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示范——生物化学

为贯彻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华北理 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学校将于即日起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公众号推送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

小编将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案例内容、思政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设计四方面介绍每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文末还将展示该优秀案例的教学视频。希望通过系列优秀案例分享,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载体,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实现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教师简介

林佳,女,讲师。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教师,主讲生物化学课程。主持参与多项校级、省级教改课题。曾获得校级基本功大赛奖一等奖、校级卓越组创新大赛二等奖。参与讲授省级线上线下一流课程。

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自然生命科学领域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学科。它主要从微观分子的角度来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传递,通过揭示组成人体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体内代谢变化的规律来认识疾病,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是生物、临床、预防、影像、麻醉、口腔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考研和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从分子水平认识正常与疾病状态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将该课程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基础医学其他课程和临床医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并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研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适合学习这门课的人群有: 

1.本门课程主要适用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如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影像医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等; 

2.也可以作为硕士研究生和继续教育相关专业学生的辅助学习资料;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感兴趣的社会学习者也能进入学习。

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融入案例教学,建立知识体系”(思政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糖无氧氧化概念、部位、过程、生理意义等的学习(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和而不同的和谐观,正直善良的价值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世界观。

2.通过“介绍中国贡献,培养家国情怀”、“普及科学历史,塑造价值观念”(思政目标),引导学生对糖无氧氧化代谢的思考,深入进行肿瘤细胞代谢状态的分析(教学目标)。

3.通过“健全学科素养,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运动中代谢过程的分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 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生化中国创新贡献模块和生化联系社会热点事件模块举例,对学生发布小组任务并进行课后线上讨论,活动间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精神、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令思政教育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使学生提高与人沟通能力及综合竞争力。

2.通过生化知识联系日常生活模块和生化联系临床模块举例,对糖的无氧氧化概念、部位、过程、意义等进行讲授,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让学生更好地结合生活、临床常识去学习理解生化课程,在医学理论课程中感受人文知识的熏陶,从而使学生从知识中获得真知,在学习过程中学到思辨方法,把所学铭记于心,活用于医,这便是传授生化课程的内涵所在。

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课程的引出(2min)

导入:向同学们介绍“孕妇为省钱在家生产大出血 生命危殆”的新闻,并说明孕妇分娩时大出血若处理不及时,会导致酸中毒,有些病人因此而成为植物人,甚至丧失生命。让学生懂得职业道德与素养、专业技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强化学生职业使命感。

“课程思政”教育

以社会事件引起学生兴趣,典型的医生救治新闻导入课程,激励医学专业的学生,使学习者建构起广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医学生认识到医生职业角色和职业力量觉醒,凸显医者仁心的重要。

互动提问:为什么产妇大出血会造成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

答:机体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进而酸中毒。

总结:机体缺氧条件下会发生的糖的分解代谢——引出“糖的无氧氧化”。

(二)授课内容(43分钟)

1.糖的无氧氧化概念(5分钟)

一分子葡萄糖在细胞质中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氧气不能利用或供氧不足时,人体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

而葡萄糖产生乳酸的过程即为糖的无氧氧化。

2.糖的无氧氧化发生部位:胞浆。(1分钟)

“课程思政”教育

糖酵解的过程不仅仅参与了糖的无氧氧化也参与了糖的有氧氧化。丙酮酸——是去向线粒体发生有氧氧化,还是留在胞液还原成乳酸——是由氧气的存在与否决定的。告诉学生:在人生的岔路口,一念之间就会决定人生最终的命运。好坏分两边,善恶一念间。人若想控制自己的人生,其实只需控制好自己的每一个一念间。一念改变命运,一念决定人生。

3.糖的无氧氧化过程(20分钟)

第一阶段:耗能阶段——葡萄糖裂解成丙酮酸;

第二阶段:产能阶段——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课程思政”教育

通过讲解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投入阶段,产出阶段。没有投入阶段,就没有产出阶段,引出俗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学生感悟只有付出,方能收获,想要索取,必先奉献的伟大品格和奉献精神。

4.糖的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10分钟)

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时,能量获得的主要形式。

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重要供能途径。

“课程思政”教育

受环境和条件所限,某些细胞不存在线粒体或需快速产能,这些情况机体即使氧气充足也发生无氧氧化产能。告诉学生:在特殊的条件下,要跟紧这个时代,必须学会适时改变、作出调整,不做套子里的人。举例今年疫情的突然爆发,让大家调整原来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开始了停课不停学,老师在线授课,学生在线学习,且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课程思政”教育

        虽然防控疫情主张不出门少出门,但大家在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每天在家线上学习,停课不停学;每天坚持锻炼,运动不停歇;每天帮助父母,孝心永不停。

5.拓展思考题(线上讨论):(4分钟)

视频引出:《中国科大研究揭示肿瘤代谢基因调控的新机制》1分钟

总结:失控的恶性增殖是肿瘤细胞的根本特征,增殖过程需要伴随大量的生物合成。肿瘤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来满足大量的能量和物质需求。也就是说,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肿瘤细胞仍然会进行活跃的糖酵解,即瓦尔堡效应。科学家们在不断的对此效应进行探究,试图找到治疗肿瘤的途径,开发肿瘤治疗药物,请同学们再查阅资料,了解肿瘤细胞中的代谢机制,并在线上平台APP参与讨论。

“课程思政”教育

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原创科技成果的取得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有能力跻身于国际生命科学前沿,进一步重塑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分析讲解

(一) 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糖的无氧氧化”,知识性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无氧氧化的概念、发生部位、过程、关键酶以及生理意义,课程思政案例“见微知著、溶盐于汤”贯穿整节课程,即能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使学生能够认识生命的本质、具备健康、绿色、发展理念,关爱健康、关爱生命;通过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和而不同的和谐观,正直善良的价值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世界观、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课程导入使用新闻导入法,以社会事件引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典型的医生救治新闻导入课程,激励医学专业的学生,使学习者建构起广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医学生认识到医生职业角色和职业力量觉醒,凸显医者仁心的重要。教师进行互动提问并总结,引出本课主要内容。

2.使用讲授法进行糖的无氧氧化概念的讲解,糖酵解的过程不仅仅参与了糖的无氧氧化也参与了糖的有氧氧化,丙酮酸是去向线粒体发生有氧氧化,还是留在胞液还原成乳酸,根本上是由氧气的存在与否决定的。引导学生在人生的岔路口,一念之间就会决定人生最终的命运。好坏分两边,善恶一念间。人若想控制自己的人生,其实只需控制好自己的每一个一念间,告诉学生为大学生,首要大事是择向:选择做人的方向,这涵盖了人生的基本范畴,包括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人生的目的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满足物质需求上,应该树立良好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有远大的理想,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帮助他人,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3.使用讲授法,在讲授糖酵解过程中,该过程10步反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投入阶段和产出阶段,且没有前面的投入,就没有后期的产出,这几乎代表了生物体内物质分解放能的普遍规律,从而让学生感悟只有付出,方能收获,想要索取,必先奉献的伟大品格和奉献精神。

4.使用问答法,介绍糖无氧氧化发生的生理意义,受环境和条件所限,如某些细胞不存在线粒体、如需快速产能,这些情况机体会在氧气充足发生无氧氧化。告诉学生在特殊的条件下,要跟紧这个时代必须学会适时改变、作出调整,不做套子里的人。真正适应社会的,永远是那些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实力的人。

5.使用提问法、总结法和混合式教学法,留出课后小组作业并利用线上上交,并引导学生可以担任自己的时间管理CEO,自已管自已而不是让他人督促自已,把生活、学习、工作、休息、健身、娱乐等安排做成一张时间表,合理安排,让生活变得更健康更有序。同时在网络平台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为学生提供指挥的实践机会,强化任务分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6.使用研讨法和混合式教学法,进行思维拓展讨论,用词严谨、科学、准确,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表现,善于通过提问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课堂和网络平台的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同时向同学介绍我国在科学界的重大原创科技研究,使学生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民族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

教学设计

案例视频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感谢生命科学学院

林佳老师供稿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与您一路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