了学生作为未来环保者的责任与担当。

二、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案例的引出


 课堂活动:

 1. 发布任务:请每位同学在身边较为熟悉的工矿企业中选取一例,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完成后进行主题讨论。

 2.发布线上主题讨论:环境影响分析存在哪些困难?你认为对环境影响的识别是否全面?你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方法?在学习通讨论区发言,谈谈自己对环境影响识别分析的认识。


 3.教师活动:发布任务;发布主题讨论;收集整合问题。

 4.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分析生生互评。

(二)案例内容

 1.授课内容

 总结课前“环境影响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出本讲知识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展示运用核查表法进行化肥厂环境影响识别案例分析。核查表法是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的识别方法,故亦称“列表清单法”,或“一览表法”。

 2.教学活动

 主题讨论:由于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如何保证环境影响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方法论)环境影响识别结论指导环境预测评价,影响评价结论与实际项目运行对环境真正影响之间有何差距?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理论联系实际)

 APP应用:通过选人方式,对主题讨论话题进行发言。

 问题驱动:项目真正投产运行后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以“污染事件”做为反面案例,运用逆向思维,站在更高的视角认识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3.知识拓展

 焦点访谈——《河水污染 春耕无望》

 4.元素融入

 通过观看视频案例,深度剖析污染事件,用弄虚作假、偷排漏排等反面教材为学生敲响警钟;同时拓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节若存在违法行为也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帮助学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教导学生坚守职业道德。

 1.思维反馈:(方法执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能力。

 以文峪河水污染事件为主线,结合前面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及内容”,谈谈地表水评价涉及的工作环节。

 若振兴化工企业为拟建项目,结合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及方法,对各环境环境要素进行简要识别分析?

 2.价值观反馈(价值观升华):尊重自然,敬畏法律、责任担当。

三、分析讲解

(一)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讲课的内容是“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对人类某项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为自然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课程思政案例《河水污染 春耕无望》包含了诸多影响因素,契合本讲内容的同时,对专业知识进行了拓展,为后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思维体系,奠定了基础。教学中将家国情怀、职业道德、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贯穿其中,达到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相统一。课前问题导入及课后反馈,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价值观进一步升华。

(二)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

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与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通过完成课前线上任务,对课堂专业知识进行了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通过课前反馈初步掌握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为后续课堂教学知识拓展提供了时间,使思政元素能够有效贯穿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师生互动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课下线上反馈,有效强化了学生输出,对专业知识消化和价值观提升都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学习相结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主题讨论,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学习内动力,最大程度上调动已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环境影响识别中遇到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通过讲授、视频、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专业知识和教材内容的拓展,学生开阔了思路和眼界,能从更高的视角解读问题,培养了创新思维。

 教师引导和情景创设相结合。教师通过发放任务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视频播放和课堂互动,实现案例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针对重点难点及知识拓展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采用讲授的方法,深入剖析问题,并将环境保护、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贯彻其中,使学生内化于心,激发学生职业荣誉感,内心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课堂案例导入和主题讨论相结合。案例选取贴近实际,也契合课堂主题,能快速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环保问题和应对措施中,从“项目排污--河水污染--灌溉农田—污染土壤—农民财产损失”的体系,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做评价工作涉及的每一个“实体”,工程分析、水体功能、水体自净等一系列专业术语也变得非常清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同时从“环保措施-环境监测-环境监督”方面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设计

五、案例视频


感谢化工学院

李良玉老师供稿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您一路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