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里程碑!美国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

我是田园 2023-02-03

各位朋友,为了避免不告而别,田园启用了一个有特色的备用号,点击下方公众号即可关注,深度、精彩内容在等你。

推荐阅读
江西失联高中生胡鑫宇案最新进展及四大疑点
俄乌战争只有两种结局:或者乌克兰胜利,或者全世界失败
著名病毒学者:有人造了大量奥密克戎谣言,误导公众
重磅!最高层会议定调,已经有地方走在了前面
一场疫情,检验出北方与南方的差距!
张文宏和缪晓辉的话你要听!请大家镇静!
三波韭菜割的有多狠?
世界杯观众席镜头终于回归了


“这一重大科学突破,是我们走向清洁能源未来的一个里程碑。”

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其下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一个团队,12月5日在国家点火设施(下称“NIF”)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可控核聚变实验,实现了“核聚变点火”(fusion ignition),该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所消耗的能量。

“这是一个酝酿了几十年的公告,”美国能源部称,这一突破将永远改变清洁能源和美国国防的未来。

NIF资料图

定量是否“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的判断标准,是看核聚变装置输出的能量与输入的能量的比例,称为Q值。如果Q≤1,即产出的能量不及输入的能量,对于科学研究还是有意义的,但核聚变还是在耗费其他能源来源,显然无法为人类提供能量。如果输出的能量超出输入的能力,则Q>1,核聚变理论上被认为“实现了”,可能可以开始为人类发电了。

美国能源部透露,NIF投入了205万焦耳能量,使大约4%核聚变燃料产生反应,产出了315万焦耳能量,Q值大约达1.5。

但仅仅因为已经能够设计出一种能量增益的聚变反应,并不意味着人类发电方式的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即将到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认为,只有当Q达到10,核聚变才有商业价值,因此NIF此次成果只能被理解为一个阶段性成果。

在发布会上,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主任金伯利·布迪尔(KimberleyBudil)也坦承,要实现商业核聚变发电,还需要做“许多事情”,其中就包括“每分钟产生许多次核聚变点火”,这一过程可能还要花几十年。她表示,NIF目前使用的激光技术“基于1980年代”,下一步需要升级相关设施,简化流程以提高其可重复性。

净能量增益聚变反应之所以如此难以捉摸,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家必须在实验室中产生极端条件才能使反应发生。通常,需要使用巨大的激光器将氢的同位素加热到数百万摄氏度的温度。然后,产生的等离子体被限制在极高的压力下,导致同位素以足够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融合成不同的元素。当它们融合成不同的元素时,则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NIF使用的环空器,用于装核聚变燃料(图源:NI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副主任吴征威向观察者网表示,美国建设NIF的初衷不是为了发电,而是为了模拟核爆炸。他认为,NIF目前还没有针对连续获取聚变产生热量的完整设计;在走向未来的潜在商业化途中,NIF采用的技术方案需要考虑激光等设施本身高昂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美国能源部“核聚变点火”消息发布之际,拜登政府正致力于发展清洁发电,并且特别强调了聚变能源,最近美国通过的《降低通货膨胀法》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资金。

美国能源部长称核聚变技术突破是工程奇迹 将载入史册

经历了50多年的挣扎与失败后,核聚变技术终于朝着成为全球最新一种能源来源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美国能源部周二宣布,其加州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史上首次成功地使核聚变反应堆所生成的能量超过了所消耗的能量。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带来了希望:有朝一日——或许几十年后——全球经济将可依赖为太阳和恒星提供动力的同一种核聚变反映所产生的无碳电力。

“核聚变突破将会载入史册,”美国能源部长Jennifer Granholm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解读:未来30年颠覆性的信息技术就是人造太阳

3月20日,在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经济峰会上,与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与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进行《下一个颠覆性创新?》对话时称:

未来30年颠覆性的信息技术就是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如果我们有了通用的量子计算机将非常有前景。因为太阳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巨变,每秒五六万吨煤的水平,这是巨大的能量,这些太阳能造就了地球上的万物,造就了我们地球上的化石能源。

“但是我们的现有能量快用光了,半个世纪以后化石能源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的技术还存在吗,汽车飞机轮船等等应该怎么驱动?”


“马斯克提供了部分答案,就是利用电能,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但如果想颠覆性地解决问题,基于光电效应的太阳能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循环。”薛院士指出。

薛其坤院士呼吁,全球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应该联合起来,实现可控核聚变。通过30到50年甚至100年的科技创新,在化石能源被消耗殆尽之前,完成这一使命,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此处查看


风雪漫天,发声愈来愈难。感谢田园读者的支持和陪伴,我把文章最低打赏金额设置成了一元钱,感恩与感谢默默关注我文章的读者朋友,发声不易,一元也是鼓励。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心,守一寸有守一寸的价值。因为灵魂相近,所以才有共鸣,即使风沙漫天,感恩一路同行。


当文章不能表达我的观点时,当我不能正常表达观点时,希望各位读者仍能通过文章本身找到有效、有用的信息,保持独立见解和清醒认知。


推荐阅读
守住底线
独唱团的绝唱
什么是文明国家?
转发就是最大的作为
致敬为社会进步发声的人
价值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季羡林:敢讲真话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田园这个公众号很难保证会一直与你相伴,敬请关注备用号以防失联。


喜欢您就赏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点击此处查看




往期内容推荐
普京道歉
致敬为社会进步发声的人
张维为的自信与张维迎的自省
我们已经四面楚歌,别假装看不到!
俄乌背后:美国在打一场“根”的战争
西方要制裁中国了?中国正式讨论反制裁
北约的前世今生,顺便盘点一下它的军事实力
曾经的俄罗斯帝国称霸世界五百年,最终得到了什么?
张文宏团队最新研究结果:非高危组奥密克戎感染者,重症率为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