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
“ 《经学系传谱》是中国伊斯兰教学术史专著,记述了中国伊斯兰经学教育体系、教材等珍贵史料,反映了明清之际我国穆斯林对域外经师、经书的筛选、转化等本土化过程。
校者每日晨起染香一炷,同时参看三个本子,逐字逐句校读。初稿完成之后,又反复修订,不断补充,历经十余年才出版,颇为不易。
本人深受陈老师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精神之感染,特此推荐此书,文后附有校者陈晖老师的联系方式,爱好者可联系其购买!”
01
—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简介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
作者:(清)舍蕴善修、赵灿撰、陈晖校注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18812486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定价:128.00元
《经学系传谱》是中国伊斯兰教学术史专著,记述了中国伊斯兰经学教育体系、教材等珍贵史料,反映了明清之际我国穆斯林对域外经师、经书的筛选、转化等本土化过程。本书记录中国回族、汉族、撒拉族等著名伊斯兰经师和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及其社会活动等,其中许多经师的传记故事,充满智慧,直指心性,可视为“回教高贤传”。
此次校勘以手抄影印本为底本,补植了阿拉伯文、波斯语的文字,为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可谓《经学系传谱》成书之后的第一个善本。在正文注释之外,本次校勘增录人名、经书名索引,并绘制了《经学系传全图》,以方便读者。
校者每日晨起染香一炷,同时参看三个本子,逐字逐句校读。初稿完成之后,又反复修订,不断补充,历经十余年才出版。
02
—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序言
河北大学白贵教授经学系传谱校勘本即将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校注者陈晖嘱我为本书作序,宗教学本非我的研究领域,校勘学我也荒疏已久,实感力有不逮,然而著者的殷殷期待,让我不得不勉力而为,作为对后学青年的鼓励和期许。
经学系传谱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是清代著名穆斯林经师舍蕴善及其弟子赵灿记录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传承谱系的著作,至今已三百多年。该书记载了以胡登洲为代表的经堂教育传承谱系、历史沿革、人物事迹,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伊斯兰教史的历史文献。然而,由于该书仅是手稿,并未刊行,仅以抄本方式小范围传播。对社会而言该书成稿后湮没无闻二百多年,躲过了期间的数次文化浩劫,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学者发现,不能不说既是一件憾事又是一件幸事。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上千年,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没有引起主流社会的过多重视。直到明末清初,以王岱舆、马注、刘智等人为代表的中国伊斯兰学者,开始寻找儒家传统与伊斯兰伦理之间的共通之处,向广大的汉语世界介绍伊斯兰的社会伦理、天人体认和性命学说,产生了正教真诠、天方性理、清真指南等一系列汉语伊斯兰著作(汉凯塔布)。在后来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将天方典礼列入并予以评价(全书以“存目”形式收入)。明末至清的伊儒对话、会通,标志着伊斯兰学术以一种新的姿态已令人瞩目地出现在中国的学术谱系之中,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也被推进到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阶段。经学系传谱也属于这一时代的产物,它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的传承谱系、重要人物、历史故事方面,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穆斯林及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国人是特别重视历史的民族。彪炳史册、丹青留名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生追求。而以褒贬历史人物的方式来激励后人,弘扬中国伊斯兰教的精神气质,正是体现了伊斯兰传统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结合,因此这本书具有更加独到的意义。或许受到成书稍早的黄宗羲明儒学案的影响,本书通过为学者作传以激励后学、传承文脉,不仅记载了以胡登洲为代表的众多贤良经师的嘉言懿行,同时也记录了一些品行有亏的经师,以警示后人。因此,经学系传谱作者之一的赵灿在序言中提到:“历代有功于经学之诸先生。而余哀其勤矣、劳矣,然人皆不求知其名讳、字号、贯籍、里居。以遗百世后学之钦仰忻慕者,余因深感而太息焉。惟愿后之君子留意访闻,以补续之。此虽缵述贤者之功,亦显吾辈不患愈饥而患愈愚之正义矣。余诚有望云尔。”
本书的校注者陈晖是我的学生,我们相识二十几年,他勤勉、踏实、谨慎的学风,在今天的社会中实属难能可贵。大约十年前他告诉我,经学系传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整理出版简体字版,然而由于条件所限,或多或少存有一些缺憾,于是他立意重新校注一遍,让这部承载了众多先贤精神的著作在保真的前提下臻于完善。诚如斯言,此书虽以不同形式陆续面世,然而始终缺乏一个经过全面校勘、注释的令人满意的版本,难以满足众多学习、研究者的需求。在我看来此书其实已经不止于版本的“校勘”,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书中多有关于内容评析、研究之发见。它的面世,将及时弥补学术研究之缺憾。倘若将来有更完美的校注本出现,那也将是我十分乐于看到的。
今天,他倾注了十多年心血的这本经学系传谱校勘本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深为感动,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让更多的后学青年汲取先贤的力量,不被浮名所累,笃实前行。
寥寥数言,悬悬而望,是为序。
白贵 辛丑年六月03
—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后记
2003年我和同学一起开书店,有幸接触到经学系传谱一书,随着学习和阅读的深入,逐渐认识到这部著作对中国伊斯兰经学史研究的意义。但其简体本没有排印阿拉伯语、波斯语的内容且存在一些讹误,影印本不易获取也不方便阅读,因我曾于2000年至2004年在北大旁听文献学等课程,于是不揣冒昧便举意校勘此书。大约在2009年初春开始校读,中间好友杨华通过QQ连线与我一起工作,至2012年完成初稿,并分别寄给河北大学 白贵老师和陕西师范大学 马强、哈宝玉教授审阅。之后我继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勘,到2016年受到一些事情的影响书店关门,暂时停下了相关工作。2018年我到商务印书馆西北分馆做编辑时,接受商务印书馆 乔永老师的建议,继续校勘并增加了简注。校注稿基本成形后又得到了西北民族大学 纳巨峰博士的帮助,好友马耘夫帮我做了核校。2020年春,我与学生马良一起对2012年在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上发表的经学系传谱著述者辨与版本考略一文进行修改,蒙中国穆斯林杂志主编敏俊卿博士抬爱发表此文,并将校注稿本推荐给宗教文化出版社,经过赛勤博士精心编校和辛勤奔走,本书最终得以出版。
校注本书得到了马景博士参阅订正和马寅桦老师的宝贵建议,马超博士、王根明教授、周传斌教授、马斌、白启新、杨子龙等师友的大力协助。经学方面,得到了李正一、高翔、陈玉峰、马继庆、陈玉山、杨东文、贾勇励、杨剑、杨万宝、沙福权、马玉宝先生和虎隆教授的指教,其中波斯语方面得到了白志所、马晓燕、沈一鸣教授和好友马晓春的帮助。古籍文献的查询,得到了好友回达强的帮助。在本书交稿之后,又意外地发现贵州 刘永稷兄正在译注经学系传谱,随后交流并颇有获益。
在对经学系传谱著述者辨与版本考略修改过程中,得到了山东大学 杜泽逊教授悉心指导和宁夏大学 李华教授热心帮助,最终修订成为本书的前言,又经曹磊博士、王家康博士的校改,特此感谢!
感谢多年来照顾、调理我身体的丁清永、王伟、马川惠大夫,感谢爱护和周全我的好兄弟马应龙、马嘉、马罗可。感谢默默支持我的妻子马俊梅和乖巧灵敏的儿子丁丁、天真烂漫的女儿当当。
本书的出版得到瓷器鉴赏家金立言博士的支持和赞助,在此特别鸣谢!感谢好友张鹿为本书设计封面。感谢杨敬慈、李珏、尹峻岭、白春吉、马效忠、王世东、张帮彦诸友常伴左右,或鼓励、或质疑,惠我良多。
校注本书使我与诸位师友结缘,令我深刻体会到书非成于一时,亦非成于一人,无限感谢多年来关注此书,关心我的各位师友,恕不一一具名。
此外,关于我的两位恩师的谱系,曾经多次请教马超博士。马超十分关注河南经师的传承,在他的帮助下,我才知道启蒙恩师马洪耀先生系丁炳南先生的弟子,丁炳南先生是谢文光先生的弟子。
先师马洪耀先生(1930—2013年),河南 南阳 镇平 马庄人。早年在家乡师从巴鹤翔、马武舜、丁炳南先生,1952年至陕西 安康兴文寺师从哈密阿訇约二年,后往甘肃 张家川 从妥文秀阿訇(人称“妥爷”,曾师从西宁尕布阿訇)求学,又随同学米志清阿訇至固原 三营学习。1957年受聘南阳 穰东清真寺。1981年以后先后在湖北、河南多地设学,湖北、河南等地从之者达百余人。
我的授业恩师黄万均先生(1917—2013年),河南 长葛 白寨人。早年间在河南师从买永新、尚希贤先生,后往陇东伊斯兰师范从达浦生等先生,又到宁夏 韦州从王子仲先生,再至北平回教经学院从马松亭、庞士谦、杨有漪等先生,最后从马坚、马金鹏等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发现者、简体版整理标注者杨永昌先生与先师黄万均先生系北平回教经学院的首届同学,而我是在杨先生的基础上展开校勘工作,真是机缘巧合!校勘过程中,笔者曾就此书的发现过程等问题欲往求教,后因杨先生年事已高未能如愿,甚是遗憾。据杨先生家人回忆,杨老整理此书时已年近七旬,期间“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校书之种种情景,如幻如影,每每忆起,无限感念!正如舍蕴善先生所说,历代诸位经师“贻教兹土,元黎载德,岂可听其湮没哉?”本书手稿,历经二百余年而未隐没,是先辈经师、贤老和穆斯林共同传递和守护的一部珍贵史籍,期待有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她。
校注工作,十分琐碎,十余年心力,萃此一编,虽然尽心尽力,但苦于能力有限,又没有连续的时间,难免顾此失彼,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购书联系方式(可获作者签名):电话:15901334054,微信号:aibu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